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爆炸,致3人不幸遇难!调查报告来了

企业   2024-11-05 16:40   山东  

2024年5月3日13时18分许,位于四川富顺晨光经济开发区的四川西艾氟科技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爆炸事故, 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676.78万元。

经调查认定,四川西艾氟科技有限公司“5·3”爆炸事故是一起因企业擅自改变反应条件、异常工况处置不当等原因引发的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事故发生经过


根据调阅 DCS 历史记录及操作记录、查看视频监控以及询问四川西艾氟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还原事故发生经过如下: 

2024年5月2日18时6分许,生产二班操作工张某、王某在四川西艾氟科技有限公司二期主装置车间反应釜(R1101A)准备B2024-5-1007批次投料,王某向釜内投入催化剂三氟化锑, 张某通过玻璃钢加料漏斗加入碘。 

18时27分许,王某开启反应釜(R1101A)五氟化碘加料阀门,张某负责五氟化碘钢瓶操作,向反应釜(R1101A)加入五氟化碘,DCS操作工兰某发现压力异常后,随即报告当班生产二班班长余某。余某立即安排生产二班副班长彭某进行现场检查,判断为机封液丙三醇内漏。余某随即向生产部经理助理王 某和生产部经理张某汇报。张某电话安排维修班许某对机封进行更换维修。

20时30分许,由生产三班接班,接班时,维修班许某、雷某、吕某正在更换机封,机封更换完成后,操作工姜某向搅拌机封密封液罐补加丙三醇。王某告诉当班操作工杨某需要补充五氟化碘再继续反应,随即离开。

5月3日1时22分许,杨某发现反应釜(R1101A)搅拌停止,经手动盘车处置后仍无法启动,在补加五氟化碘,搅拌仍无法启动。毛某电话报告王某,建议通过蒸汽升温启动搅拌,取得同意后,安排杨某在三楼接通蒸汽进行升温。杨某安排姜某从三楼蒸汽主管上连接软管向反应釜(R1101A)夹套通入蒸汽升温。

3时20分许,开始持续通入蒸汽升温至3时40分许结束,升温结束后启动搅拌

4时许,DCS操作工陈某通过远程开启四氟乙烯阀门向反应 釜(R1101A)通入四氟乙烯。但截至7时10分许,加入四氟乙烯后,反应速率仍低于正常标准。毛某将该情况报告王某,王某指示停止加入四氟乙烯。

7时30分许,陈某远程关闭了四氟乙 烯DCS切断阀。 

7时30分许,毛某向刘某报告反应情况不佳,刘某指示对反应釜(R1101A)进行临时停车处理,并与王某商量后续处置方案。

8时30分许,由生产一班接班,王某在与刘某商量后,决定将釜内气相物料回收至粗品槽再补加催化剂,重新开始反应。 

10时8分许,谢某将反应釜(R1101A)气相物料回收至五氟碘乙烷粗品槽,并对反应釜(R1101A)充氮抽空置换两次。

10时57分许,操作工杨某、谢某打开加料口向反应釜 (R1101A)补充加入催化剂三氟化锑,随即关闭加料口。

11时25分许,DCS 操作工邓某远程开启四氟乙烯阀门向反应釜(R1101A)通入四氟乙烯。随着四氟乙烯通入,反应釜 (R1101A)温度由 50℃左右开始上涨,至12时3分许最高上 涨至61.2℃。当班 DCS 操作工林某在温度上涨过程中远程开启水对反应釜(R1101A)进行冷却降温,釜内温度在上涨至最高 61.2℃后开始下降,即使停通水温度反应釜(R1101A)气相温度仍然下降。

12时30分许,停止加入四氟乙烯;12时38分许,林某让邓某关闭了四氟乙烯DCS切断阀。

12时54分许,反应釜(R1101A)气相温度最低下降到 32.5℃,此时反应釜(R1101A)压力 0.54MPa,林某判断釜内反应不佳,刘某某将此情况报告王某,王某决定采用蒸汽升温激活反应。随即,刘某某通知谢某采用临时蒸汽管道升温,谢某安排杨某进行具体操作。

12时56分许,杨某在现场关闭回水手动阀门,通过临时蒸汽软管通入蒸汽至反应釜(R1101A)夹套,对反应釜(R1101A) 进行蒸汽升温。

13时18分许,郭某在打开回水手动阀门时,反应釜(R1101A)突然发生爆炸。爆炸前DCS传感器最后一次采集到的温度约60.5℃,反应釜(R1101A)压力约为 0.676MPa,未达到联锁启动条件,因此 事发前DCS和SIS联锁均未触发。

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发生后,四川西艾氟科技有限公司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同时中昊晨光危险化学品救援队参与救援工作。根据现场救援情况,爆炸后杨某位于反应釜(R1101A)防爆间9.400m 钢平台楼梯正对栏杆处,谢某、郭某从9.400m 钢平台跌落至7.000m 泄爆区地面。


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丙三醇(机封液)泄漏进入反应釜(R1101A),采用蒸汽升温后,反应底物与四氟乙烯之间及四氟乙烯本身发生剧烈反应,引发化学爆炸。 

(二)间接原因 

1.异常工况安全处置不到位。未充分识别反应釜(R1101A)反应缓慢的真正原因及风险,未对异常工况进行风险评估,未及时退守到安全状态,擅自更改反应条件,补加过量催化剂,采用蒸汽加热反应体系,强制继续反应,违反异常工况安全处置准则。

2.设备维护保养管理不到位。反应釜(R1101A)搅拌机封长期存在丙三醇泄漏现象,未及时予以维修处置。 

3.安全风险及工艺辨识不到位。未充分辨识丙三醇进入五氟碘乙烷合成反应体系的风险;未充分辨识五氟碘乙烷合成工艺危险特点,未将其按照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氟化工艺)进行管理。 

4.作业人员管控不到位。在四氟乙烯带料反应情况下,未确认作业安全条件,多人多次违规进入反应釜(R1101A)防爆间进行操作,严重违反工艺纪律。

5.安全管理不到位。未有效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工艺操作管理不到位,未制定异常工况安全处置制度。


调查报告原文


好了,这期分享就到这里啦

联系我们

电话:0543-3215960

手机:19863049529
官网:https://www.qybenan.com/
邮箱:qybenan@163.com
地址:山东滨州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B4座

扫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等待你发现

声明:仅限交流学习,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天天学安全
感谢关注,希望与您携手共进! 围绕安全生产经验交流、事故锐评、资源共享等内容,打造更接地气、更有共鸣、更多互动的公众平台! 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为社会安全生产贡献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