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的车轮转动到1945年的下半年,那场在人类记忆中划开一道深深伤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走向了终结。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然而,胜利的果实并没有理所当然地回到人民的手中。东北,这片屡经磨难的黑土地成了国民党首先要争夺的重要目标,企图独占东北,然后南北夹击,一举消灭共产党。未来得及洗净抗战风尘的毛主席在此关键时刻,立即看穿了对方的企图,毅然派出11万大军开赴东北,联合东北抗联。这是一场血与火的生死搏斗,交战双方都竭尽全力支持着自己的前方战线。一方面,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源源不断的美式装备全方位地输往各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另一方面,共产党从苏联购买和接受捐赠的大量武器弹药,通过满洲里口岸源源不断地及时运往东北战场,使人民军队越战越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
当时的满洲里站,由于缺少换装设备,全部都是人力、撬棍、滚杠、小推车作业,大件进口货物采取人海战术进行装卸。一门重炮,需要三四十人用绳子连拉带拽两个多小时才能换装到中国车上,而当时整个满洲里总共才4000人。零下40多度的气温,不到三个小时脚就被冻坏了。第二天早晨起床,五个脚指头肿得像五个胖娃娃挤在一起,但多迟疑一分钟,前线将士就多流血牺牲一点,任何人都没有退缩,昼夜不停地坚守在岗位上。由于进出口货运量逐渐增加,当时满洲里车站满足不了运输需要。同时,也没有油库。1949年,中共西满军区驻满洲里办事处在满洲里机务段西南面新建两座油库。
而梁国柱,就是一名油库换装线的工人,梁国柱深知换装责任重大,每天总是先到换装现场做好准备工作。换装汽油时,他认真细致,不让一滴油撒在地上。换装完油后,他也登上油罐车,盖好车盖,然后将输油管卸下放好,把电闸拉下才最后离开现场。50年代初的满洲里气候寒冷,特别是春季风很大。每当下大雨、刮大风和下雪的天气,梁国柱总是经常到油库周围巡视检查,防止坏人破坏。见到有纸张或“扎蓬棵”刮到铁丝网上,他都要摘下来,杜绝火灾隐患。由于梁国柱工作努力,责任心强,第二年春天,他被评为劳动模范,受到东北贸易部的表彰。
这天,经过工人们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换装,终于把这列航空油换装完。工人们做好收尾工作。经过再次检查,一切正常,这才陆续返回休息室。
此时,现场只剩下梁国柱一个人,他再次检查了车体情况,最后将距离现场两米多远的电线杆上的电闸拉下。可就在这一刹那间,电闸由于摩擦而冒出火花,立即将梁国柱手中拎着的小接油桶中的油点燃,又马上点燃了梁国柱沾满油渍的棉衣。上千度的高温使他瞬间变成了火人!然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马上意识到如果不马上把火源拿离现场,将会引起装满航空油的油罐车爆炸,整个油库和满洲里会承受难以想象的灾难!此时的梁国柱不顾烈火烧身,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赶快离开现场,他奋不顾身地提着着火的油桶,一口气跑到距作业现场东侧50多米远的休息室。此时的他已经烧成了火人,扑倒在地。工友们发现这一情况后,飞快地跑过来扑灭梁国柱身上的火,而梁国柱在半昏迷状态中仍在大声疾呼:“别管我,快救油槽车!”
工友们及时把梁国柱送到市医院进行抢救,医护人员迅速将梁国柱身上的衣服统统剪掉,涂上药物。这时梁国柱烧伤面积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身体都烧黑了,只有身上扎腰带的地方有一圈好肉,他已经处于昏迷状态。烧伤的痛苦和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可醒来的梁国柱依然喃喃地说着:“我死了不要紧,保住国家财产是大事,大家以后作业一定要特别留心,绝不能再发生这样的危险!”
1950年3月22日凌晨3时,终因伤势严重,梁国柱停止了呼吸,终年52岁。
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梁国柱这样的守护者,把勇于担当的灵魂,扎根在换装一线,从1947到1950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工人们才能硬是靠人抬肩扛完成了240多万吨货物的换装转运任务,为东北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满洲里口岸能有今天繁荣发展景象,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无私奉献,辛勤耕耘!今天我们要坚定地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承发扬前辈们不论环境多么艰苦,斗争多么残酷,都勇担使命、无私无畏的革命气节,努力为谱写新时代满洲里新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