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见 | 哲学家朱锐面对死亡——人生最后一课

文化   社会   2024-08-16 14:01   天津  


讲个故事。

年轻时的朱锐


昨天看到人大哲学教授朱锐在癌症临终前谈自己对死亡,对快乐的思考的一段话,把我震撼到了。

图片源自网络


朱锐是一名哲学家。就在2022年夏,他意外查出直肠癌,已经是晚期。那年他才54岁。从那一刻开始,这位哲学家开始面对真实的逼近的死亡。

朱锐停课了一年,辗转治疗。但从去年秋天开始,他选择重返讲台。一周一次,给本科生讲课。师生们都说,“学院是希望他养病的。”但朱锐坚持接下了一整学年的本科生课。课程的主题就是:“形而上学的恐惧”。朱锐说他不能接受”活着的目的只是活着“。他说,我们因何恐惧?应当怎样面对死亡?怎样理解生命和死亡的关系?这一组切身的话题,也就是课程的核心。

图片源自网络


朱锐对一位朋友分享自己乘飞机遇险的经历,他说当时自己身边坐着一对老人,他便在心中提醒自己:一旦遭遇不测,千万要守住尊严,不能踏着老人的尸体逃生。

今年3月,这个学期的第一堂课上,朱锐第一次对学生宣布自己已是直肠癌晚期,每次上课前需大量服药止痛。4月的一堂课上,他说自己停止了化疗,“因为治不好了。”但这是“好消息”,因为他上课不会再迟到了。朱锐只向学生提了一个请求:他希望把课程录下,为了能够整理、剪辑,日后放到网络上去。

起初,这门课主要是哲学院内的本科生在听,教室里还有很多空座。到今年春天,朱锐的硕士生可欣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记录朱锐的课堂片段,标题是“因为哲学家是不惧怕死亡的”,这条帖子获得近三万点赞。

图片源自网络

之后的课堂,“盛况空前。”外系、外校的学生都来了,有学艺术的、计算机的、电子商务的,光在网上私信她预约入校的就有好几十个。甚至有人从苏州、上海飞来听课。

满座60人的阶梯教室,一度塞进了一百多人。最拥挤的一次,一排人坐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听课。为疏散人流,学生们建了一个线上听课群,每周直播课堂。到学期末,群里加了近三百人。

朱锐不再像以往那样准备大量教案,经常只在屏幕上放出一张图片,就能连贯地将一堂课讲完。许多话完全是脱口而出。一位好友听完他的课被震撼了。这不止是课,更是一场生命体验的实录。

图片源自网络


在这学期的课上,朱锐向更多的学生反复提起自己说过的话:“哲学家是不惧怕死亡的。”他用苏格拉底的话语举证,哲学就是练习死亡,“哲学告诉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今年6月初,学期末,朱锐给学生们上了最后一堂课。他说,最后一课,不要讲太沉重的东西。朱锐从康德谈起,有两样事物永远震撼人心,“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浩瀚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在课的结束,朱锐总结个人的生命与宇宙之类的普遍原则间有一种辩证关系,“不管普遍原则多么浩大,它总有小的一面,私人的一面。”而作为个体,“要相信你自己的渺小,但不要感到卑微。”

两个月后,朱锐在北京去世。


 期待您的加入


创办三年的荐见是美学领域知名内容品牌,微博十大影响力人文艺术机构,腾讯百佳企鹅号,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头条号。在微博和公号拥有百万级艺术粉丝矩阵:微博“荐见”月阅读量1亿+以上,公众号“荐见美学”是美学、艺术、设计领域话题策源地之一,也是该领域用户互动参与度最活跃的公号,曾推出《全世界都在捐助,为什么武汉医疗物资还在告急?》《我们为什么爱常玉?》等多篇现象级传播推文。

荐见不仅是媒体,也是一家聚合美的高认知人群,由他们共同参与,一起发现和重新定义“美”的新一代社群组织。荐见美学市集是聚合社群用户认知力为大家发现生活好物的平台,是100万美学分子的共识之选。

未经授权转载图文者必究

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后台


荐见美学
美是共识,美是见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