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阐述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概念内涵、发展愿景、总体功能、总体架构,从数据流通利用、算力底座、网络支撑、安全防护等四个方面指明具体建设方向。
什么是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如何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方向是什么?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产生哪些积极作用?1月6日,国家数据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数据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回应了上述热点话题。
什么是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要了解什么是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我们首先要对基础设施有个基本概念。农业经济时代,基础设施主要是农田水利设施。工业经济时代,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力系统等成为关键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时代,网络设施、算力设施、应用设施等构建了数字基础设施。
根据《指引》,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角度出发,面向社会提供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安全服务的一类新型基础设施,是集成硬件、软件、模型算法、标准规范、机制设计等在内的有机整体。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在国家统筹下,由区域、行业、企业等各类数据基础设施共同构成。网络设施、算力设施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紧密相关,并通过迭代升级,不断支撑数据的流通和利用。
当前,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对于支撑数据基础制度落地、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一是有利于降低企业数据开发利用门槛,培育数据产业良好生态。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介绍,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数据企业数量已超过19万家,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5%以上。数据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需要进一步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深化产业合作,降低运营成本。
二是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各类数据主体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赖的数据流通利用环境,完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生态,打造竞争有序、繁荣活跃的数据产业。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表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左右,数据总产量达到32.85泽字节(ZB),同比增长22.44%,但是仅有2.9%的数据被保存,企业超过一年未使用的数据占比近四成。研究机构预测,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将带动GDP增长0.2%,数据流动对各行业利润增长的平均促进率为10%左右。
“我们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就是为了支撑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大规模数据流通利用,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发挥海量数据优势和丰富场景优势,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数字中国提供动力。”杜巍表示。
三是促进社会有效投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沈竹林表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带动数据流通利用以及网络、算力、安全等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据业界初步估算,数据基础设施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四千亿元,带动未来五年投资规模约两万亿元。
分三阶段推进建设
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副司长李建国介绍,通过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实现“汇通海量数据、惠及千行百业、慧见数字未来”的美好愿景,需要分三阶段目标推进。
第一阶段,到2026年,利用2-3年左右时间,开展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试点试验,支持部分地方、行业、领域先行先试,丰富解决方案供给;完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
第二阶段,到2028年,建成支撑数据规模化流通、互联互通的数据基础设施,基本形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的规模化数据可信流通利用格局,实现全国大中型城市的基本覆盖。
第三阶段,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初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要做好哪些关键工作?
沈竹林表示,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过程中,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第一关键是遵循“三个统一”夯实数据基础设施底座。三个统一是“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其中,统一目录标识确保了全域数据可见,统一身份登记实现了数据共享主体可信,统一接口要求支撑数据可流通。
第二个关键是遵循市场规律培育产业生态。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建设过程中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和智慧,发挥协同作用。要通过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信息通信、技术开发、系统集成、咨询设计、运维管理等相关企业。同时要发挥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作用,赋能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要建立健全项目谋划储备和协同服务、项目督查考核等一系列机制,搭建高水平分工协作体系。
第三个关键是遵循法律法规和安全要求。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建设数据基础设施,首先要筑牢数据安全“防火墙”,推动安全保障体系与流通利用等设施能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营。能够按照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数据流通范围、影响程度、流量规模,区分使用场景和用途用量,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相关标准规范,确保流通数据来源合法、隐私保护到位,同时流通和交易也是规范的。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徐贝贝 编辑:云阳 邮箱:fnweb@126.com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