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9时,刚值完大夜班的郑海琴准备和同事交接工作。
郑海琴,是杭州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三大队接警一组副组长。“倾听别人的人生,救人于水火之中”,就是她和同事们每天在电波里忙碌的要事。
郑海琴做110接警员已经有10年。她说,这是一段有温度的青春,让自己遇到真实的生命,成就温暖的相助,当然,还遇到更加沉着冷静的自己。
自加入公安队伍以来,郑海琴先后获得“G20杭州峰会安保积极分子”“杭州市公安局优秀辅警”“杭州市公安局情指工作优秀辅警”“治安荣誉三等奖章”等荣誉。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电话会有多紧急”,这是110接警员的工作写照。
“110”不仅是简单的电话号码,它还是紧要关头守护百姓安全的“声”命线。“110”接警员更是这条“声”命线上的忠诚守护者。
面对突发警情,盲打速记,判断警情性质和级别,快速精准派单;无论是简单的交通事故处理,还是复杂的治安刑事案件调度,郑海琴都能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确保警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能不能帮我找下我女儿……”一个周日的下午,郑海琴接到一位父亲打来的求助电话。电话中的父亲语无伦次,郑海琴一边轻声细语安抚,一边不断尝试引导对方提供有效信息。很快,在她的询问下,警情关键信息变得清晰起来,原来,14岁的女孩留了遗书离家出走。郑海琴一边详细记录女孩的体貌特征,一边快速派单至属地派出所、交警、PTU等相关部门,开展搜寻工作。
7分钟后,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及属地派出所通过合成作战平台,成功找到站在复兴大桥护栏边的女孩。众人最终救回一条年轻的生命。
2024年,杭州市110报警服务台共接报警550万余起,其中有效警情244万余起。这一年,郑海琴和同事们共接听110求助电话48万余起。而这10年间,她成功劝阻救下轻生者不下百人。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途,每一步都算数。
去年11月,郑海琴被省公安厅抽调参加“全国110接处警比武竞赛”选拔集训。其间,她克服需要照顾患病家属及年幼孩子等困难,全身心投入到练兵比武实战学习演练中。
成绩源自苦练,磨砺始得玉成。同年12月初,由省公安厅情指中心勤务管理支队支队长干建飞、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情指中心教导员王昊楠、杭州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接警员郑海琴3人组成的团队,代表浙江在全国110接处警比武竞赛中以团队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
面对警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复杂多变的警情,郑海琴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无论是新的法律法规,还是先进的警务技术,她都能迅速学习掌握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她还是同事们口中的“活地图”,不需要查看地图,就能直接提醒电话那头的求助者周边有哪些醒目的地标。
“一些求助警情需要用开放性问题引导来缓解对方的抵触情绪,一些危急警情则需要通过闭合性问题来让对方直接做出选择。”面对加入的新接警员,郑海琴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耐心解答同事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她的帮助下,新人们迅速成长,融入警队。
全媒体记者 || 郑莲花
通讯员 || 蒋国富
编辑 || 郭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