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 | 哭嫁歌

文化   2024-11-18 10:18   广东  

申报地区或单位:连平县忠信镇  油溪镇  高莞镇

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哭嫁歌

哭嫁歌,是女孩在出嫁前所唱的歌,以连平方言演唱,歌词质朴,语言生动,内容多为告别姐妹、哭诉父母养育之恩、留恋乡土等,其歌声悠扬,如歌如哭,且唱且哭,极具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哭嫁歌,顾名思义就是女孩在出嫁之前所哭唱的歌,因其哭嫁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故称之为“哭嫁歌”。它以连平方言习惯用语演唱,源起何时已无从考证。自明崇祯七年(1634)建州以来,连平就已经有哭嫁歌这一独特的风俗。哭嫁歌在连平县内各乡镇均有,主要在连平县忠信镇、油溪镇、高莞镇广为流行。

哭嫁歌是连平特有的一种风俗。女孩在同男方商定结婚日子的前十天,就不再出门做活。女孩在闺房邀请邻女三五人依次围坐,开始哭嫁。新娘居中,新娘起声,邻女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昼夜。哭有规矩:母女哭,父女哭,姊妹哭……一般都哭三五天。哭嫁歌没有固定的格式,是一种自由发挥的歌唱形式。哭嫁的内容十分丰富,内容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而决定。通常有告别姐妹的,有哭述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有留恋乡土的等等。其歌声悠扬,如歌如哭,且唱且哭,很有地方特色。哭嫁歌一般为即席作,哭词各不相同,哭有曲调,抑扬顿挫,并有一定调式和韵律。

哭嫁歌的音乐结构属“联曲体”结构,是一个较长的乐段多次反复,在反复哭泣的过程中,由于唱词变化,旋律也随之略有变化,但旋律的基音及终止音保持不变,每句旋律均由高音下降,旋律中装饰音运用较多,在句尾时常加进呜咽与抽泣声,以表现悲痛压抑的情绪。

连平哭嫁歌的音乐形成固定曲牌,哭唱词形成固定篇章,内容极为丰富,大量采用连平地方习惯用语,带有浓郁的地方风俗色彩;语言精炼质朴,一般五字句、七字句结构为多,押韵上口,通俗明快,易于传唱。哭嫁歌有音乐节奏,且旋律很优美。

哭嫁歌悠扬的旋律,质朴的歌词,生动的语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土生活气息,为民间民众所喜爱,具有一定的音乐研究价值。

哭嫁歌运用连平地方习惯用语,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押韵上口,结构多为五言、七律,并且充分运用赋、比兴、双关等修辞手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哭嫁歌流传了几百年,保留了很多古语的成分,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连平人的先祖是中原移民,所以连平人的语言至今仍然有浓厚的中原口音,这种中原的口音和当地的语言、风俗习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连平话,故具有一定的语言学研究价值。






END




图文来源: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

一审:赖婷婷

二审:张智敏

三审:赖金凤


河源市图书馆
图书馆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贮、传递和开发,并为社会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职能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2)社会教育职能;(3)传递科学情报;(4)开发智力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