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的鲁迅研究著作
孙郁先生二十年沉淀之作
《鲁迅与国学》签名本
孙郁 著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编辑推荐
鲁迅先生深味经史旧迹,驻足士大夫文墨,浸于野史乡邦文献,辑校古籍,搜求墓志,留意音韵训诂,一生往来于翻译、创作和整理国学之间,以世界眼光重审旧岁遗产。
本书按照鲁迅思想发展演进的轨迹,一方面考察他在金石学、考古学、文字学、文学、哲学、民俗学等国学领域的整理与研究,另一方面考察国学对其写作、治学、审美与思想的浸润与影响,推动了鲁迅研究的丰富与深化。
本书论及其师长章太炎等人、同辈胡适与顾颉刚等人、后学台静农与徐梵澄等人的学术理念与传统学养,展现了二十世纪前半叶学人的治学理路与精神世界。
本书是文学批评的学术化、理论化,亦是学理文章的文学化、艺术化,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思想性与审美性。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鲁迅思想发展演进的轨迹,一方面考察他在金石学、考古学、文字学、文学、哲学、民俗学等国学领域的整理与研究,另一方面考察国学对其写作、治学、审美与思想的浸润与影响,推动了鲁迅研究的丰富与深化。同时,本书论及其师长章太炎等人、同辈胡适与顾颉刚等人、后学台静农与徐梵澄等人的学术理念与传统学养,展现了二十世纪前半叶学人的治学理路与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
孙郁,曾任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长期从事鲁迅和现当代文学研究,著有《鲁迅忧思录》《鲁迅与俄国》《民国文学课》等。
媒体评论
二十年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孙郁说:“鲁迅的智慧多半来自中国古文明的熏陶。”信然。这个结论来自孙郁对鲁迅与国学之关系的长期思考。孙郁研究鲁迅与国学之关系凡二十年,这部《鲁迅与国学》即其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在该书中,鲁迅与国学之关系,得到了全景式展现与全方位观照,论述风格依然是孙郁式的流畅、清新、隽永。阅读本书,对于鲁迅、对于国学、对于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都将有更深入的理解。
——董炳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
一部新见迭出、沉稳厚实的学术著作
鲁迅自小浸润于中国传统学问,及长而反观审思,参以外来文化,善于以科学美术理念研究“国学”,在古籍整理、金石校勘、文集编纂、小说史和文学史撰述等方面均有开创之功。国学乃造就其新文化巨匠的必要条件和坚实基础。孙郁先生《鲁迅与国学》全面梳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理和思考成果,彰显其理念,总结其方法,条分缕析,述论并重,是一部新见迭出、沉稳厚实的学术著作。
——黄乔生(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精彩选读
写作缘起
大约二十年前,《光明日报》的一位朋友找到我,想谈谈鲁迅与国学的话题。我心里没有底,便找来顾农先生,三人作了一次对话。顾先生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对于鲁迅的学问根底有较深的心得。那一次对话,顾先生的话,都说在点子上,我的表述,有时候是隔靴搔痒,并没有指向核心之处。这也刺激我后来多留意此类话题。
这一本书,是对于他的文明观的一点浅薄的认识,主要还是从新文学的角度看其与传统之关系,而一旦触及古代文献,则还是不能像王瑶、林辰、顾农先生这样的学者娓娓道来、自如从容。我知道自己存在的盲点很多,但研究鲁迅,这样的工作不能不做。在一定意义上说,写这本书,既出于好奇之心,也意在补课,试着从另一个角度谈论先生的风骨。年轻时代错过古代文化的学习机会,这是我们这代人的缺失。一旦了解了前人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来源,才知道,仅仅就新文学的背景讨论新文学家,大约是有问题的。
——后记
鲁迅与国故
传统的文化被他在认识论、知 识论、情感论三个方面以不同方式呈现着,于是有了另类的结果:就认识论方面说,鲁迅看到了旧文明的有限性,他的批判思维穿透了其间的屏障,照出旧文明的畸形之状;而在知识论层面,鲁迅意识到传世文献的内在欠缺,以考古学与文献学的视角,重新寻找精神原态;此外,鲁迅最为重视的是审美的翻新,在情感论的层面发现了传统文化珍贵的遗存。
鲁迅由旧学而得以染习新知,后由新知而反观国故。这个过程,由艺而学,即从艺术出发而进入学术思考,激活了某些遗产,也唤来了新的思想。对于学界而言,他是新文人,乃小说家者流。但其思想高于诸多国学研究者。就新文学写作来说,他又带有国学研究的意味,其文本在诗意的灵光里,又多渊博的学识在。他不仅挑战了学衡派、疑古派和京派,也挑战了新文学的批评理念,于是横跨于时代的诸多领域,又不属于它们中的任何一员。同代颇有影响力的学者如胡适、蔡元培、郭沫若,对于其旧学修养,都是颇为佩服的。一个作家和翻译家背后的国学修养如此深厚,也证明了新文化建设者的内在丰富性。说他们是以新知刺激了国故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化,大约是准确的吧。
——《从新知到国故》
鲁迅与章太炎
晚清的排满运动,到民国期间与国民党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复杂的时期。鲁迅的思想恰是复杂环境下的复杂心境的反映。而章太炎遗产对于他而言,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周氏兄弟与章太炎渐行渐远, 其实是彼此寻路的目标不同所致。章太炎追求的是民族自立,恢复旧文明最为灿烂的一面。周氏兄弟是要吸纳域外文明的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传统。他们以翻译为主业,思想与域外学术有互动的可能。而章太炎后来的思想,还在晚清的语境中黏滞。这种不同使现代人文主义出现了岔路。
章太炎的遗产也分化成多种形态留在后人的思想里。黄侃、朱希祖、钱玄同在学术中延续着章氏的精神,而周氏兄弟则在新文学创作里发扬了章氏的文明批评的思想。他们把知识用于现实的批判之途,从现实感出发去发现古人,都在大的现实语境里。而太炎先生其他弟子做的是类似古典学研究,和现实文化的距离显而易见。民国期间,知识人日趋分化,激进者有的与政治文化纠缠在一起,保守者则多在书斋里自我吟哦。而像章太炎那样学问也来得、革命也奋力的人,少之又少。他不是在历史的外面,而恰是在时代的洪流之中。鲁迅对于自己老师的念之又念,实在是一种心以为然的感激。
——《对章太炎学识的取舍》
更多阅读
《烟水寻常事:鲁迅别传》签名本(预售)
萧振鸣 著
点击图片可购买
End
图书出版丨 实体书店 | 装帧设计 | 读书活动
★ 小众书坊实体书店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站东街信通大厦盈城中心106室
★ 营业时间★
10点至18点
★ 联系电话★
13910652875
★雍和书庭实体书店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西街雍和宫壹中心B座1层
★ 营业时间★
10点至18点
★ 联系电话★
(010)84112025
★读家书店实体书店地址★
北京市昌平区建材西路龙乡社区商务综合楼
★ 营业时间★
10点至22点
★壹等书房实体书店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吴家场路31号
★ 营业时间★
9点至21点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有赞商城挑选更多精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