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生猪产业大幅亏损,国内生猪价格便陷入了长时间的低迷状态。这种趋势在2023年持续发酵,据统计,全年的猪肉产量高达5794万吨,这一数字相比去年增长了4.6%,更是创下了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产量纪录。行业深陷产能过剩的泥潭。这样的背景下,猪企之间竞争愈发激烈,生猪养殖行业无疑经历了一个史上最艰难、最漫长、最残酷的周期。
猪周期的残酷性不言而喻。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
牧原股份作为国内生猪养殖一体化的佼佼者,凭借着其在行业内的深厚底蕴与卓越实力,成为穿越市场周期的先行者,以其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精湛的管理水平和不断创新的技术实力,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为行业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董事长秦英林曾公开表示,猪周期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关键在于如何坦然面对并努力从内部寻求突破。外部环境是一样的,但内因是根本。要突破猪周期,唯有依靠自身。只有向内求、向下扎根,才能驾驭不确定,向确定性进发。且从发展的角度看,面对猪周期应当以全周期思维去考量,机遇与挑战同样并存。
诚然,正是在这样的挑战下,生猪养殖行业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速度。无论是中小规模养殖场还是大型猪企,在面对猪周期的挑战时,都积极寻求降本增效的途径。通过优化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几年中,这些“内卷”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猪养殖行业不断在创新中迭代,在进步中前行,为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变思维,洞悉转机
从今年5月开始,生猪市场似乎迎来了一丝转机。受二次育肥和市场生猪供应偏紧影响,猪价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上涨,整个市场呈现出高位震荡的态势。这一变化对于生猪养殖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利好消息。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企业的盈利状况开始改善,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也提振了市场的信心。业内普遍认为,猪周期的拐点已经到来。
然而,在喜提盈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生猪养殖成本仍然较高,市场需求也存在波动性。在整个行业陷入“内卷”的情况下,生猪养殖企业仍需要保持谨慎和理性的态度,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
近日,业界领军人物秦英林再次就猪周期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特别强调了“企业三思”的理念。这是站在新一轮猪周期的起点上,为广大的养猪业者带来了全新的警示。
企业为谁而生,为谁而活?企业为客户而生,为员工而活。看似直白的答案正蕴含着企业生存的社会责任,这告诉养猪人企业发展的价值观纯正,就不会为了挣钱而投机。
企业依靠什么力量寻求发展?企业发展的力量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相信政府而不依赖政府;二是尊重市场而不赖市场,毕竟市场不相信眼泪,更不能赌市场,“市场是有限的,承载不了更多的欲望“;三是自立自强才是养猪人生存发展的本钱。他告诉养猪人求发展要有内向思维,追求价值创造,才是生存之根基。
未来10年,养猪人如何活下去?面对未来10年,养猪人要活下去,秦英林再一次给养猪人提出了新的劝戒。
他认为,生猪市场是每一位养猪人参与而形成的,可是市场并不眷顾行业中饲养能力的弱者,在行业内卷中生存,只有增强生存本领,才有机会留在市场中。市场的残酷告诫养猪人养殖不可盲目。
面对猪周期,养猪人不能只看到机会,更要看到凶险的一面,它还是一把杀猪刀,杀猪败业更诛心,当看到了周期行情的机会,别忘记周期中还“夹带着催命符一一猪周期专欺凌弱者”。
因此,在生猪养殖行业进入到了创新技术求生存的阶段,养猪人不要听信别人的劝说搞盲目扩产,也不要听信别人的劝诱养猪会有挣大钱的机会,要放弃幻想,理性判断,“不要听信劝说与安抚”。
最后,秦英林用西方哲人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警醒养猪人:“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由善意铺就的。”
在新一轮猪周期中,或许依旧会有养猪人因侥幸心理,对理性的预警置若罔闻。在利益的诱惑下,难以抵挡欲望,原本应有的理性判断变得无力且难以坚守。因此,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分析市场形势,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要明白,养猪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理性。只有保持理性,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实现长期的稳定收益。
“莫把红利当能力,须把红利变实力”,养猪人做到“经营有结余,退出能善后”。---秦英林
来源:养猪一家人
(第二批数农俱乐部成员报名,请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