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的年味还未散去,一股与时间赛跑的冲劲和拼劲,让绍兴滨海新区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从机器轰鸣的产业园区到塔吊林立的施工现场,从实验室里的技术攻关到生产线上的高效运转,一幅热火朝天的“春忙图”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开。
作为浙江省大湾区首批“四大新区”之一的绍兴滨海新区,是绍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新的一年,如何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
围绕“一个中心、双十工程、三对关系、四项任务”,2025年,绍兴滨海新区将深入实施“十大标志性重大改革项目”“十大标志性重点建设项目”,处理好“引与育”“内与外”“新与旧”三对关系,坚持以产为要、以城为基、以人为本、以文为魂,奋力打造“大湾区强劲活跃增长极、产城人文融合示范区”。
大项目 带动大发展
这是一个被汗水浸泡的春天,忙碌、火热。在滨海新区这片发展热土上,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接踵落地,持续拓展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空间。
用“接踵”两字形容毫不夸张,近期多点开花的项目足以证明——
1月,普施康年产3万台套微流控诊断仪项目、羽墨高性能纤维项目、劲能智能科技项目开工;
2月,展彤高端宠物用品项目、华富新健康产业用品项目将开工;
3月,西爱西尔30万套传感器项目、虹欣激光镭射材料项目、瑞心传动年产500万套光电轴承项目、华凯智能厨房家电项目、奇顺金属复合材料项目、吉宠高端宠物食品项目计划开工。
时间轴上,跳跃着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标注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开局,折射出当地时不我待的发展决心和信心。
高登柏泰生物有限公司生物医美产业新材料项目效果图
抓重大项目发展以锻造“内力”,是滨海新区拼开局的关键一招。在沥海街道开元西路旁,高登柏泰生物医美产业新材料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作为2024年省重大产业项目、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该项目从签约到拿地,直至开工仅用了60天时间。
眼下,“滨海速度”仍在持续加码。“自去年3月开工以来,项目加速建设,目前工程形象进度超50%,计划今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总投资10亿元,达产后可形成年产50万支透明质酸复合溶液、25万支注射透明质酸凝胶和10万支胶原产品,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6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计划总投资105亿元的追觅机器人长三角产业基地项目也快马加鞭推进。目前,投资30亿元的一期项目已取得用地约178亩,计划于近期开工,主要建设生产制造基地、配套生产制造设施,形成年产扫地机器人、智能洗地机、无线吸尘器和个护等智能服务机器人及家电500万台的产能。
新项目孕育新希望,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今年一季度,绍兴滨海新区计划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7个,总投资180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20亿元。
项目建设的良好势头,源自当地干部的高昂劲头。春节过后,绍兴滨海新区第一时间组织招商小分队奔赴各地招商引资。“招商是‘抢’出来的,到元宵节前,打算拜访洽谈5家当地企业。”假期一结束,滨海新区招商服务一局驻深圳的90后招商专员孙华丰便开始着手招商工作。
招商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发展成色。2025年是滨海新区加快招商转型突围的关键一年,当地不仅要在招大引强上求突破,还将以“基金+服务”双轮驱动为抓手,打造产业投资发展新生态,引进一批“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重点项目,全力冲刺“开门稳、全年红”。
先人一步的进击,只争朝夕的奔赴,引来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随着一个个重点项目由“蓝图”化为“施工图”,再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势如破竹。
向新力 锻造强引擎
新,再度成为2025年滨海新区发力方向的关键词。这些年,当地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绍芯谷
走进位于袍江马海片区的“绍芯谷”,随处可见新兴企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作为绍兴推进制造业“腾笼换鸟”的标杆区块、袍江片区城市有机更新的先行试点,这些年,当地瞄准新质生产力谋篇布局,累计招引导入钠创新能源、蓝珧新材料等20余个优质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超300亿元。
同时,“绍芯谷”还推出多种举措鼓励本土企业自主更新,新区55家自有土地印染化工企业中,约八成企业实现更新破局。“今年,我们将以基金合作为抓手,打造两大标志性项目。”袍江更新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即将竣工的浙江飞越炬芯“泛半导体+”产业基地项目,谋划首个自主更新园区产业基金,并计划推行“一园区一基金”的发展模式,助力片区产业更新提档加速。
在重点平台扩容提质的同时,新区企业也积极布局,奋力开辟新赛道、拓宽海外市场、发力科技创新。
三花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为抢抓生产进度,绍兴三花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天比一天热闹。“春节之后,往往是企业的订单增长期,大家都铆足了干劲。”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生产的集成组件、换热器等一系列产品,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已成为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厂商以及国际汽车空调制造商全球采购的长期合作伙伴。
在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同样是一片忙碌景象。“我们的涤纶工业丝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春节从未停工过。”连日来,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公司总工程师杨志超介绍,热销产品采用的技术属于全球首创。为适应市场变化,企业一直在研发差异化产品,每年的研发投入超亿元。
新的一年,滨海新区将奋力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落实“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协同机制,加快链主企业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创以钠电、储能、功率器件为特色的新能源“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加快推进高端生物医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核心区建设。
此外,滨海新区还将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三大未来产业,持续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
好环境 赢得好未来
拼经济、抓项目、促投资,拼布局新赛道的眼力,更拼落地见实效的手速。
这个春节,滨海新区项目不停步,企业不打烊,服务不放假,奋斗不减速。截至1月底,已有3个建设项目领取施工许可证。
总投资约10亿元的中实新材料项目于去年12月完成土地摘牌,在25天内实现“拿地即开工”。“多亏前期政府部门的周到服务,相关手续办理‘一路绿灯’。”项目负责人余英对此连连点赞,“比原定开工时间提前了2个月,预计在年前完成50%的桩基工程,太高效了!”
速度的背后,离不开当地贴心服务的温度、精准保障的力度。“今年,我们将继续明确拿地项目早落地快开工的模糊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初创了拿地项目‘963’开工攻坚服务理念。”滨海新区投资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963”即90天内开工是合格,60天内开工是良好,30天内开工是优秀。
除了要把项目“扶上马”,服务企业更要“护全程”。为此,当地还创新建立“1322”工作机制,贯彻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这一主线;协议签约后、土地公告后、项目拿地后,落实“三跑”服务模式;项目用电和环评编制同步提前启动;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实现部门勤脚步、企业少弯路、项目快开工。
在滨海新区,“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企业的真实感受。
不久前,滨海新区出台“春风送暖抢开局”十项举措,打出一套加速经济发展的“组合拳”。十项举措干货满满、诚意十足,包含鼓励企业“满产干”、支持企业“早升规”、稳岗招才“暖人心”等内容,通过奖励补助、扩大消费、组团赴展等方式全方位服务企业和人才。
在新政的鼓舞下,众多企业“火力全开”冲刺“开门红”。春节期间,滨海新区不停产工业企业14家,产值规模占规上工业企业约25%。
当然,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见效。政府部门和企业同向发力,才能更好地释放政策效能。
春节期间,滨海新区举办“新春启航 共谋发展”企业家新春座谈会,与绍兴港、融汇通信等10家企业代表进行面对面深入交流。会上,企业代表结合自身实际畅所欲言,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倾听、及时记录。后续将围绕企业发展难点堵点,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绍兴未来城市副城
春光正好,干字当头。眼下,新区广大干事创业者的信心、活力、拼劲正和万物一起拔节生长,一个热情洋溢、活力充盈的绍兴滨海新区,正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奋楫扬帆、加快崛起。
编辑:张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