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成为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此后经年,从茫茫无际的盐碱荒滩到国际一流产业新城,一代代意气风发、热血沸腾的泰达人,在这片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热土上,不断掀起改革创新的浪潮,打造对外开放的高地,开创了诸多改革开放史上的先河,贡献着众多制度创新的范例,探索出多条突破性的有效路径。天津经开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生动缩影,谱写出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最壮丽的篇章之一。
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在建区40周年之际,天津经开区管委会与天津新闻广播合作推出《四秩芳华:中国改革开放中的泰达瞬间》栏目(天津人民广播电台FM97.2 天津新闻广播,每周三0:00-1:00首播,13:00-14:00重播),共同回望波澜壮阔的发展征程,以文字与声音定格一个个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泰达瞬间”,向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致敬,向每一位为泰达发展作出贡献的开拓者致敬!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国改革开放中的泰达瞬间第十四集——焕新激发新质生产力 40岁泰达向新而生。
厚植沃土 “硬核”能力不断提升
除了“种子”本身的强劲力量和产业集群式发展的“阳光”,产业生态的“土壤”同样是最重要的生命之源。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要丢掉幻想,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一些涉及重大领域项目的技术是不会给我们的,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努力获得。”这是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视察时的殷切嘱托。
十年如烟,津药联合院这座“没有围墙的研究院”,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新药研发产业链、技术链,着力完善和提升新药研发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针对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抗恶性肿瘤、治疗代谢性疾病和疫苗研发等方向的新药开发工作,在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服务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上捷报频传,在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上作出了示范。截至2024年6月,津药联合院培育出2家上市企业,5家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6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多家天津市雏鹰、瞪羚等企业,累计引进培育孵化科技型企业超过440家,走出康希诺生物、阿尔塔、丹娜生物、全和诚生物等众多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已成长为明星企业,成为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中坚力量,一个个梦想在津药联合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机房里,一排排约2米高的黑色机柜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头,只见机身上绿色运行指示灯快速闪烁……这是“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所在地。超级计算机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战略能力的重要标志。科研团队通过产学研结合全面开拓超级计算机的应用,为我国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如今,超级算力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成为京津冀乃至全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超级马达”。在最新公布的国际Graph 500排名中,“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以6320.24MTEPS/W的性能取得Big Data Green Graph 500(大数据图计算能效)榜单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天津经开区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目标,打造原始创新策源高地,联合国防科大、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环科院等一批知名高校院所,建设了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中石化北化院、石科院、工程院、中海油天化院等一批重大研发中试平台启动实施,在新材料领域着力打造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载体平台支撑作用不断凸显,区域自主创新“硬核”能力持续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的一片高地,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创新动能持续提升,拥有各类专精特新企业259家、省部级研发机构18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9家,区域R&D经费投入强度4.24%;创新主体不断聚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4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149家,拥有雏鹰企业466家、瞪羚企业70家、领军(培育)企业52家;科技型人才队伍逐渐壮大,聚集高层次领军人才579人、各类高级人才2万多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创新为核心孕育出的诸多高精尖科技成果,正在这片科技沃土上迸发出新质生产力的生机和活力。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泰达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3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26.8%,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4.1%……天津经开区不断提高制造业的“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高质量发展动能逐步积聚。站在新的起点,泰达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支撑,推动产业迭代更新、能级跃升,进一步激发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