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焦裕禄的儿子,在兰考县奋斗了17年,与父亲一样全心为民服务

文摘   历史   2024-10-11 07:00   江西  

兰考县,这个河南的小县城,是焦裕禄一生的牵挂。他虽出生在山东,但他的心却早已飞向了那片贫瘠的土地。他曾经历过艰难困苦,但他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的追求。焦裕禄24岁时入党,跟随着党的旗帜奔赴前线。

新中国成立以后,焦裕禄更是甘为民仆,带领兰考人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可惜天妒英才,他在42岁那年英年早逝,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政府和人民都很怀念焦裕禄的功绩,敬仰其品格,把他工作时所展现出的高尚精神称之为“焦裕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被他的儿子焦跃进完美地传承了下去。

肩负使命,不畏艰难

出生于1958年的焦跃进,在六岁那年,就失去了父亲的怀抱,但父亲的精神却一直在他心中熠熠生辉。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任,不能辜负家人的期望,所以他从不懈怠,从不骄傲。与此同时,焦跃进也知道自己的母亲有多不容易,一个人要养育他们兄弟姐妹6人。

焦跃进从小就看到了母亲的艰辛,也受到了母亲的教导。母亲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要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所以他后来也选择了从基层做起,选择了不懈奋斗,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旬,年轻的焦跃进听从了祖国的召唤,踏上了兰考这片英雄的土地。他带着对父亲的敬仰和对人民的爱,先是投身到了教育事业中。他用知识和智慧点亮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梦想,他用汗水和劳动浇灌了这片贫瘠的沃土,他用真诚和奉献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和信赖。

他不顾自己的前途和利益,不随波逐流,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继承父亲的遗志,要让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他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做起,一路走来,不忘初心,不负使命,不辱职守,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极致。

完成遗志,政绩卓越

1992年当上兰考县副县长的焦跃进,心中始终燃烧着父亲的火种,他誓要让兰考的百姓摆脱贫困的枷锁。他四处奔走,寻找致富的金钥匙,他与农民同甘共苦,到田间地头学习种植技术,他深入市场,了解供求关系。

最终,他找到了兰考的发展之路,那就是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决策一经实施,就让兰考的经济焕然一新。焦跃进在兰考县奋战了17年的光阴,靠着自己的孜孜不倦的工作和努力,他圆满达成了父亲的心愿,让兰考县的人民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焦跃进的所作所为也都被老百姓们看在眼里,大家都喜欢把他唤作“小焦书记”。不忘初心的焦跃进,继续前行,他在1999年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到河南省杞县担任县长。2000年,杞县的大蒜陷入了销售危机,百姓苦不堪言,焦跃进作为一县之长,也是急得团团转。

经过一番走访和调研,焦跃进最终决定亲自上阵推销大蒜。他没有官威,没有架子,没有矜持,他北京农产品展销会上,就像一个普通的农民,热情地向人们介绍大蒜的好处。

大家一开始都不知道焦跃进的身份,只觉得这位大哥推销蒜的时候很有趣很可爱。直到后来媒体才曝光了焦跃进的身份,有了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和焦跃进不遗余力地推广宣传,大蒜销量节节攀升。

一生为民,向他致敬

当时也有人说焦跃进是在利用父亲的名头炒作,但事实上,焦跃进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他不在乎自己的官衔,不在乎自己的名声,更不在乎自己的利益。只要能为百姓解决困难,他可以低头,可以卖力,可以借势。

他是焦裕禄的儿子,但更是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在他的带动下,杞县的大蒜产业飞速发展,大蒜成了杞县人民的“铁饭碗”,成了杞县的金字招牌。焦跃进也又被贴上了“大蒜书记”的头衔。而对于这类头衔称号,焦跃进毫不在意,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为百姓办了实事。

后来,焦跃进成为了开封市政协主席。他的官位虽然一步步攀升,但他的心却始终如一,不忘初心,不负使命。他从不畏惧困难,从不屈服于诱惑,从不倚仗父亲的光环。他知道自己肩上承载着父亲的期望,心中满怀着父亲的遗志。他以人民为念,以自律为准,以实干为本。

墨说古今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