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合肥】秀美山川读罗河

文摘   2024-12-23 17:58   安徽  
背景链接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强调传承文化不是要简单复古,城市建设会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但必须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合肥市民政局现推出“千年合肥”专栏,深度挖掘合肥千年古镇、千年村落的历史故事、人文特色、美景美食,感受不一样的庐州风情。



古镇档案



罗河镇位于庐江县南部,是合肥市的南大门,合铜公路、合铜黄高速贯穿全境,罗昌河通航长江。庐南第一高峰——黄山寨风景宜人,地下矿藏资源丰富,罗河铁矿单体储量为全国最大。罗河镇发轫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2016年成功入选安徽省千年古镇。

因为蕴藏丰富的铁矿资源被收入中学地理教科书,这是让罗河人骄傲的自带流量的密码。

不仅如此,镇境内秀美山川也着实令人陶醉。碧波荡漾的罗昌河、水光潋滟的青山湖、庐南第一高峰黄山寨、千年复兴街上的“遗爱井”、罗河矿业林立的井架……山水人文矿藏,在罗河都能寻觅。



罗河镇,以境内有罗昌河而得名。

罗河镇始建于宋代。据宋《元丰九域志》载: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罗、阳两姓首辟鱼场,得名罗阳,又名罗场(繁体字,场和阳类似)。熙宁三年(1070年),罗河被列为庐江县六镇之一,至今约有1000多年历史。

对于罗河的得名,罗河镇政协联络组汪祥厚给出了另一种解释。

西汉重臣、大司农朱邑是庐江郡人。当时,罗河境域与桐乡(今桐城)同属庐江郡。朱邑在任桐乡啬夫(职掌听讼、收取赋税)时,发现这里“其风淳人乐,童叟无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颂赞境域为儒家“四维”(礼、义、廉、耻)之乡邦。“四维”者组合在一起就是羅(羅,今简体字为罗)也。乡民们十分感激朱邑的褒奖,便将境内赖以生存的河水称为羅水、羅河。

走在罗昌河大堤,芦花飘飞,水流汤汤,在堤坝的另一边,可以见到因为改道而基本废弃的古老的罗阳桥。罗阳桥几经兴废,最后一次在嘉庆元年倾圮,由镇人项恩长募捐重建。上世纪70年代末,罗昌河水改道,桥面不存。据说,当年建桥时雕刻“罗阳桥”三字的麻石,至今仍然嵌砌在桥梁中孔正中。枯水季节,乘小船进入桥肚,“罗阳桥”三字,仰首尚可依稀辨认。

从水系走向上看,罗昌河与长江相联通。清康熙《庐江县志》“卷三·山川”载:“水出大凹诸山,南流,从袁子港入江。”罗昌河水源于大别山余脉岱鳌山东麓,自北向东南穿镇境,经枞阳县鲍圩滩注入竹枝湖,过白荡湖入长江,全长45公里。这片流域内有多处湿地,遍长芦苇,盛产鱼虾。



与罗昌河的自然水系不同,青山湖是人工建起的水库,承担灌溉和防洪抗旱的重任。青山湖,又名张院水库。1966年兴建,1969年7月竣工蓄水运行,湖水面积15.25平方公里,最大淹没水面积2.3平方公里。青山湖三面环山,湖光波影,山色空濛,两岸青山,层峦叠嶂。

水美山亦奇。

光绪《庐江县志》载:“黄山,距治东南七十里,连峰相属,一中峰特起,高耸云际,非晴霁数朝,罕见其巅。上有石牛,仙人洞诸胜迹,为邑东南群山之祖。”黄山寨仿佛一道巨大绿色屏障绵延于罗河镇东南。

黄山寨海拔406米,奇峰峻岭,叠嶂相连。有沟涧、峰峦、壁涧等,老鹰奇洞、神猪戏兔、莲花险峰、龙王古井四绝,还有“山神化身”——石牛的神奇传说。清康熙《庐江县志》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登黄山寨,石牛奇峰怪石让他诗意萌发,随机留下一首《石牛》。

一拳怪石老山边,头角峥嵘几万年。毛长苍苔春雨夜,身埋芳草夕阳天。终宵见月曾何喘,尽日和烟自在眠。恨杀牧童骑不去,数声长笛思悠然。

名人诗句,为罗河的黄山寨赢得大名,今天的黄山寨已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1966年,安徽省地质矿产勘察局327地质队发现罗河一带地磁异常,遂进行钻探验证,探明了罗河地下有100多米厚的大磁铁矿体,这一结果也打破了前苏联专家“此地没大矿”的论断。1976年初,经国务院批准,闻名全国的“庐枞铁矿大会战”打响,罗河矿区成为主战场,327地质队是主力军。会战共打下163个钻孔,总计进尺11.7万米,最终探明近5亿吨储量的罗河铁矿和1亿多吨储量的大包庄铁矿。




随后,罗河铁矿进入了开发阶段。整个项目均按照现代矿山的设计理念,实行高起点建设,罗河大包庄硫铁矿区采用高效的采选工艺技术,充分体现“工艺合理化、技术先进化、装备现代化”的特点。罗河铁矿朝着“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科技型矿山”一步步前进。

数十年过去了,当初的勘探现场虽然已因为任务结束而移交给当地,但曾经的宿舍、岩芯……仍在诉说着当初奋战的场景,讲述着过去的故事。那是一个群山沸腾的火红年代,罗河铁矿的发现不仅是科学的胜利,不仅预示着经济上的富足,也是中国人自强自信的象征。

叠翠的青山下,不曾远去的岁月用激情为罗河增光添彩。




复兴老街(也叫“中街”)位于罗河镇中心,岁月沧桑,老街大部分已不复当初的模样。在这里,我们试图找寻到“文翁祠”遗址。文翁是庐江郡舒县(今庐江县西南)人,西汉循吏,重农宣教,清正廉洁,后于蜀地逝世。庐江罗河作为“文翁故里”,建乡贤祠,首立文翁崇祀,以启后贤。多方探寻,如今“文翁祠”仅存遗址。

在芳草萋萋的遗址前右侧,有一口井坛已经埋入地下古井,这就是“遗爱井”。相传是大司农朱邑所建。朱邑秉公办事、以仁义之心广施于民,深受吏民的爱戴。后不断升迁,官至大司农(户部尚书)。进京赴任前,适逢大旱,朱邑捐俸禄掘一水井,留仁爱于罗河吏民。“立善遗爱,民有馀思。”后人名此井为“遗爱井”。



罗河西边,是一所百年名校,1905年创立的罗河中心小学由廪生郑家骥等人创办,首任校长即为郑家骥‌‌。多年来,从这里走出了一代代罗河的未来。



1929年春,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以党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深入罗河七架桥地区,时达3个多月,帮助发展中共党团组织和建立农民协会,成立了庐(江)桐(城)地区最早的党支部——中共郑家湾支部,建立中共七架桥区委和七架桥区农会,会员有1000多人。1930年6月6日,罗河的罗家嘴爆发了一次革命武装暴动,这次武装暴动是在中共桐城县委、七架桥区委领导下用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一次英勇尝试,在皖中地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暴动虽然由于兵力悬殊、计划不够周密和缺少应变措施等遭到失败,但是,暴动队伍的基本力量,成为日后桐庐中共党组织发展壮大的骨干。



整个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高举红色旗帜的杰出英雄。新中国成立之初,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和解放军六十一师军史提供的庐江县革命烈士名录,其中罗河镇籍多达75人,罗河,不愧为英雄辈出的红色沃土。

如今,罗家嘴村已成为省级中心村,建立了罗家嘴暴动旧址纪念馆。从蜿蜒的村道进入,两棵高大的黄连木矗立在旧址附近,罗家嘴是“水满陂塘,绿满山岗”的和美乡村。围绕这一红色资源,镇村开展基础设施提升、移风易俗和产业发展等系列工作,让红色基因融入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在村规民约的传承中发扬光大。



罗昌河奔流入江,青山水库碧波荡漾,黄山寨旖旎风光,红色沃土繁花绽放,罗河矿业深度开发……今天的罗河镇,以休闲农业与田园观光为远景构想,通过空间、产业、特色、设施,打造工农商旅一体的工业强镇、生态休闲家园,这就是美丽罗河的未来。

来源 |  区划地名处、合肥晚报(胡晓斌)
责编 | 赵炜
编辑 | 周悦
 *转载请注明来源

合肥民政
合肥市民政局官方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