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部,于都河畔,水波荡漾,岁月悠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这里集结出发,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8.6万余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人民的支持下,静悄悄地完成了一场规模宏大、彪炳史册的战略大转移。从此,中国革命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这条长征路,浸染着烈士们的鲜血,写满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任时光荏苒,经久不衰、荡气回肠。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江西新闻客户端推出《90年的回响》专栏,刊发记者深入于都采访的长征故事,在重温历史中,追忆那段峥嵘岁月,感悟长征精神,探寻老区人民坚守初心,薪火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谱写新时代荣光的生动实践。
伟大长征精神,必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你们看过电视剧《刘伯承元帅》第14集吗?被点名参加强渡大渡河的战士里,有一位叫肖汗尧的,他是我大伯,于都人!”一有机会,红军后代肖香银就会向人讲述大伯肖汗尧参加强渡大渡河的经历,语气里满是自豪。
肖香银带着记者来到位于于都县银坑镇汾坑村的肖家老屋,那是大伯肖汗尧出生、生活过的地方。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屋依旧还在,只是当年从这里走出去的红军战士肖汗尧,一直没回来……
看着熟悉的土砖房,肖香银的思绪飞回小时候。那时,二伯肖怀清常常在村里的晒谷场上,给孩子们讲述他和大伯肖汗尧在长征路上的故事。
▲位于于都县银坑镇汾坑村的肖家老屋。摄影丨龙楚良
他带着兄弟报名参加红军
“走,参加红军去。跟着红军有饭吃!”1930年,15岁的肖汗尧带着13岁的堂弟肖怀清,从汾坑村步行15公里,到银坑去报名参加红军。
肖香银介绍,因为当时二伯肖怀清年纪较小,红军不肯接收,“扩红”人员就故意称,红军不收穿脏衣服的孩子。
没想到,两个孩子当真了,立马返回汾坑家里,换上干净衣服,重新步行到银坑,继续报名参加红军。被他俩的诚心打动,部队勉强同意接收,并将兄弟俩安排在一起。
1934年10月中旬,他们接到上级通知,要求各部队赶到于都集结。当时情况很紧急,到处都在打仗,肖汗尧和肖怀清来不及跟家里联系,就随部队连夜赶到于都集结,渡河长征。
肖香银说:“长征路上,他俩一直没有分开过。二伯经常要大伯保护呢!”
他被选中参加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4日,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后,向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一带挺进,开始强渡大渡河。红军北上突破天险大渡河,是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重要军事行动,能否渡过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
24日晚,红军连夜袭取安顺场渡口,仅从敌人手中缴获一艘翘首木船。后有数十万大军追击,前有四川地方军阀在对岸渡口筑堡防守,军情紧急,该派哪些战士执行强渡大渡河任务?
▲红军后代肖香银接受江西新闻客户端记者采访。摄影丨龙楚良
“听二伯说,当时部队对参加渡河的战士提出三点要求。第一,水性要好;第二,胆量要大;第三,要不怕死!大伯肖汗尧刚好满足这些条件,被部队选中参加。”肖香银告诉记者,大伯肖汗尧从小就擅长游泳,常常在汾坑村前的梅江玩水。
1935年5月25日,一支英雄的渡河奋勇队组成了。当时大渡河正值汛期,水势凶猛,异常湍急,到处都是漩涡。包括肖汗尧在内的17名战士在营长孙继先的带领下,冒着对岸敌军的枪林弹雨,在当地船工的帮助和红军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分批向对岸艰难挺进……
他没想过能活着回来
“可以说,大伯是抱着必死的心态参加渡河,没想过能活着回来。”肖香银告诉记者,“好消息是,渡河战斗最后打赢了,18个人都没有牺牲!”
关于渡河的细节,二伯肖怀清并没有向肖香银透露太多,“长征路上,战士们普遍饥饿加上天寒地冻,又是急行军,他俩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细聊。”
只靠一艘船,这些战士如何完成这么艰巨的渡河任务?
▲强渡大渡河勇士雕塑。(资料图)
当时的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曾撰文回忆:“每人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五六个手榴弹……”“突然,猛地一发炮弹落在船边,掀起一个巨浪,打得小船剧烈地晃荡起来。”“一梭子弹突然扫到船上。从望远镜里看到,有个战士急忙捂住自己的手臂。”
每次看到类似的文章或新闻报道,肖香银总会觉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心中暗暗为这些渡河勇士捏一把汗。
不惧生死,向死而生!从渡过于都河正式踏上长征路,到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再到强渡大渡河,年轻的肖汗尧身经百战,不再是只会在梅江戏水的山里娃,作为一名红军战士,越是凶险,他越要向前!
所幸,对岸渡口最终牢牢地被渡河先遣队控制,后续部队7000余人顺利渡过天险大渡河。强渡大渡河的成功,有力地配合了红军主力部队抢占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战斗胜利后,肖汗尧回到部队,带着肖怀清继续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胜利到达陕北。“抗日战争爆发后,大伯肖汗尧随刘邓大军进入太行山抗日,二伯肖怀清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兄弟俩从此分开,之后就失去了联系。”
他的名字被刊登在《战士报》上
1953年,肖怀清回到家乡后,肖汗尧参加强渡大渡河一事才被传开,还被写进肖家族谱里。但因为种种原因,肖家后人一直无法去考证。
1983年冬,肖香银的父亲肖振华依照当地农村习俗,为肖汗尧做了银牌,安葬在老家的石灰塘山上,以便让后辈更好地缅怀。
转机出现在2020年。为进一步收集确认当地烈士信息,2020年10月,于都县考察工作组沿着长征路线一路寻访,来到位于四川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一走进纪念馆,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中的一个名字——萧汉尧,引起了考察工作组的注意!
这个名字怎么跟于都红军烈士肖汗尧的名字如此相似?经过询问,考察工作组得知,萧汉尧的资料中并无详细籍贯,也无其他地方的人来寻找过他。
▲《战士报》刊登了强渡大渡河勇士的光辉事迹。(资料图)
陈列在纪念馆的一张《战士报》样报提供了线索。报纸刊登了强渡大渡河勇士的光辉事迹,肖汗尧的名字清晰可见。经于都县党史工作者辗转考察和专家反复核证,肖汗尧和萧汉尧就是同一个人!
“从那以后,我大伯肖汗尧参与强渡大渡河一事得到官方的认可!”肖香银激动地说道。
他的故事正被更多人知晓
2021年以来,经过多家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人知道了肖汗尧参加强渡大渡河的故事,这让肖香银感到欣慰。
“我父亲在去世之前,再三要求,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大伯的下落。两个地方,我必须要去。第一个地方就是安顺场,我要去看看他战斗过的地方;第二个地方就是太行山,我猜测他很有可能就是牺牲在那边。”
推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