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也叫螺甸、螺填、钿嵌等,是咱们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珍宝。简单来说,螺钿就是把螺壳和海贝(像夜光贝这种)磨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者文字的薄片,再按照设计好的画面,镶嵌在器物表面,是一种超美的装饰工艺。
一、“钿” 之含义与广泛应用
在《辞海》里,“钿” 的意思就是镶嵌装饰。螺钿材料取自天然,外观漂亮,视觉冲击力强,所以在传统装饰艺术里特别常见。在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这些工艺品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二、历史溯源:从商代走来的传奇
螺钿起源于商代。20 世纪 80 年代,考古人员在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挖到了好多西周嵌螺钿漆器。其中有一件漆器上的彩绘兽面凤鸟纹,就用了螺钿工艺,这可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螺钿漆器之一。
到了唐代,螺钿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尤其是铜镜漆背螺钿,简直是那个时期的工艺瑰宝。
明代是漆器发展的繁荣期,曹昭在《格古要论》里提到过螺钿漆器。当时厚螺钿和薄螺钿镶嵌同时存在。
清代是螺钿家具的鼎盛时期,深受宫廷喜爱。1771 年,两淮盐政李质颖给朝廷进贡的清单里,就有十多件扬州漆器螺钿家具,都存放在圆明园。
解放后,河南陕县和洛阳的唐墓出土了螺钿漆背铜镜。铜镜背面用漆打底,贝壳镶嵌出精美图案,艺术和收藏价值极高。
三、镶嵌工艺技法大揭秘
螺钿的镶嵌工艺有硬钿、软钿和镌钿三大类。硬钿又分厚片硬钿、薄片硬钿、衬色甸嵌、硬钿挖嵌;软钿里有点螺;镌钿是镶嵌物比底子高。用厚贝壳片做的是 “硬螺钿”,把螺贝磨得像纸一样薄就是 “软螺钿”,给软螺钿底面衬上各种颜色,能透出不一样的色彩效果,这就是 “衬色甸嵌”。软钿里最有名的是江苏扬州的 “点螺”,也叫 “点螺漆”,从唐宋兴起,元明盛行,清初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四、螺钿的用途与搭配艺术
螺钿常被用在珍贵的硬木家具上,像紫檀、黄花梨、红木,其中红木用得最多。苏式家具里,螺钿很少单独使用,常和翠玉、象牙、彩石、珊瑚等其他镶嵌物搭配,这就是 “百宝嵌”。“百宝嵌” 是江苏扬州周翥发明的,人称 “周制” ,通过雕、镂、镶嵌等技法,做出山水、人物、楼台等精美图案,就像精致的刺绣。
长按二维码联系我 看螺钿工艺好货放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