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货殖新传
作者丨家传研究员
(关注本号:法律人有益加强交流,共襄民主法治;
当事人可以后台留言,免费咨询法律问题)
2008年4万亿药效绵延至今,前段时间听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说两年内再搞10万亿,当时只当是画饼,现在才知竟是定心丸!
据说,在与美帝的专业对话中,已经初步通报了。
昨日,刘副主任对此话题作进一步回应说刺激是必要的,只是任何刺激措施都是有代价,目的是为改革争取时间和空间。
这倒是老臣谋国之言,只是我仍然纳闷,是为哪个改革争取时间和空间?
而且他自己也说了:「只有刺激,没有改革,长期看解决不了我们面临的需求不足问题。但是我们看到一种倾向,对刺激感兴趣,对改革不感兴趣。」
既然连他都看到了这个倾向,那如果没有改革,所谓的争取时间和空间从何而来?
弄不好,哪怕发个10万亿国债,也不是用于刺激经济,而是用于还债。《地方债,终究还是中央扛下了所有》,有消息说,新一轮债务置换规模或将达到6万亿至10万亿元。
如果此消息得到证实,那就证明这并非经济刺激计划,而是财政脱困计划,以避免政府破产、将问题继续往后推,最终全民买单。
这个推断有依据。1—9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5.3%,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3.5%,加起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2%。
在「三保」旗帜下,8000万公职人员,都在大旱望云霓。这笔以刺激为名的债务置换计划,可谓久旱逢甘霖。
但问题是,现在入不敷出,人不减、支出亦不减。旧债务一消,肯定马上产生新债务。
以去年为例,中央全年收入21.7万亿,光地方就花了23.6万亿!
地方债务边化边增、扬汤止沸,已成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一次性置换,药效有没有一年都不好说。
用一位朋友的话说,这招一出,地方政府会加入到标高债务的锦标赛之中,有点鬣狗群争吃腐食的意思。弄不好,10万亿根本打不住。
因此,刺激计划得证明并非扬汤止沸,而是真正为改革买单,否则,有点对不起善良的人民。
最近,安徽、广东、江苏、湖南等地在推「零基预算」,这倒是个长效机制,但仍要观察。
很多人不太清楚,财政部门的收入和支出预算,都是有法律效力的。该花的钱没花掉,也算是未能完成任务,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年终突击花钱」这个违纪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花掉?因为没花掉意味着这个项目本身不需要这么多费用,财政部门会在下年度根据实际开支制订预算。
不花钱当什么领导?任何领导都希望自己能花的钱多多益善,于是同一个项目经费每年都在增长,花不掉的钱突击也要花掉。
所谓零基预算,就是上年的项目都要清零,今年的项目重新论证,而不是去年支出多少,今年要增加多少。
今年7月的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改革、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说白了,就是推倒重来,所有开支重新论证。
这倒也符合时代特征。
但这是影响领导花钱积极性的大事,当然很难。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这项制度之后,就一直未能推行。
再说了,基层早就是人员开支占绝对大头了,在很多县市,保基本运转的人力开支之外,已没有多少项目经费,俗称「吃饭财政」。
惟一还有挤压可能的,应该是编外人员开支,弄不好零基预算的结果就是给社会输送了一批在机关里受过良好教育、能力超群的劳动力。
那如果项目砍完了,仅剩人头开支,是不是还要搞「零基预算」?
如果是,这倒是把问题压到地方头上了,想像空间很大,是真正的「谁的下属谁喂饱」,倒逼开启精兵简政之路!
果真如此,我倒愿意为此改革买单。
但经验往往不是这样,只怕10万亿巨雷砸在头上,后面还跟着10万亿、20万亿……子子孙孙无穷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