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哔哩哔哩(ID:bilibiliwx),作者:刘放假
几乎每天,UP主@春天的熊green 都需要面对一个棘手问题:
如何准确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
有的人看似没病,实际病得很重;有的人看似病得很重,实际全是装的。
网友们管UP主@春天的熊green 叫“熊医生”,他的现实身份是一名00后精神科医生,日常工作除了在病房,便是到医院急诊室值班。
每逢在急诊室值夜班,那堪称“人类群星闪耀时”。
接诊过的患者多了,他也有了需要释放的情绪和思考。
于是从2024年3月,@春天的熊green 开始投稿视频,以“猫meme”的形象记录讲述精神科的日常和思考。
当UP主的第一周,熊医生把自己接诊过的患者(调整隐私信息后)的故事做成“急诊精神科的日常(总集篇)”视频分享到网上,收获近300万播放量。
如今五个月过去,@春天的熊green 已经创作了34个用猫meme讲精神科日常的视频。
在熊医生看来,精神科医生是一份“危险且迷人”的工作。
他接触到一位躁狂症患者,每天醒了就要打人,常规抗精神病药对他几乎没有效果,为了稳住他,医院不得不对他使用“大象用了都会倒的剂量”,但他还是生龙活虎,医院处理不了,只能送他去派出所。
有位患者先前是散打冠军,想稳住他需要消耗好几个职业保安,急诊室的门都被踹坏了好几个。因此,急诊室是整个医院唯一有后门的房间。
熊医生刚读本科,还不了解这个专业时,他以为精神医学和心理学差不多,后来才知道它其实更贴近医学。
本科前三年,基础医学,生理生化、病理解剖、技能实验这些都要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几乎一模一样。
甚至实习的时候,因为被分到了睡眠医学科的开放病房,他还以为精神科的工作是轻松的,“像风景秀丽的疗养院,觉得这个工作环境好棒。”
但工作再多几天,熊医生就明白了,“有意思”更不是工作的常态。
比如,熊医生经常需要面对一些伦理问题。
精神医学中,对于精神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严格的标准和指征。特别是当涉及到需要住院治疗的情况时,医生必须依据明确的医疗指征来决定是否将患者安置于封闭病房中,有时甚至需要在未经患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实际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家属急迫地想将患者送入院,而患者本人的状态飘忽不定。这种情况下,他需要做出重要的判断:是否将患者安置于封闭病房。
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涉及到对患者利益的权衡,一方面要考虑封闭病房是否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另一方面,他必须也要考虑到患者的人权和自由。
严肃的思考贯穿于这份工作,熊医生决定将这些感受做成视频,发在账号@春天的熊green 里,希望帮助更多人了解精神健康。
比如,进入精神科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就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很多精神病患被家属当作是累赘。
熊医生曾有过一次接诊,那天深夜,他独自在急诊室值班,一对夫妻匆匆敲门进来,妻子明显表现出精神异常的症状。
据丈夫陈述,妻子一直患有精神疾病,那晚刚刚发作,情急之下,丈夫将家中能找到的所有精神类药物都让妻子服用了,希望能使她平静。
这个非理性的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因为药物过量,妻子陷入了恶性综合征,熊医生记得,两人进门时,她很明显地意识不清,整个人像麻袋一样挂在丈夫身上被拖进来,表情也很夸张,眼球上翻、脖子扭向一边。他立马安排她去做生理急救,丈夫却不以为然,嚷嚷着,如果超过多少多少钱就不治了。
多数时候,熊医生都能状态平稳地迎接患者。不过那晚,熊医生第一次因为患者家属有了情绪。
他意识到,精神病患的医治不仅是医疗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精神病患者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中,地位都相当脆弱,由于缺乏足够的保护和支持,很多病患被家人视为负担,而不是需要关爱和治疗的家庭成员。
愤怒之后,熊医生感到深深的无力和挫败。他当即想做个视频,将这个事情分享出去,希望能引起人们对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困境的关注。
但视频做到一半时,他开始反思。也许,仅仅表达个人的愤怒和不满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人们理解精神病患者的真实处境,以及他们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压力和误解。
作为精神科医生,他面对的不仅是患者的心理痛苦,更是对精神疾病生理基础的探索。
许多精神疾病并非简单的心理问题,而是有着深刻的生理根源:神经递质的失衡,如多巴胺、5-羟色胺的异常,往往在患者的情绪波动、幻觉和妄想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借助通过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医生们已经能够观察到某些精神疾病患者大脑结构的微妙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认知功能和情绪调节有关。但社会公众对精神医学的认知依旧存在许多误解。很多时候,精神疾病患者被错误地标签化,他们的痛苦被轻视,治疗需求被忽视,这些偏见和歧视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耻感,也阻碍了他们寻求帮助。
他逐渐有了做视频的目的和意识,用更加委婉的方式讲述精神病患者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家庭所承受的苦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公众对精神健康问题的认识,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促进社会对这一群体的理解和支持。
他希望,诊室之外,也能在社会层面上为改善病患们的生存环境而努力。
很多人会把熊医生的视频评论区当成情绪树洞,甚至会发私信,希望能“在线问诊”,基于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熊医生无法接诊,只能力所能及地提供情绪安抚。
有网友评价熊医生“具有极强的精神力,才能胜任这份工作”,而他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即使是作为精神科医生,长时间积累的疲惫和工作压力,一度也让他“emo”过。就像《精神病房也会迎来清晨》那部剧的一句话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是徘徊在正常和不正常的边缘人。”
在最新一期视频中,@春天的熊green 试图将自己的焦虑和孤独做成视频,以自我为案例,科普了包括森田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等各种心理治疗方式,也讲述自己学医以来的种种自我怀疑。
UP主作为一个精神科医生所遭遇的精神危机,经由叙述,也成了网友们了解自我的文本。
借由猫meme这种轻松的方式,越来越多网友开始对精神健康建立认知,体会共情。
就像@春天的熊green 在视频介绍里写的:“活着,带着世界赋予我们的裂痕去生活,用残损的手掌抚平彼此的创痕,固执地迎向幸福。因为没有一种命运是对人的惩罚,而只要竭尽全力就应该是幸福的。”
分享一个你的宝藏UP主~
《青年文摘》《青年文摘·彩版》
2023年订阅巨惠!!!
现在订阅,每月快递到手~
而且年终一波打折+赠品
👇👇👇
来来来,翻翻手机,动动手指,
杂志即可包邮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