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最早出现在1992年。
这句话是在探索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之后,官方得出的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结论。
如何评价一个区域或国家的发展情况,我们一般用人均GDP来衡量,但有网友说人均GDP不代表真实的生活水平。
所以经济学家又研究出了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衡量的人均GDP,数据表明,我国此种统计方法下的排名,比按照现价美元人均GDP排名的还下降了3个名次。
所以,哪怕人均工作49小时,也没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生活。
为何要这样说?有一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情况。
这便是始于1990年的人类发展指数(HDI,hunam develop index),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每年更新。
人类发展指数,由三大指标构成: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和按照购买力平价的人均GNI(人均国民总收入)。
来自HDI数据显示,去除少数没有数据的国家外,2022年度,各国人类发展指数,最低0.380,最高0.967,发展差异非常明显。
下图展示了部分国家1990年到2022年的人类发展指数。说明:在人类发展指数中,1表示发展水平非常高,0表示非常低。
以色列最近一年多,很受国民的关注。
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度的人类发展指数,与以色列1990年相当,低于日本1990年的水平,略高于韩国1990年的水平。
但2022年度,日本、韩国和以色列,人类发展指数均达到了0.91以上,远高于很高水平(0.8以上,very high)的标准。
作为对比,我国2022年度人类发展指数为0.788,接近高水平的标准,但距离很高水平还有不少的差距。
叙利亚、阿富汗和也门的人类发展指数,近些年有所下降,这在190多个国家中,是比较罕见的现象。
有网友会问,我们东北方向的邻居呢?联合国的开发机构都搞不到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数据,你觉得作者会有吗?
过去三十年的发展,的确让我们的综合国力、社会发展水平获得了极大的进步,但这种进步距离很好还有不小的差距。
我们应该正视这种差距,以及这种差距背后的原因。
比如制度(贪污可能是很多人眼中的重要因素)、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接近贫富悬殊的标准)和策略(此处省略若干字)等,都是亲身体会或可衡量的标准,也正是差距背后的根本原因。
当然,也有网友将其归结为:“一切责任在美方”,所谓“抛开事实不谈,美国没有责任吗?”
显然,这种归因的方法,又回到了近七十前提出的、但早已被否定的发展策略:以阶级斗争为纲。
跟这种策略相比,积极发展社会经济的策略,才能解决绝大部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