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10点,火把节前的巍山古城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南诏古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城南市场内各式火把琳琅满目,五彩斑斓的火把头与节日用品交相辉映,共同编织着节日的欢愉图景。
在古城南外街126号,一座宛若园林的雅致小院内,83岁的刘芝桂老人早早召集起全家围坐在石桌前,共商火把节筹备大计。
“后天就是火把节了,今年我们家还是要像往年一样,竖起漂亮的火把,来祝福红红火火的日子。”刘芝桂早年随夫迁徙至宜良县,后于1976年重返巍山。老人深情地回忆,即便在艰苦岁月,家中亦不忘点燃火把,这不仅是传统习俗的延续,更是对先辈的缅怀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个充满温情的四世同堂之家,成员遍布北京、贵州、云南昆明等地,无论身处何方,每逢火把节,家人们总是尽力调整日程,跨越千山万水回到巍山,共襄盛举。为让火把更加夺目,家人们已备好彩纸,在老人指导下,精心制作彩旗,准备在节日当天为火把披上绚烂的彩衣。
次日清晨,家中代表前往城南市场精心挑选装饰物品,从火把头到松香、松明,再到火把梨、花红果等,市场内节日气氛浓厚,家人共购的过程亦是温馨享受。刘芝桂的侄女刘红梅和丈夫每年都要回巍山过火把节,而且要在自家位于南诏古街的老屋前竖上一把火把。“这几年政府对古街居民很关心,火把杆每年都由社区免费提供。我家的火把不是最大的,但我们会尽量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因为它寄托着我们全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7月30日,火把节盛装登场。清晨,家人领取火把杆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制作中。挺拔而蓬松的松木火把杆,象征着生活的正直与包容。家人用木块、麻杆和松明精心绑扎十二层,寓意全年十二个月皆风调雨顺。
午后2点,原本是约定竖火把的时间,雨却一直下个不停。“没关系,巍山火把节年年下雨,但到了晚上就会停的。”刘红梅和妹妹坐在老屋的屋檐下,耐心地用红线拴系各种装饰物。“老人们说,几十年都是这样。”
巍山人传统上大多用火把头、小青龙、花红、火把梨、小糕点、小彩旗、五色丝线来装饰火把。这些装饰物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刘红梅家的火把,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红灯笼、福字、糖果、辣椒、茄子、仙人果、野生菌、洋姜花、红豆、黄莺花、向日葵、橙芭比花、雏菊、车挂、毛绒玩具......姐妹俩告诉我们,她们的想法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现代的元素,为传统火把节带来新的活力。
下午4点多,大雨终于如愿而停。掀开覆盖着的雨布,刘红梅家的火把立即成为南诏古街的焦点。在游客们齐心协力的配合下,绑扎结实的火把终于傲然伫立在了巍山古街。接下来装饰火把的过程,成了古街居民与游客争相参与的项目。传承与创新的碰撞让刘红梅家的火把成为古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路过的游客都争相帮着往火把上挂上装饰品,以寄托自己美好的祈愿。更多的游人抢着与火把拍照。一时间,数不清的镜头对着这一把色彩斑斓的可爱火把,把它的美丽身姿传向全国各地。
夜幕降临,火把节迎来高潮。随着火光四起,巍山古城仿佛星辰降落,无数火把在同一时刻熊熊燃烧起来,如同繁星般璀璨,照亮了夜空,也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激情与希望。刘芝桂老人家的火把,仿佛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在众多火把中尤为绚烂显眼,它不仅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传承,更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
责任编辑:杨继稳
审核:左文清
终审:邱兴跃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文章、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若您是原作者且不希望文章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电话:0872-6125395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文章、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若您是原作者且不希望文章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电话:0872-6125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