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及分类
汽车金融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中狭义的汽车金融指在汽车销售阶段为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的金融服务,可分为零售汽车金融和经销商汽车金融。而零售汽车金融指为消费者购买新车或二手车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新车贷款、二手车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直租)。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我国汽车消费群体逐步成熟,在整体汽车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作为价值链升值链条环节的汽车金融得到了有效增长。
行业政策
我国汽车金融行业发展政策背景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推动汽车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国家明确提出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要求,鼓励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在汽车销售阶段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贷款、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同时为了规范汽车金融市场的秩序,防范金融风险,银保监会发布了相关通知和管理办法,对金融机构的汽车消费金融业务进行了严格监管,要求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商务部等九部门也联合发布了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优化对汽车使用消费的金融服务,推动汽车后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汽车消费信贷支持,促进汽车市场的稳定增长。
发展历程
我国汽车金融行业发展历程而言,自1995年起,金融机构开始涉足汽车信贷消费业务,标志着汽车金融行业的初步萌芽。在2000年至2003年间,汽车信贷消费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政策环境逐渐明朗,私人汽车消费迅速升温,为汽车金融行业奠定了坚实基础。2004年至2007年间,车价下降、征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导致金融机构坏账频发,银行收紧银根,汽车金融行业遭遇挫折。幸运的是,2004年上海通用汽车金融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专业化时代的来临,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进入2008年后,融资租赁业蓬勃发展,汽车金融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监管政策的放宽,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包括汽车融资租赁等业务在内的新型金融服务层出不穷。时至今日,汽车金融行业已发展成为涵盖消费者、经销商、生产厂商等多方利益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展风险
1、信用风险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和融资租赁公司的活跃,汽车金融的门槛降低,但同时也增加了欺诈的风险。一些不良商家和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机会进行恶意骗贷和欺诈活动,给汽车金融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风险。
2、同质化风险
产品同质化高,使得汽车金融公司的竞争力受到严重制约。由于市场上的产品种类和特性高度相似,消费者往往难以区分各个汽车金融公司的服务质量和优势,从而使得选择变得困难。同时这也导致了价格竞争的加剧,使得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受到压力。
3、政策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和金融形式的飞速发展,汽车产业、汽车金融市场以及消费市场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办法已无法满足汽车金融公司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有效监管的需要,且存在就同一事项、不同法律规范规定和要求不一致的情况,2023年7月银保监会《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出台,一定程度对原有汽车金融企业经营造成影响,企业政策风险加大。
4、产业链风险
汽车主机厂商的决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可能对汽车金融公司产生影响。汽车主机厂商作为汽车金融产业链的上游,其战略调整或产品线变化可能导致市场需求的变化。其次经销商的运营状况也可能对汽车金融公司产生影响。作为连接汽车主机厂商和购车方的桥梁,经销商的运营状况直接关系到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发展。如果经销商的财务状况不稳定或经营不善,可能会导致无法按时还款,从而增加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
产业链
我国汽车金融行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概况而言,上游领域涵盖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保险及银行等多个行业,其中上海汽车集团、一汽解放等龙头企业引领汽车制造发展,华域汽车系统、福耀玻璃等零部件供应商为汽车制造提供有力支撑;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以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机构为汽车消费提供全方位的保险和金融服务。中游的汽车金融公司,如上海通用汽车金融、宝马汽车金融等,是连接上下游的关键桥梁,为新车、二手车消费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下游则直接面向广大新车和二手车消费者,满足他们多样化的购车需求。产业链协同来看,上下游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我国汽车金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汽车金融服务。
行业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强势普及以及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征信系统的逐渐完善,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在互联网等因素的助力之下,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互联网保险公司也逐渐成为参与者,加入到汽车金融市场的竞争中,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真正进入到了群雄逐鹿的时代。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了22648亿元,2022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总规模为25590亿元。汽车金融行业主要有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平台四类玩家,四类玩家各有自身优势,2022年在我国的汽车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银行贷款和信用卡)占据了汽车金融市场中的54.49 %,汽车金融公司则占据了市场的29.02%,融资租赁及互联网金融公司合起来占据了总市场的16.5%左右。
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消费升级推动汽车金融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汽车的品牌、品质和服务,而不仅仅是价格。这种消费升级的趋势为汽车金融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汽车金融公司可以通过提供更加灵活的金融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推动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
(2)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借助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机遇,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3)二手车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二手车市场逐渐成为汽车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领域。未来,二手车市场的规模将持续扩大,为汽车金融公司提供更多的机会。汽车金融公司可以通过提供二手车评估、分期付款等服务,满足消费者对二手车的需求,推动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4)国际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汽车金融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未来,中国汽车金融公司将逐步拓展海外市场,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同时,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国际资本的流入,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中国汽车金融公司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2、不利因素
(1)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金融服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入汽车金融领域,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上,还涉及到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对于汽车金融机构来说,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保持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
(2)消费者需求变化
随着消费者购车理念的转变和汽车消费市场的成熟,消费者对汽车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综合来看,当前汽车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服务的便捷性以及价格的合理性。汽车金融机构需及时适应这些变化,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否则可能失去市场份额和客户信任。
(3)宏观环境和国际局势紧张
我国汽车金融行业正面临着宏观环境和国际局势紧张等多重不利影响。在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汽车金融行业的市场需求受到一定冲击,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面临挑战。同时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汇率波动等因素也增加了汽车金融行业的经营不确定性,此外也可能对汽车产业链的稳定性和供应链金融的运作带来潜在风险。
竞争格局
目前汽车金融行业主要有四类参与主体,包括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前两者占据市场主要地位,从前两类机构来看,均存在头部玩家马太效应,相较商业银行而言,汽融公司资产质量更好。截至2022年末,全国25家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到9891.95亿元,其中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规模为1353.34亿元,占全行业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的13.68%,其次为奔驰汽车金融公司、宝马汽车金融公司,分别占比9.81%、8.94%。
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金融行业新兴发展趋势正展现出多元、创新和绿色的特点。一方面,行业数智化趋势加速推进,金融机构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业务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的双提升,精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绿色金融化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金融机构通过推广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发展,助力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此外,个性化服务成为行业新亮点,金融机构根据消费者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金融解决方案,提升客户黏性和市场份额。新兴发展趋势共同推动我国汽车金融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汽车金融服务。同时也为汽车金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其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