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根脉,人文原乡——“白石水英展”代前言

旅行   2025-01-23 18:35   江苏  


在东台艺文史上,晚清名士陈汝玉(1844-1911)、周应芹(1850-1926可称互相辉映的双子星座。他们各具特色的书画创作不惟深受东台民众的喜爱,更作为地域文化的精英代表而名动江淮。



陈汝玉

对联 腊笺 

识文:琴韵茶烟容一阘,雄谈高辨邈千秋。伯石陈汝玉。

钤印:陈汝玉(白文)、伯石(朱文)


周应芹

秋林晚眺图 

设色纸本 挂轴  

110*41 cm

识文:秋林晚眺,拟解弢馆,兰荪仁兄雅属,水英弟周应芹写。

钤印:子香(白文)




昔时江南人家以有无倪云林的画来区分雅俗,陈汝玉的绘画在近代东台的地位庶几近之。就陈汝玉的绘画创作而言,其山水画是典型的“四王”路数,文人气息甚为浓郁。如本次展览中的《鉴园雅集图》手卷可称其代表作,简笔楼台、淡墨春山之间,清丽雅致之气扑面而来。又如展览中的一件陈氏山水横披,陈氏题诗云:“扁舟一叶江南路,都在倪黄粉本中。忆自华亭人去后,更谁衣钵继娄东。”其步踵南宗、追风“四王”的心迹具具可见。当然,比之同时期的法乳“四王”的江南画家来说,生长于盐池密布的苏中海滨的陈汝玉,在他的画中会不经意地挟带着一股地域所特有的苍莽之气,而且这股苍莽之气随其年岁渐高而愈老愈浓。



陈汝玉

《鉴园雅集》图卷 

设色纸本 手卷 

33×105cm

识文:乙巳秋,礼丈观察招集城东吴氏园,同人赋诗以献。次年属为补图,因曼题廿八字并希笑览。延宾雅意各分斋,偶尔婆娑兴亦佳。隔岸名山放青眼,南朝觞咏属吾侪。陈汝玉谨识。

钤印:陈汝玉印(白文)、白石(朱文)


陈汝玉

山水横披 

纸本镜心 

24×115cm

识文:扁舟一棹江南路,都在倪黄粉本中。忆自华亭人去后,更谁衣钵继娄东。丁酉冬日写为云甫仁兄一粲,弟陈汝玉曼余。

钤印:伯老(白文)




相较于陈汝玉宗法“四王”的南宗文人画创作,世家出身的周应芹更似东台的乡土画家。他笔下的山水人物花卉甚至动物无不充塞着里下河地区特有的苦涩、凝重与幽默。可以说,触发他绘画创作灵感的是东台地区的世情百态:放牧的顽童、懒睡的渔翁、勤耕的农夫、豆棚下说书的先生、混水中的游鱼、偷吃的松鼠,再卑微的生命在他的笔下都是那样鲜活生动,呼之欲出。他对芸芸众生同情中又有着一股不透明的沉重与寒意,这样一股不透明的气息与陈汝玉笔下的那股苍莽浑厚之气又有着的相通之处。



周应芹

柳溪渔隐图 

纸本 横披

26×90cm

识文:柳溪渔隐。瘦梅尊兄雅正。弟周应芹作。

钤印:子香(朱文)



周应芹

山水 

纸本 扇面

识文:村坪小景,映川内侄作、家正画,水英芹写。

钤印:子香(白文)


周应芹 

山水扇面(局部)


周应芹

人物

142×72 cm 

识文:

梅开五福,竹报三处,周应芹画。

钤印:周氏学书(朱文)





当然,如果我们追溯到晚明清初,东台诗人吴嘉纪摇荡在荒凉海气中的陋轩歌吟,与陈汝玉、周应芹绘画中的不透明之气也有着似曾相识之感,这可能就是地域环境所赐予他们的生命底色。自古以来,煮海为生是东台及苏中沿海地区的百姓们赖以存活的主要生计。海盐既是这片土地上最大的财富,海风盐气也因此熏染着生长于斯的芸芸众生们。至于千百年来盐民的生存环境如何,我们大抵可以从吴嘉纪诗中的“偷闲一刻是乘凉”的白描语句看到绝大多盐民生活的逼仄与沉重。可以说。环境所积郁的苦涩、苍莽甚至沉重之气而最终形成海盐文化中的不透明特质。因此,我们在东台地区的众多的诗人与画家的笔下看到这一层不透明的底色也就不足为怪了。



陈汝玉

斜屋山

34×27 cm

识文:寙萌。

钤印:伯龙


陈汝玉

山水四屏 

纸本 

130×32cm×4

识文:

1、仿西庐老人大意,白石。钤印:陈汝玉(白文)

2、抚清湘本,白石。钤印:陈汝玉(白文)

3、辛亥春日,陈汝玉。钤印:伯石(朱文)

4、竹坪仁兄大人方家雅政,白石弟陈汝玉。钤印:伯石(朱文)




本次展览中的画家陈汝玉、周应芹就是近代东台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们以凝重朴直的用笔来描摹滨海城邑的世情百态。尽管这两位画家的风格迥异,但那一层不透明的生命底色却是完全相同的。在他们在绘画中我们不仅看到一股苍莽之气,甚至可以感受到这两位海滨盐民的子孙笔下的悲欢与沉重,感受到世世代代生活在盐池芦荡间东台人的顽强而鲜活的生命力。



甲辰岁杪,丁小明撰于海上思奎堂。




拟   稿:丁小明

编   辑:施苏骏 

发   布:苏曦

终   审:徐影

东台西溪旅游文化景区
中华天仙缘,因爱而生!国家4A级景区,江苏省影视基地 —— 东台西溪旅游文化景区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