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组织模式正席卷农村, 可能逆转城乡的未来”| 文化纵横2月新刊

文化   时事   2025-02-01 13:26   安徽  

↓ 进入公众号点击右上角“...”设置星标 ↓ 

防止内容走丢

2024全年6期一次发货,看得爽快,更享折扣
2024+2025双年、2025+电子刊,组合下单更优惠
投稿邮箱:wenhuazongheng@gmail.com
《文化纵横》邮发代号:80-942



推动农业的组织创新 为现代农业开辟新路

《文化纵横》2025年第1期(2月刊)
新刊手记

✪ 《文化纵横》编辑部

农业问题,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百年课题。从上个世纪30年代梁漱溟等人的乡村改造实践,到50年代毛泽东的农村社会主义道路,到80年代邓小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生产模式,均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面临着困难挫折和严峻的挑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百多年来,远未获得解决,仍然需要艰苦而漫长的探索和实践。
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中国农村问题,又有着与70年前和40年前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由于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工业化,农业农村问题的解决具备了全新的前提和条件。
首先,中国已经结束了靠农业积累推动工业化的历史阶段,农业不再被剥夺,工业反哺农业已成常态,今日农业农村的发展,获得了巨量的补贴以及倾斜农业的优惠政策扶持。某种意义上,国已进入工业决定农业、城市决定乡村的历史阶段,农村正不断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切割和改造,不受城市生活影响的农村几乎已经不再存在。
其次,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口进城务工,在城市居住,由此导致农村土地承载的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农村人口从改革开放初的8亿降至今天的5亿左右,其中常住农村并依靠土地为生的人口更少。这使得土地产出获得了更高的商品率,可以进入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大幅度提高,农业由此可能摆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迈向大规模交换的市场经济。
再次,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这一方面让农村资源与城市资源可以大规模双向互换,原本沉淀在农村的不可交换资源被广泛激活;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城乡人群的大规模双向流动,进城打工日益普遍,大众旅游也日渐兴旺,乡村的景观几乎处处可以作为旅游资源。
最后,由于工业化的进展,农业日益具备现代农业的形态,从土地平整、施肥浇水,到除草除虫、自动收割……农业生产的每一环节几乎都被现代工业改造,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正逐步进入农业,并日益酝酿出高效的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它是规模化的,是资本和技术密集的,是综合效益较高的。由于汪洋大海般存在的小农经济,这条道路从来只是个梦想。然而,今天情形已经不同,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大背景下,现代农业已经可以想象,一种不同于美国大农场农业、兼顾小农生存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农业,正在逐渐显现出轮廓。
如同传统农业的根本问题一样,现代农业的根本问题仍然在于农业、农村、农民的组织方式,在于个体小农以狭小的土地规模和单薄的个体能力如何对接大市场的问题。工业化、城市化提供了改造传统农业的历史契机,但如果没有农村与农民的新的组织制度创新,则现代农业仍然只能是幻想。
关于现代农业的组织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涌现出各种典型案例。其中,有党组织推动的集体经济,有小农户自发组成的合作社经济,有商业公司推动的“公司+农户”模式,还有社会组织试验的参与式农业,以及在以上多种模式基础上的混和组织方式这些农业组织制度方式的实验和创新,因不同区域情况不同而千差万别,但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用各种方式组织起来,形成规模资源,用农村内部的专业化和组织化分工,来对接广大的市场,进而克服小农经济势单力薄的天然缺陷,将现代产业和现代技术引入农村,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存在两种倾向性明显的担扰:一种是担心组织化的农村会重蹈“大锅饭”的覆辙,降低农业生产效率;另一种是担心商业资本的下乡会使农业资本化,侵夺小农的利益。从几十年来各种典型案例的实践看,上述两种担忧并不成立。合作经济的分工更合理,综合效益更高,农民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发挥。而资本下乡,由于农村党组织和政府的干预力较强能够起到平衡调节资本与小农的作用,越是组织化程度高的农村,与资本博弈的能力就越强。
今天或许到了这样的阶段,必须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组织制度创新,以新型合作经济应对工业化、城市化占主导地位时代的农村发展问题,进而为中国农业开辟出一条新路。
这种新型合作经济,应该是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经济组织形式,它建立于个体小农的产权基础之上,有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强有力领导,结合了现代商业公司和合作社经济的运作方式,进而形成有规模、有效率的现代农业。简言之,即“合作经济+市场经济”的现代农业。
中国的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历史转折点,工业化、城市化为现代农业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农业、农村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则成为现代农业的关键内生变量。现在是推动这种变革的时候了。




—  2025年2月新刊目录  —

编辑手记  
推动农业的组织创新 为现代农业开辟新路
《文化纵横》编辑部


域  外  
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科技战 
张鹏

封面选题:小农走向何方
曾经孕育了中华文明的小农,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代中国扮演何种角色?
超越城乡对立:中国乡村命运的新转机  
徐进、李雯霏

小农终结?
董磊明、谢梅婕

农业与信息双重革命中的中国小农 
谭同学

农户淡出,政府看护——农业转型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重构
付伟、张倩华

小农的未来:在资本化之外 
陈义媛

焦点
金融化是如何毁掉波音的
“重振美国制造业”所需要完成的系统重塑,远远超出美国今日强调的“公平贸易”、实行市场保护、采用产业政策所能实现的效果。
姜子莹、常皓、封凯栋

专题:中国“芯”突围
突围“摩尔定律陷阱”——中国芯片产业破局之路
李寅、高可

中国为什么要在传统芯片上形成竞争优势

对于中国而言,在传统芯片上形成竞争优势不仅是对美国在先进芯片领域“卡脖子”的战略反制,更是发展本土产业链和自主发展技术的关键环节。

何鹏宇


趋势  
我是奥米伽——论机器智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接班人危机


重新认识西方
“民粹主义”的误读与左翼的困境
维杰·普拉沙德

观察·社会
数字技术如何嵌入乡村——以“共富乡村”项目为例
陈锋、梁伟

重建乡村的“附近”:联户制与生活治理的兴起
杨子潇


学术评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

国家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会和资本在许多层面产生联系和互动。在众多的维度当中,政治系统的竞争性是资本权力能否扩展的关键。

冯志轩


本文为《文化纵横》2025年第1期(2月刊)新刊手记,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打赏不设上限,支持文化重建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订阅服务热线:
010-85597107
13167577398(微信同)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早8点至晚8点

文化纵横
倡导文化重建,共同思想未来,发掘不一样的深度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