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1研究所航天精神“金”故事】陈郡:与“微米”打交道,在“毫厘”间追求极致

企业   2024-10-23 14:50   湖南  

航天精神今日谈:


    他把“报效祖国,全心全意为航天事业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将“航天精神”渗透到基层班组管理的细枝末节,把“闯关、攻关”作为技能提升的“试金石”,他就是7801研究所制造部钳磨班班组长陈郡。25年磨一“件”,经他手中的零件精品不计其数,长度单位以“微米”来计算,合格率均为100%。



陈郡:与“微米”打交道,在“毫厘”间追求极致


工作中的陈郡



千锤百炼出“绝技”


   在金属加工行当里,有句话叫“万能的钳工累死人”,意思是,钳工这种工作,要靠双手去打磨各种零件,加工、装配、修理,工序繁琐,费时费力且强度极高,一般人不愿意干。然而,还在学校读书时,陈郡就尤独热爱这个行业和手艺,因为他认为看到图上一条条错综复杂的线条,通过自己的双手变成一个个立体的零件,很有成就感。从19岁走上钳台,他就暗自憋了一股劲,“绝不能认怂”。正是因为这股劲,在无数个夜晚,他一个人在车间汗流浃背地挥舞着锉刀,苦练基本功,直到手掌起血泡,然后生成老茧。对他而言,不问时间,不计付出,打磨零件的过程,也是打磨自己的过程。


   通过二十多年的淬炼,他从一名学徒磨成了专家,精通了刀具、模具、量具、夹具的设计制作,在精细加工方面有了自己的心得和手艺,借助辅助测量设备,他的手工加工尺寸精度能达到0.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八十分之一。



“匠心”磨炼出成果


   7801研究所各项目六面体方箱、棱镜标定工装大同小异,每年约有30件方箱外协精加工研磨返修,价格非常昂贵,对于精度要求十分之高,各方箱工装尺寸精度要求控制在0.005mm内,因为每年依靠外协研磨,加工周期较长、费用较贵,加之精度很高,物流搬运、周转容易引起精度超差,所以该项问题一直成为班组的头号“难题”。


   “挑战它!我们绝对可以。”班组长陈郡对组员说道。面对这项“难题”,陈郡没有选择退缩,立马成立攻关小组。“肉眼几乎看不出来的加工精度,怎么用手工研磨出来呢?”面对这个让人望而生畏的挑战陈郡带领攻关小组连续几个月展开实践突破,通过反复的试验摸索,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成功研制出一套专用研磨工艺方法。


    然而攻关的这一路并不一帆风顺,为了突破“难题”,借用出差学习机会,陈郡无数次穿插在相关外协单位,不会就虚心请教师傅,拿出万分真心与诚意,他的执着与初衷,最终打动了师傅,师傅带他入门一个星期,后期终于通过刻苦钻研,不断试验,通过近两年的攻关,该项“难题终于在今年得以化解,预估每年可节约成本100万元。


陈郡正在带徒弟



“星星”相传创佳绩

   

    2023年,陈郡牵头申请了湖南航天技能大师工作室。近10年来,陈郡热心于带徒授技,开展好“传帮带”。这位师傅的带徒时常以“唠家常、现场演练”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操作要领毫不保留地教授给徒弟。经过数年磨砺,他的徒弟大多成长为业务骨干,其中徒弟陈灿辉、李思佳2019年荣获“长沙市十行状元百优工匠(2022年);”徒弟李志高、尹端华2021年获“湖湘工匠”荣誉称号、徒弟刘毅嘉2023年荣获“长沙市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竞赛活动十行状元(钳工),为7801研究所扩大产能,降本增效做出突出贡献。


    三尺钳台,不仅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更与国防事业紧紧相连。“我将无怨无悔、心无旁骛地持续坚守下去。努力把自己探索的新方法、新技能教给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90后、00后新工匠成长为技能骨干。”陈郡说道。


    而今,在7801研究所,如陈郡一样的技能人才正蓬勃涌现,技能是技能人才的立业之本,大国工匠是技能人才的职业目标,技能人才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撰稿 ✎:刘旭风

专栏策划/文编 ✎:陆泓敏

编审 ✎:李文涛

航天科工7801研究所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7801研究所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