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研语曲艺绘梦,乡村振兴星火燎原|文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教育   2024-09-30 10:56   陕西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文院青春作为、彰显文院青春风采、贡献文院青春力量,文学院团委响应校团委号召,按照“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围绕党史学习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传承中华文化等7个专项,积极为实践活动“汇资源”“搭平台”,为实践团队“筑基础”“明目标”,引导文学院青年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助力学院思政育人、实践育人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一、统筹谋划:充分发扬特色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文学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文学院团委充分发挥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和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级学科“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学科特色,依托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陕西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学科平台,结合学生申报情况,积极对接专业教师,将团队整合为“弘文研语,同心同梦”“舞台绘梦,曲润三秦”“在希望的田野上”“追寻党迹,星火燎原”“遗韵寻踪,文脉传薪”等5个专项,聚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曲艺调研与美育推广、赋能乡村振兴、传承非遗文化等内容,为学生搭建起基础扎实、方向明晰、指导深入的专业实践平台,引导文院青年用所学所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弘文研语,同心同梦”为主题的5支实践团队,由西北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西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文学院党委、校团委共同主导,分赴陕西吴堡、绥德、丹凤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聚焦农村重点帮扶地区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现状,以“先锋力、创新力、赋能力、持续力”为关键导向,以语言文字调查研究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推广为主要内容,助力区域语言文化质量整体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吸引了南京师范大学、澳门大学等多所高校师生共同参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舞台绘梦,曲润三秦”为主题的3支实践团队,依托文学院陕派曲艺传承与创新发展基地,与省内多地文旅局、文化馆、团委等深度合作,将社会实践、曲艺创作、理论研究结合,在调研陕派曲艺文化的同时,通过惠民演出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以更加新颖立体的方式呈现,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振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主题的9支实践团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文化振兴到产业振兴,从兴学助教到养老关爱……他们真正“走入现场”,在府谷县、丹凤县、紫阳县、富平县等重点帮扶地区投身乡村治理、基层公共服务、直播带货等现实课题,用实际行动“听民情、解民意、暖民心”,在实践中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追寻党迹,星火燎原”为主题的3支队伍走进“革命圣地”延安,参访学习陕西独特的红色资源,并将学习调研成果转化为党史宣讲,使“三下乡”“常下常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遗韵寻踪,文脉传薪”为主题的12支队伍足迹遍布省内外,通过对西安碑林、延安剪纸、宝鸡青铜铭文、天水金石拓片、内蒙古乌兰牧骑、成都川剧等中华文化的探访、承习、宣传,让中华文化“活”起来,在实践中探寻文化底蕴、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二、扎实组织:助力行稳致远


行前培训

6月18日,为进一步对文学院前期申报项目进行综合评定,指导和帮助文学院学子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文学院举办了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答辩。各团队负责人对实践项目的选题、组队情况、经费预算、预期成果等作了汇报答辩,答辩评审团为各项目提出了全面细致和更为可行的优化建议。


7月8日至9日,文学院组织各实践团队负责人参加了西北大学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随后,召开了院级社会实践教育培训会,从实践流程、安全管理、宣传要求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培训指导,助力实践活动平稳开展。


跟踪管理

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文学院共派出37支队伍,其中5支为校级重点立项队伍,立项总数居学校前列。参与学生共计381人,指导、带队教师38人,68人参加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专项。实践中院系党政领导专程走访慰问,专业教师和专职团干部深度参与指导,文学院团委实践部全程关注,严格落实安全日报制度,全方位保障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成果整合

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文学院学子深入基层,以实地调研、红色寻访、文化宣讲、志愿服务、政企实习等丰富的形式开展实践,形成社会实践报告53份、研究论文3篇(其中1篇已发表)、视频成果47份,登发各级新闻稿件共170篇(其中国家级媒体报道20篇),建成榆林市文化馆西北大学文学院社会实践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西北大学)工作站(陕西吴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西北大学)工作站(陕西绥德)等三个基地。实践结束后,文学院团委组织各团队积极申报各类成果,目前入选陕西省“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高校师生主题实践100个优秀案例1项,推荐申报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展示活动、陕西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各1项。


三、总结分享:促进交流提升



实践活动结束后,文学院开展了多场主题宣讲活动,实现了社会实践的宣讲全覆盖,不断深化对活动的总结与成果展示,形成育人闭环。

9月26日,文学院面向2024级新生开展“实践归来话成长”宣讲会,邀请了4位在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优秀、取得突出成绩的团队代表或个人,向大家分享实践经验,畅谈收获与成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团队成果的同时,激发了大一新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





8月至9月,文学院全体团支部开展了主题团日活动,各支部“先进个人”“优秀团队”“优秀调研报告”等奖项的申请者代表面向本支部团员青年分享了实践收获、见闻感想及材料撰写经验,进一步为青年学子投身社会实践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活动剪影:展现青春风采

01

“弘文研语,同心同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西北大学)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调研陕北分队

“弘文研语,同心同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西北大学)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调研陕北分队于2024年7月17日至7月24日在延长、延川、吴堡、米脂、绥德五县开展社会实践。团队围绕五县方言文化开展田野调查,对五县方言的特色词汇与核心语法范畴进行了细致考察,对陕北秧歌、陕北民歌等非遗项目反映的语言文化价值有了更加直观的感悟,形成了一篇调研报告——《关于陕北五县方言文化的调查研究》。
此外,团队共同见证了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西北大学)吴堡县工作站与绥德县工作站的建立。调研间隙,团队参观了杨家沟革命旧址、柳青文化园等,实地感受陕北的红色文化与民俗风情。本次活动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助推教育事业与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了西大智慧与西大力量。

02

“弘文研语,同心同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西北大学)推普助振兴西藏分队

“弘文研语,同心同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西北大学)推普助振兴西藏分队通过普通话进校园、居民普通话调查和趣味游戏等形式讲解普通话的重要性,教授基本的语音语调知识,与当地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增强学生们对于普通话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除此之外,实践队还深入田间地头及农户家中,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当地语言生态环境及普通话普及情况,并开展推普宣讲和政策学习活动,加深当地百姓对普通话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实践队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和实践,当地村民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也加强了当地居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认可。

03

“在希望的田野上:‘纪忆’同行,养老领航”榆林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

文学院“在希望的田野上:‘纪忆’同行,养老领航”榆林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在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共青团榆林市委、共青团文学院委员会等校地团委的共同支持下奔赴陕西省榆林市开展了为期18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并作为桥梁实现了校地社会实践基地的共建,调研养老现状,拍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纪录片,旨在为榆林市养老发展探寻具有榆林特色的解决方案。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见证了各级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用勤恳诠释着责任,用奋斗砥砺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使命。本次三下乡活动让成员们认识到青年应当在社会实践中锤炼真本领,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全力投身乡村振兴,共筑盛世中华。

04

“在希望的田野上:碧然青选,茶旅相逢”洋县西乡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

西北大学文学院“在希望的田野上:碧然青选,茶旅相逢”洋县西乡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前往洋县与西乡围绕“乡村振兴中的乡村产业韧性发展”开展社会实践,主要从两地的有机产业和绿色发展模式入手,探寻乡村振兴的实践密码。

在洋县,团队对村干部、村民、政协委员以及田园蜂业总经理进行了深入采访,同时参观了朱鹮梨园和稻田,并开展了直播电商助农活动。在西乡,主要参观了茶旅项目,实地调研镇政府、茶园和茶企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情况。实践调研团在各省、市级媒体平台累计发布13篇文稿,其中省级新闻媒体平台11篇,市级新闻媒体平台2篇,并撰写一篇实践报告。         
经历了本次“三下乡”活动,我们真正了解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们有关。

05

“舞台绘梦,曲润三秦”曲艺助力定边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

西北大学“舞台绘梦,曲润三秦”曲艺助力定边实践调研团,旨在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响应“曲艺助力乡村振兴”计划,调研陕北曲艺文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振兴。团队依托西北大学的陕派曲艺实践平台,发挥学科优势,坚持“以戏化人,以美育人”的理念,将社会实践、曲艺创作、理论研究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高校力量。

实践期间,团队专访了榆林市曲协主席薛志章,与定边县曲艺传承人开展了非正式座谈会,参观了杨井镇乡村振兴成果;实践最后,团队还在“舞台绘梦,曲润三秦”曲艺助力乡村振兴榆林专场演出上,以曲艺作品的形式,汇报了实践成果。

06

“舞台绘梦,曲润三秦”新媒体赋能戏剧美育推广宝鸡实践调研团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4日,以西北大学文学院仲夏梦戏剧美育工作室成员为主体组成的“舞台绘梦,曲润三秦”新媒体赋能戏剧美育推广宝鸡实践调研团,于陕西省宝鸡市开展了戏剧戏曲文化调研。

团队成员们参观了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秦腔博物馆、陕西西路秦声剧院,并且通过实地观摩秦腔折子戏演出,深度感悟美育浸润与文化传承的魅力。同时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有幸与秦腔界的杰出艺术家高亚玲女士及闫建平先生等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与交流活动,从中获得了美的体会与实践,深入感悟到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新媒体的赋能加持,让更多人在这种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激发对戏剧戏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情。

07

“追寻党迹,星火燎原”重走总书记延安路学习宣讲团

“追寻党迹,星火燎原”重走总书记延安路学习宣讲团牢记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诲,在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党史,学习延安精神,感悟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承担时代青年的责任。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实践队员们穿过一个个回廊,看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延安精神”;在采访中,同学们见证到了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使命,看到了党永葆青春活力的未来。通过这次实践,同学们深刻的认识到,在延安这片红色沃土上,总是能看到新时代青年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传播党的理念、传播红色信念、弘扬精神文明的一线奋斗,做出属于青年的努力,承担起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在未来的日子里,共同的红色记忆将被守护,革命精神将永远的通过新一代传承下去。

08

“遗韵寻踪,文脉传薪”陕西省北张村古法造纸非遗文化传承实践调研团

“遗韵寻踪,文脉传薪”陕西省北张村古法造纸非遗文化传承实践调研团着力研究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古法造纸非遗传承与发展,以位于高新区第三十二小学的古法造纸体验中心为研究对象,切身感知古法造纸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处境。

在亲身体验古法造纸流程并对当地关键人员进行采访之后,各位团员更加深入了解古法造纸的困境,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结束活动后,成员们整理思路,共同撰写了一篇名为《纸道长安:陕西西安北张村古法造纸的困境透视与振兴路径》,希望为古法造纸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校园力量

09

“遗韵寻踪,文脉传薪”成都川剧非遗文化传承实践调研团

为了弘扬和传承这一独特的地方戏曲文化,提高人们对川剧的认知和欣赏水平,文学院成都川剧皮影实践队组织了一次名为“寻川剧之美”的三下乡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通过参与这次实践活动,实践成员不仅加深了对川剧的了解和欣赏,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参与。

川剧作为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新时代青年有责任去传承和弘扬它。未来,我们会继续关注和参与相关的非遗传承活动,用心去了解和学习更多的川剧知识,同时也将积极推动川剧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让遗韵寻踪,文脉传承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10

“风正好扬帆 奋斗正当时”专项计划

本次“扬帆计划”政府见习专项实践活动中共计68人参与,其中本科生48人,研究生20人,实习单位涵盖各地街道办事处、多所学校、镇政府、信访局、民营企业等,形成实践心得68份。文学院22级本科生刘奕铭在实践中表现突出,收到了洛南县红十字会向学校发来的感谢信,充分体现了文学院学子服务社会的优秀品质和朝气青春的时代面貌。

1.李淑楠





今年暑假,我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市万维原创文化传播(陕西)有限公司的“中考语文研究部”参加了暑期实践工作,成为了一名实习生编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中考部门的编辑完成组稿、约稿、查真题;监控、校对;下印发版等工作。

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我在这里学习到了图书出版行业的流程和步骤,在人际交往、工作态度等方面收获了很多,也让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加明晰和坚定。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将这次实践中学到的技能和经验内化为自己的实际知识与能力,不忘来时路,在以后的日子中继续学习和积累,争做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殷切期望的新时代青年。

2.汪丹立

为响应三下乡“扬帆计划”实践活动,我通过三轮面试进入了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集团实习。在此期间主要负责的工作为内容运营,即通过内容洞察从而了解本部门未来在内容推荐、分发等策略行动该如何改进,需要做哪些动作。这项工作让我我感受到自己充分地将平时论文写作的学术思维运用在这项工作之中,同时也收获了上级的不少好评。此外,我还协同UI、UX设计、产品、垂类运营诸部门参与抖音不同周期封面模板的制作与上线,为亿万日活用户提供优质封面,激发创作灵感。

实习作为学生生涯与职业生涯的桥梁也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专业领域的大门。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我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更在个人成长和职业探索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3.白翊璇





榆林作为我的家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实习让我有机会接触家乡的各行各业,了解家乡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民生问题。这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加深了我对家乡社会的认知。通过暑期实习,我将所学的专业技能应用到家乡的建设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无论是参与城市规划、政府部门,还是参与教育等领域,我都尽我所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年轻的我们拥有活跃的思维和创新的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返乡回榆林实习,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职业实践的机会,更是一次深入了解家乡、服务家乡、贡献家乡的过程。我将把在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穆德远

在回民区委宣传部实习的这段时光,如同一幅精心编织的文学画卷,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学院所赋予我的知识与能力在现实工作中的生动应用。“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是理论的追随者,更是实践的践行者。我运用所学的应用写作的知识,撰写宣传材料,使之既富含思想深度,又不失亲和力与感染力。我见证了文字如何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强化了如何利用文字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宣传党的最新会议精神的技能学习。我还领悟到,每一次宣传活动的文稿撰写都是对文学院所教授的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段实习经历,不仅让我对政府宣传工作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同。我更加坚信,文学不仅能够滋养心灵,更能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在文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用我所学,为社会贡献青春的力量。

未来,文学院将进一步聚焦学生社会实践,深化实践育人内涵,进一步拓宽社会实践的领域,为文学院青年学子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文院青春力量。



校团委青年媒体中心


转载自:“西大文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商子遇

责编:朱梦鹤




团聚西大
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官方微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