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和工程领域,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和水渗漏等问题,这将对其产品或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其中,离析和泌水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和水渗漏的两个主要因素。离析是指混凝土中的骨料和胶凝材料分层现象,而泌水则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水珠或水滴等现象。本文将重新拌混凝土的角度入手,深入探讨离析和泌水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离析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结构问题,它会导致混凝土的均一性受到破坏。通常,离析发生在拌合混凝土时,因为粗骨料会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造成混凝土的均一性受到影响。此外,离析还可能发生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不当或者混凝土的粒径不均匀的情况下。因此,在拌合、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例,避免离析的发生。当混凝土中的任何成分出现离析时,这将严重损害其产品和工程的质量。为了获得均匀、紧凑的混凝土,我们必须采取所有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硬化混凝土的缺陷都源于离析,例如露出的石头、筋骨、麻面、砂线、裂缝、弯曲和多孔或脆性的混凝土层。由于存在的缺陷会严重损害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而且由于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很难达到期望的工程效果。因此,必须认真挑选混凝土的配合比,并且采取适当的施工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出现的问题。 离析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结构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一种是粗颗粒骨料从斜坡上滚落,或者在流态混凝土拌合物中沉淀;另一种是混凝土拌合物中稀浆的分离,即使在极其干燥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离析现象。 由于大流动度混凝土的特性,骨料容易堆积在中央,导致水泥浆流向外围,从而引发离析现象。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在搬运和浇筑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正确的施工方法,包括装料、卸料和自由下落,以防止混凝土的分离。即使是性能优异的混凝土,如果搬运操作不当,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克服障碍,尽可能将混凝土浇筑到位,并且要避免在模板内搬移太远的距离,同时要正确使用振动器,并且控制振动时间不宜过长。此外,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无论是浇筑落距较大的混凝土还是泵送混凝土,都应选择黏聚性较高的材料。混凝土失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可能包括新拌混凝土中的固体颗粒沉淀,使得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这将严重损害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此外,由于水的排放,混凝土的水灰比也会大幅下降,进一步削弱混凝土的均一性。当水渗入混凝土表层,它会把一些微小的水泥和骨料颗粒冲刷掉,形成一层厚厚的浮浆层,这样一来,混凝土就变得更加疏松,强度大大降低。浮浆层的减少,混凝土的流动性也大大降低,这样一来,就不能抵抗因沉降和塑性收缩引起的拉伸应力,最终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混凝土中出现了许多泌水通道。这些通道会导致粗骨料颗粒的沉降,使混凝土变得更加坚硬。同时,这些颗粒会在下面形成一层水分充足的浮浆。如果浮浆中的水分流失,就会产生孔洞,导致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力大幅度降低。 由于水分的渗透,表面的混凝土变得脆弱,容易受到碳化的影响,这就极大地增加了钢筋腐蚀的可能性。浮浆层的高水灰比会导致其表层结构变得脆弱,从而增加了它们在楼板和道路表面的污染风险。同时,这种材料的磨损会导致道路边缘出现露石现象。因此,在处理混凝土表层和完成最终的抹平工程时,必须严格遵守一条基本准则:如果表层出现渗漏情况,就不能再继续完成抹平工程。在捣实、初步整平完成后,应立即采取抹刀抹平的方式,避免由于过早的抹面,造成表面的阻塞,从而阻止湿润的液体和空气的流动,最终导致表面的脱落或者薄膜的剥落。由于混凝土中细砂含量过低、水泥颗粒过大、水泥用量过少以及混凝土用水过多,都会导致泌水的出现。另外,使用较长凝固时间的水泥或添加缓凝剂也会加剧泌水的情况,从而使得泌水的程度更加严重。混凝土的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渗漏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拌混凝土中,水灰比过高会导致自由水含量增加,从而延长水泥和水分离的时间,使混凝土更容易产生渗漏现象。因此,控制正确的水灰比非常关键。除了水灰比以外,混凝土中的外加剂添加量、缓凝剂添加量等也是影响混凝土渗漏问题的关键因素。如果外加剂添加量超标或者不当,会使混凝土失去原有的均匀性,形成空隙或者裂缝,从而导致渗漏现象发生。同时,如果缓凝剂添加量超标,则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延长,从而使得混凝土更容易发生离析现象,增加渗漏风险。为了预防混凝土渗漏问题的发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例,确保水灰比在规定范围内。应该根据混凝土所用环境、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硬化后具有良好的性能和抗渗性。其次,需要严格控制外加剂和缓凝剂的添加量。在使用外加剂时要遵循厂家技术指导书上的建议,按照正常配比添加。同时,对于缓凝剂的添加量,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添加,以保证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硬化速度符合要求。第三,需要加强混凝土施工的管理。在混凝土搅拌、浇注过程中,要确保操作规范、流程正确,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如振捣、覆盖等,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湿度、风干等条件,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减少渗漏问题的发生。最后,需要进行混凝土质量检测,并建立健全的质量追溯体系。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成分、强度、防水性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排除问题,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混凝土渗漏问题的发生,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水泥在混凝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凝结时间、细度、比表面积和颗粒分布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当凝结时间延长时,水泥的抗渗性能也会有显著改善,尤其是当水泥颗粒沉淀的时间越长,抗渗性能就越好,从而使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达到最佳状态;而当水泥细度增加,比表面积减少,则会导致抗渗性能下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当细颗粒含量显著降低时,早期水化反应也会随之减弱,这会导致水化产物无法有效地阻塞混凝土中的毛细孔,从而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水分更容易从底部向上涌动,进而加剧了泌水现象。采用高效的选粉机,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泥中的细颗粒,这样可以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减轻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和起粉现象,进而提升混凝土的质量。骨料是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理性质和级配对混凝土的抗渗性、强度、耐久性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细骨料在混凝土中的比例较高,一般占总骨料量的60%以上,因此细骨料粒度大小和级配的合理性是影响混凝土渗漏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细骨料的粒度过大或者级配不当时,会导致混凝土内细颗粒之间的空隙变得更大,从而使得自由水上升,增加混凝土的泌水率。这是因为,当混凝土内部存在过多的大颗粒时,细颗粒之间的间隙增大,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变得更加松散,自由水的持续时间也会相应延长,增加了混凝土渗漏的风险。为了预防混凝土出现渗漏问题,需要对骨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并控制其粒度和级配。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骨料种类和规格。在选择骨料时,应该根据混凝土所用环境、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等因素,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骨料种类和规格,确保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其次,要控制细骨料的粒度和级配。在混凝土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细骨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以确保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稳定,并减少渗漏风险。第三,需要加强混凝土施工的管理。在混凝土搅拌、浇注过程中,要控制水灰比、搅拌时间、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参数,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渗漏问题。最后,建立混凝土质量检测体系。通过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和记录,及时发现混凝土中骨料的不适当使用和质量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可靠性。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的渗漏问题,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从而保障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现在,我们使用的缓凝高效萘系减水剂具有卓越的性能:它的分子链结构简单,能够大幅度提高减水效果,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相比之下,它的分子结构较为复杂,因此也能够大幅度降低减水效果。《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指出,混凝土减水剂的效果可以从它的泌水率中得出。新拌混凝土的含气量会对其泌水性产生重要影响。气泡是由水分构成的,它们能够稳定地存在,并将水分固定在其周围。然而,如果气泡尺寸较小且数量较多,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水分被固定,从而导致可泌水的水分大幅减少,从而显著降低泌水率。当气泡存在于泌水通道中时,它们就像一个堵塞,阻止了自由水的流动,从而大大降低了通道的有效面积,从而导致泌水量的大幅度减少。 当混凝土搅拌时,它的混合物会变得粘稠,这样就会使得空气流动,并且在压力的作用下,混凝土的流动性会变得更强。此外,当泵送混凝土时,由于压力的影响,混凝土中的气泡也会被破坏,进一步加剧了混凝土的流动。改变混凝土的配比可以有效地控制泌水,例如通过降低粗骨料的粒径来减少泌水量;如果使用较高坍落度的混凝土,则应该添加有效的减水剂,以减少泌水量;此外,还可以采取增加混凝土内部细颗粒材料的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建议选择粒径更小的水泥,同时要控制好用水量,使用具有良好配合比的混凝土,以降低泌水率;另外,可以添加粉煤灰或其他火山灰,确保砂中含有充足的细颗粒,或者增大砂的用量;如果出现泌水问题,可以考虑使用引气剂来缓解。引气剂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水的消耗,同时也能够增强水的流动性,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其使用,进一步提升水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混凝土渗漏问题是建筑和工程领域中极为常见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新拌混凝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离析和泌水对混凝土渗漏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针对混凝土离析问题,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例、骨料粒度和级配等,同时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确保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稳定、均匀、密实,从而减少混凝土的离析风险。对于混凝土泌水问题,我们需要注意控制水灰比、水泥品种、外加剂添加量、缓凝剂添加量等参数,通过科学合理的混凝土设计和施工管理,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自由水积聚,从而降低混凝土渗漏率。在今后的建筑和工程领域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混凝土渗漏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加大研究力度和投入,不断推进混凝土材料和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实现建筑物结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