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的回响㉕︱绣球草鞋 见证战争时代的爱情

时事   2024-11-18 10:55   江西  



江西南部,于都河畔,水波荡漾,岁月悠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这里集结出发,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8.6万余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人民的支持下,静悄悄地完成了一场规模宏大、彪炳史册的战略大转移。从此,中国革命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这条长征路,浸染着烈士们的鲜血,写满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任时光荏苒,经久不衰、荡气回肠。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江西新闻客户端推出《90年的回响》专栏,刊发记者深入于都采访的长征故事,在重温历史中,追忆那段峥嵘岁月,感悟长征精神,探寻老区人民坚守初心,薪火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谱写新时代荣光的生动实践。

伟大长征精神,必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草鞋,是红军战士不可或缺的装备。资料显示,红军长征前夕,苏区妇女飞针走线,在短时间内赶做了20万双草鞋送给红军。这些草鞋的背后,是苏区人民与亲人爱人的深情厚谊。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一幅由80双草鞋组成的中国地图,折射着红军战士与人民群众的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纪念馆的展柜中,还单独摆放了几双草鞋,其中一双鞋尖上各绑着一颗红心绣球,鞋底、鞋面显然经过精编细织。与一般用稻草编织的草鞋不同,这双鞋用料是柔韧的黄麻。黄麻曾是于都农村里最柔软、最坚韧的植物,不难看出做鞋之人的良苦用心。


草鞋的主人是一名叫谢志坚的红军。记者一行走进他的老家,寻访他与春秀姑娘送别的故事。


谢志坚,于都县岭背镇燕溪村人。1928年,14岁的谢志坚看到路过村里的红军为百姓出头,心生向往便跟着参加了红军。最初是在红一军团三军八师的特务连,后调到师部任号兵、通讯员、警卫员。在中央苏区征战的六年,谢志坚参加过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


“参加红军前,谢志坚曾为红军当向导、送情报。”燕溪村党支部书记谢建华告诉记者,谢志坚的勇敢行为,吸引了一个名叫春秀的姑娘,青葱岁月二人情窦初开。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于都河畔,前来送行的人挤满了整个码头。送别的人群中,一对青年男女互相叮嘱,春秀送上了她连夜编织的草鞋。


长征路上,谢志坚将草鞋保管得很好,只舍得穿过两次。一次,是部队过金沙江时,当地老百姓用船送红军过江,让谢志坚想起了家乡人们的送别,想起了他的春秀姑娘,他穿上了草鞋;一次,是强渡大渡河时,战斗十分激烈,随时有牺牲的可能,谢志坚不想跟草鞋分开,于是又一次穿上了草鞋。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摆放的绣球草鞋。摄影丨全媒体记者熊祖颐


“打双草鞋送给郎,南征北战打胜仗,穿上草鞋跟党走,刀山火海不回头。”革命年代的红色歌谣,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真实写照,不知激励了多少赶路的红军战士。


血战湘江、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一场接一场的生死考验,这双草鞋陪伴谢志坚一次次闯了过来。可世事难料,部队进入甘肃境内,谢志坚突发重病无法行军,被安排留在当地养病。


这一留,山高水长,此去经年。


1951年,谢志坚重返于都。这时,他才得知那个给他送草鞋的姑娘,早已不在人世。红军长征后,春秀因积极与反动派做斗争,被敌人残忍杀害。


多年前的送别竟成了永别。谢志坚只能带着草鞋,来到春秀的墓地前,放声痛哭。


后来,谢志坚给草鞋绑上了一对粉色红心绣球,捐赠给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从此纪念馆里多了一位常客,静静地站在展柜前望着……即便是病重期间,谢志坚也在儿孙的搀扶下,三次到纪念馆看草鞋。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总策划:黄万林
文字:江西新闻客户端全媒体记者胡宇浓
视频:江西新闻客户端全媒体记者熊祖颐
编辑:朱叶
复审:邵平 张文娟 陈双双
审签:胡萍

江西日报
方向凝聚力量。中共江西省委机关报:权威独家的新闻资讯,便民为民的民声通道,有信有爱的互动平台。在这里,读懂江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