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娜
微信公众号:闲时花开(ID:xsha369)
有很多朋友在后台问小助手,为什么总感觉叨叨账号神出鬼没的,有时候能看到,有时候看不到?
其实这是因为订阅号改变了推荐规则,想要实时看好文,大家一定一定要星标我们,这样你就可以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看到叨叨啦~
开学第5天,浙江瑞安一个母亲,险些砍死9岁儿子。
之所以用“险些”,是媒体报道,孩子身受重伤、生命垂危、被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后,侥幸捡回一条性命。之所以要以此为由头写点什么,是这个“失控弑子”的妈妈,并非罪大恶极的坏人。举起屠刀前,她行走在茫茫人群中,普通得犹如写文的我、看文的你。区别在于,情绪失控那一刻,她瞬间丧失了母爱的本能,变成弑子的魔兽。她之所以情绪失控,是事发前她刚和丈夫因琐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情绪本来就被吊到悬崖之上。这时,刚刚开学的儿子,在父母争吵和开学恐惧中,表达出对上学的抵触。极度崩溃的女人,在愤怒和绝望的层层叠加中,瞬间跌落疯癫的漩涡,举刀砍向弱小的孩子。直到孩子浑身是血地倒下,她内心狂飙的飓风才停下,她才意识到自己正杀害最爱的孩子,她才慌忙抱起孩子奔赴医院救治。一场或几场绝望的争吵,一次或几次情绪的失控,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稻草。作为一个家有男孩的妈妈,我坚决反对亲子间任何形式的暴戾与杀戮。但身为走在疗愈之路的女性,我又能理解那个疯癫母亲的绝望。她的极端与残忍,让“情绪失控”具象化,也给为人父母的我们,上了一课——妻子之所以被丈夫的不理解不共情激怒,是丈夫的冷漠与自私,让她看见成长中一直被忽略被漠视的伤口。丈夫的摔门而去或惯性回避,没有给她释放情绪的出口。这时,不停哭喊或突然犯错的孩子,让她在情绪失控中,实现“愤怒转移”:在制伏孩子的过程中,她又重复当年父母伤害她的暴戾,几乎一模一样的方式,去伤害孩子。他们如此急躁,本质上是想给自己讨要公道,结果伤害的往往是离他们最近、他们最爱的孩子。而是从心理层面剖析,暴脾气者的创伤在哪里,进而寻求解决之道。不难想象的是,如果女人的暴脾气,被丈夫理解了,接住了,安放了,就没有后来孩子进重症监护室的画面。从这一点说,浙江妈妈砍伤9岁儿子,男人也难辞其咎。最近爆火的心理咨询师王立宁,讲过她和女儿时隔12年才被还原的一个真相:女儿小时候,曾把邻居大叔家的花圃,用小铲子铲得一片狼藉。多年后,她和女儿的关系从鸡飞狗跳、你死我活,到放下对抗、沟通理解,女儿才对她敞开心扉,说出当年的真相。之所以铲坏邻居的花园,是因为那天是母亲节,女儿想送给妈妈一朵完整的漂亮的花朵。女儿灵机一动,打起了邻居家花园的主意,但因她手太小,铲子不好使,就铲坏了人家的花园。大人之所以愤怒,是我们总是站在成人的视角上,想当然地给孩子贴上“坏”的标签。孩子有孩子的视角,真相和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并不一样。我们情绪一次次失控,往往源自我们和孩子视角的落差。而孩子的视角,可能是遭遇了校园霸凌,可能是丧失了学习自信。甚至是他担心他离开家后,和爸爸打骂的妈妈会离家出走,或遭遇不测。情绪上头时,感觉一团火从胸腔内熊熊燃烧,火焰直冲头顶。吼完,又后悔,因为冷静下来发现,自己的愤怒往往和孩子无关。而是因工作不顺、因压力过大、因和男人争执、因身体查出病患、因不被周围人理解接纳……为走出这种“发怒→失控→怒吼→后悔”的恶循环,我学了心理学,学到了“情绪暂停法”。情绪暂停法,并不是把情绪摁下去,而是把情绪表达出来。比如,你又因种种不顺陷入崩溃,孩子被你的低气压裹挟,在恐慌中想要引你注意。“妈妈这会儿情绪很糟糕,你不要惹我,我冷静一下。”当你如实地说出自己的困境时,情绪就被化解了一半,胸口蹭蹭燃烧的火苗,就会慢慢熄灭。这时,你再去体察自己为何愤怒,是讨厌老板,是憎恶男人,是觉得合作伙伴不地道,还是对自己的无能感到羞愧?你的孩子,会因你的一次次察觉,幸免于难,得到庇护。强制暂停→表达情绪→说出事实→厘清源头→修得平和。那些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而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前几年,我写过一篇风靡全网的爆文,叫《我妈妈才8岁,原谅她不够好》。尤其是文中那句“你是第一次当孩子,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如今我儿子快15周岁,我当妈妈也快15年,我在和很多父母沟通时,也洞见这样一个思辨:有人永远躺在“原谅我不够好,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的安慰剂里,一边自我感动,一边反复伤害。对孩子一次次发怒、指责、吼叫、推搡、甚至殴打,再以“我不够好,毕竟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来麻痹自己。你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你这个妈妈也要从一岁、三岁、8岁到18岁,慢慢成长,缓缓改变。否则,以“第一次当妈妈”为借口,肆无忌惮地伤害孩子,还恬不知耻地让孩子原谅你。为人父母可以犯错,可以不够好,可以不完美,但不能一直循环里作恶,当个巨婴。“妈妈,我们班每次都考倒数第一的那个家伙,他妈妈每天都会接送他,每天也给他做好吃的饭菜。”那个总考倒数第一的孩子,也是一直被妈妈爱着的人啊。那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是你的,只能是别人的?自从认识到,我的孩子也可以像倒数第一的孩子一样,会失误,会犯错,会考不好,会泯然众人,而我要一直像倒数第一的那个妈妈那样,风雨无阻地陪伴孩子,毫无差别地深爱孩子。他在我的接受里,戒掉了肥胖,爱上了运动,习得了自律,内驱力和自信力肉眼可见地蹭蹭上涨。我和孩子站在一起,可能会失去高分和名校,但永远不会失去我的孩子。我和我的孩子分庭对抗,可能会得到高分和名校,但会一再失去我的孩子。没有什么比我的孩子更重要,所以我要尽力当个合格的守望者,守望着我的孩子。「DrG科学育儿」合作授权转载: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混迹媒体圈十余载,发表文字量百万字,能写亲情乡愁故事,也会写教育职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