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复习资料」
巨人君会为您打包好够你复习三个月的学习资料
关注我们,不定期更新哦~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0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韩国作家Han Kang,以表彰她“以其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
韩江简介
撕裂肉食者世界的“最残忍韩国女作家”,向世人祭献的一部“白色悼词”。
你可能从来没听过韩江这个名字,但《素食者》,你也许知道。
“瞧瞧你这副德行,
你现在不吃肉,
全世界的人就会把你吃掉!”
书中的女主人公英惠,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相貌平平,着装一般,温顺、平淡。就像千千万万的传统妇女一样,英惠完美地扮演着平凡妻子的角色——料理家务,伺候丈夫。
然而,一场血淋淋的噩梦之后,英惠突然开始拒绝吃肉,甚至拒绝为家人准备荤菜,突然地变化让身边的人措手不及,随之来自丈夫、家庭、社会和人群的暴力,让她决定变成一棵树……
女性主义·暴力·孤独。
这是一部堪称把人类社会推向靶场的“撕裂之作”,韩江用自己独有的湿冷文风展现女性与社会之间的精神生态联结。
“我扒开眼前数不尽的肉块向前走去,
却怎么也找不到对面的出口。
身上的白衣服早已被鲜血浸湿了。”
这是一个“变态惊悚”却“诗意柔情”的故事,在韩江独有的笔触下,一场血淋淋的噩梦就此展开。但撕裂的痛苦背后,韩江也只是塑造了一个“不吃肉的女人”。
就这样,韩江带着自己写于2004年的旧作,正式宣告登上世界舞台。
《素食者》获奖之后,无数人期待着韩江还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惊喜?
—— “我写的小说,都是一部小说提出问题,在下一部小说里回答。”
这是韩江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理念时,经常提到的一句话。
一部《素食者》,结束了我们如何在混有暴力和美丽的世界中坚持下来的探讨;
紧随而来的下一部小说《起风了,走吧》中,提出“我们该如何生活,而我们又能否做到”;
在之后的另一部小说《希腊语时间》里,韩江讨论了我们真的按照意愿而活,应该展望哪个支点;
最后,以韩国5月光州事件为素材撰写的作品《少年来了》,则描写了在强烈暴力下,人们该如何走向人类的尊严。
(图:《少年来了》《希腊语时间》《起风了走吧》)
时间一年年流淌,经过了《起风了,走吧》、《少年来了》几部优秀作品,韩江逐步登上写作阶梯顶端,她一贯相承地继续着自己对人性内里的探索…
就在这时,她用一部作品对我们世界的本质发出了一声叩问:
《白》,就像一片弥漫的晨雾,悄然降临。
“韩语中的白色有“하얀”和“힌”两个形容词。有别于前者如同棉花糖一样的白,后者则凄凉地渗透着生与死。”—— 韩江
卓越的一系列成就之后,韩江带来了一部极难被定义的作品,《白》。而这一部,依然受到国际布克奖评委会的高度认可,再次入围奖项,奖史罕见:
“《白》是一部深刻而珍贵的作品,它的语言令人痛彻心扉,每个画面都令人魂牵梦绕,真实无比。一本了不起的书。韩江是个天才。”
——《光荣的异端》作者Lisa McInerney
“令人震惊的美丽文字……精致而瑰丽……对于纪念那些我们失去之人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本书的反思极其精彩。”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名言金句
1. "如果我们忘却身为人类的事实,才能挣脱一切。" —— 这句话体现了韩江对人性深层次的思考,探讨了人类身份的束缚和挣脱 。
2. "笑到最后,她突然觉得活着是一件令人诧异的事。" —— 这句话来自《素食者》,表达了人物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诧异 。
3. "残酷的时间公平得跟水波一样,载着她那仅靠忍耐铸造起的人生一起漂向下游。" —— 这句话描绘了时间对人生的影响,以及忍耐在人生中的作用 。
4. "人不管经历了什么,哪怕是再惨不忍睹的事,也还是会照样活下去,有时还能畅怀大笑。" —— 这句话体现了韩江对人生坚韧不拔的态度和对生命顽强的赞美 。
5. "唯有开怀大笑可以奇迹般地止住痛苦。" —— 这句话来自《素食者》,表达了笑容和积极情绪对抗痛苦的力量 。
6. "身上有了这些画,我不再做梦了。以后如果掉了色,希望你能再帮我画上去。" —— 这句话体现了人物对艺术的依赖和对美的追求 。
7. "你知道的,每当你要着急出门时,我就会手忙脚乱。" —— 这句话来自《素食者》,描绘了人物在紧张情况下的慌乱状态 。
8. "如果能入睡、如果能失去意识,哪怕只有一个小时……" —— 这句话表达了人物对逃离现实压力的渴望,哪怕是短暂的时间 。
9. "我在无数个夜里醒来,赤脚徘徊的夜晚,整个房间冷得就跟凉掉的饭和汤一样。" —— 这句话通过夜晚的寒冷和孤独,传达了人物内心的寂寞和无助
10. "她的眼神幽暗而执着,像是在等待着回答,不,更像是表达抗议。" —— 这句话来自《素食者》,描绘了人物眼中透露出的情感和态度 。
11. "인간은 누구나 자기만의 방식으로 고통을 겪는다."(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经历痛苦。)
12. "진실은 언제나 우리를 찾아낸다."(真相总能找到我们。)
13. "인간은 사랑을 통해 가장 깊이 자신을 발견한다."(通过爱情,人们最深刻地发现自我。)
14. "가장 아름다운 사랑은 서로를 위해 존재하는 것이다."(最美丽的爱情是为对方而存在的。)
15. "인간은 누구나 자유를 갈망하지만, 자유는 책임을 동반한다."(每个人都渴望自由,但自由伴随着责任。)
16. "우리는 모두 불완전한 존재지만, 그 불완전함이 우리를 완전하게 만든다."(我们都是不完美的存在,但正是这种不完美使我们变得完整。)
17. "인간은 과거를 통해 현재를 살아가고, 현재를 통해 미래를 꿈꾼다."(人类通过过去生活于现在,通过现在梦想未来。)
18. "진정한 용기는 두려움을 이겨내는 것이 아니라, 두려움을 받아들이는 것이다."(真正的勇气不是战胜恐惧,而是接受恐惧。)
19. "인간은 누구나 자기만의 방식으로 고통을 겪는다."(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经历痛苦。)
20. "우리는 모두 불완전한 존재지만, 그 불완전함이 우리를 완전하게 만든다."(我们都是不完美的存在,但正是这种不完美使我们变得完整。)
21. “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的感知,而感知本身是有限的。” ——《素食者》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类认知局限性的思考,暗示了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永远受到个人经验和感知能力的限制。
22. “我想要逃离,逃离这个世界,逃离这个身体,逃离我自己。” ——《素食者》这段话反映了主人公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体现了现代人在社会压力下内心的挣扎和自我解放的愿望。
23. “我只是一片叶子,一片在风中飘摇的叶子。” ——《素食者》这句话用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人的渺小和无助,强调了个体在更广阔宇宙中的脆弱性。
24. “我想要成为一棵树,一棵沉默的树。” ——《素食者》这个愿望表达了一种对平静和稳定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现代社会喧嚣和浮躁的反感。
25. “在梦里,我变成了一株植物,一种完全不同于人类的存在。” ——《素食者》这句话体现了对人类身份的质疑,以及对超越人类经验的另一种生命形式的想象。
26. “语言,它是我们用来欺骗自己的最强大的工具。” ——《素食者》在这里,韩江指出了语言的双重性质,既是沟通的桥梁,也是误解和自我欺骗的根源。
27. “我们都是由我们无法控制的力量塑造的。”这句话反映了命运和外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强调了个人选择和自由意志的局限。
作品解读
拿下亚洲首个布克奖
火热超过金智英
韩江最为中国读者所知的作品,应该要属2004年出版的《素食者》。
《时代周刊》、《经济学人》等60多家媒体,把它评为了年度图书。
它还被《纽约时报》评为“女性写作的巅峰之作”,选入了21世纪15本重塑我们思想的女性写作杰作书单。
2013年在中国出版之后,曾连续数周登上豆瓣“小说一周热门榜”榜首。
这本书用三个篇章,讲述了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妇英惠的生活——她料理家务,照顾丈夫;她相貌不扬,却是个“合格的妻子”。
但突然有一天,英惠开始拒绝荤菜,拒绝吃肉,到最后甚至拒绝自己作为“人类”的身份,选择作为“一棵树”的状态而存活下去。
这本书,被不少读者评价为“入口难化”,关乎女性的“疼痛”场景赤裸裸地展现在案板之上,仿佛素食者面对硕大的肉块一般,如鲠在喉,难以下咽。
但这样的撕裂感正是韩江试图描述的:性别与家庭的身份冲突,以及东亚大环境之下无限强化的、深藏在亲密关系之中的疏离感,被她以冷静的笔触轻轻描摹。
这种上野千鹤子笔下,东亚女性面对父权制“反抗压力式”的攻击性表达,直接引起了无数人的共情。
2016年,韩江凭借《素食者》击败了帕慕克和大江健三郎,拿下布克文学奖。
这不仅是亚洲的第一个,更是布克奖第一次颁给单部作品。在此前,奖项基本只围绕着“终身成就”这一个议题。
韩江的语言震撼了组委会,他们评价这本小说:“凝练、优美,且令人不安”。
事实上,这种不安背后,正是她对于“看似已成常态”的社会秩序的一记重拳。在接颁奖典礼上她直言:“《素食者》刻画的,是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
“我经常会思考,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
评委会主席托金,也被韩江如手术刀般的文字感动:“(她展现的)力量和原创,令人难忘。”
布克奖之后,韩江的作品瞬间火爆。从2017年到2021年的4年里,《素食者》在韩国800多个图书馆夺得原创文学总借阅的第一名。
这一借阅数量,甚至超过了网上大火、并曾改编为电影的《82年的金智英》。
韩江就是这样一个引领风潮的作家,如今,她又成为了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女性。
从诗人到作家
写作就像点火柴
1970年11月,韩江出生在光州的一个文学世家。父亲韩胜源也是著名的小说家,生活的耳濡目染,让她从小就养成了对文字的热爱。
1993年,韩江从延世大学韩语文学系毕业。这一年,她在《文学与社会》杂志上发表了以《首尔的冬天》为首的四篇小诗,完成了自己文学道路上的首次亮相。
第二年,她更是以一鸣惊人之姿,完成了自己第一部短篇小说作品——《红锚》。
故事讲述了一对患有身心疾病的兄妹,以及他们之间微妙的冲突与焦虑。一举拿下了当年的首尔新闻春季文学大赏。
时年78岁的评委、文学评论家金秉益感叹:“这个时代充满了如潮水般涌来的激进主义,但真正优秀的作品却始终空缺,现在,《红锚》就是其中之一。”
韩江的故乡,在韩国当代历史上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事实上,儿时的经历也在各种程度上塑造了她身为作家的一切。而她身为女性的身份,又让此间的挣扎气息被时刻强化。
上世纪90年代之后,韩国女性文学踏上了蓬勃发展的浪潮,从申京淑到金爱烂,对父权社会的再思考从半岛的土壤上生根发芽。
但在所有的作者当中,韩江依然是特殊的那个。她作品中的主人公多为女性,但却常常以男性的视角来叙述。
无论是《植物妻子》和《素食者》里,女主人公“想要成为一棵树”的愿望,还是《失语者》中陷入黑暗的女子寻找出入口的彷徨,她总是以平静的话语,抛出最锋利的诘问:哪里才是属于女性、属于人类的尊严?
大部分问题从未获得过回答,但韩江依然从未停止。
正如评论家所描述:“她探究的,是人类最根本的悲剧与伤痕,是绝望至极中才能感受到的那束微弱救赎之光。”
而韩江看自己,就仿佛从安徒生书中走出的女孩:“我觉得写作就像是点燃火柴,在一旁凝视火苗燃烧,直至熄灭。”
“也许这就是小说所能做的一切。就在这凝视的瞬间,向人类和人生提问。”
我关注的并非只有性别
当然,如果仅关注性别议题,就无法看到一个完整的韩江。
在接受采访时,她曾经直言:“我不认为作为女性作家存在任何局限,因为这里不存在某种普遍的性别。”
相比之下,她的书中还满溢着对于人性的思考与关爱。
9岁的时候,韩江和全家一起搬离了光州,但童年的经历依然深刻地铭记在她脑海之中。
后来她从这份记忆中发散,写作了《人类行为》。暴力、斗争、牺牲、尊严,在她的文字中融为一体。
“如果说《素食者》是私人化的,那么《人类行为》就是社会化的那本书。”
“但对我而言,这两本书是一对,它们的彼此内在相连。”
2011年,韩江创作了《失语者》。在书中,她引用了博尔赫斯给自己写下的遗言:“我们中间横亘着刀。”
这句话本是博尔赫斯对自己暮年的伴侣儿玉所倾诉,但韩江于此摘取字面的刀锋之意,冰冷地划开一个失去母亲、婚姻、孩子的女人的世界,而袒露在所有人面前。
但她想表达的并不只有冰冷,于亘古的黑暗中寻找希冀,才是她作品的最大内核。
这本书里,失去语言的女人想要用其余的感官触碰这个世界,而另一位即将失明的男人,则试图在沉入黑暗之前,和她一起寻找方向。
这也是韩江一直以来坚信的:“人类拥有感受他人痛苦的力量”。
“我所想要呈现的是人类的尊严,“拒绝”并不是其中唯一的方式,我们也有张开双臂去“拥抱”的时候。”
往期推荐
后台回复「复习资料」
巨人君会为您打包好够你复习三个月的学习资料
关注我们,不定期更新哦~
客官,看过来
微信后台改版后,容易错过消息
按下面的 3 步,一秒给我们点亮小星星 ⭐
----------------------- END-----------------------
图片:网络
文章来源丨 高中语文作文
编辑丨庄智合
审核丨黄振付
版权说明:龙港市巨人中学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
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