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服饰,大家一点儿也不陌生!每天都要穿的嘛!
如果要谈起古代服饰,也完全不在话下,因为近几年的好几部大爆剧都在服化道上下足了功夫。
近的有新鲜出炉的《国色芳华》。
无论是参照博物馆文物呈现的道具、精致华丽的服装,还是主人公身上佩戴繁复的饰品,都为欣赏盛唐气象提供了一扇窗口。
剧中舞姬头戴的孔雀冠,原型来自西安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唐代骑马击腰鼓女俑;
剧中人物佩戴的唐代银香囊,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能找到。
远的有大家伙儿完全“磕疯了”的《苍兰诀》。
别看它是古偶,但这部剧有五大中国非遗艺术加盟创作,27位非遗传承人亲自下场指导,光美术道具就两万多件,每一件都是由非遗匠人精心制作。
剧中大婚之时使用的团扇也叫“宫扇”“纨扇”“合欢扇”,因其形似圆月,且宫中多用之,故有此称,有“团圆美好”的寓意。
云梦泽服饰由手工织布夏布制成。夏布的原料是苎麻,自古便是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素有“富贵丝”之名。
再比如之前以还原历史著称的《清平乐》,就在剧中将宋朝的服饰高度还原。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坐在龙椅上的场景与历史画像几乎一样,动作神情都十分还原。
剧中江疏影脸贴珍珠的造型也让人称绝!
要知道珍珠妆是宋朝后宫真实存在的,看看这些带着非遗历史文化的道具,每一个都展现了浓郁的古代东方特色,果然不同凡响。
国风是诗词歌赋、锦绣文章,也是老祖宗传承了千年的衣食住行、文化传统。汉服、茶道、点茶、熏香、美食……
这些原本充满烟火气的日常,经过老祖宗上千年的传承与发扬,酝酿出了不可思议的美感!
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过,服饰它不仅仅是穿着实用、看着美观呢?
国风服饰中蕴含的,也可能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积淀。
一起来看看这本“全书”系列的重磅大部头——
盘点全部9个时期的衣冠配饰之美
溯源7600年华夏服饰变迁史
590件历代衣冠配饰、1184幅高清彩图
探寻“穿”在身上的中华文明
↓↓↓
《中国服饰全书》
红糖美学 / 著
2024年12月 / 出版
即将上市,敬请期待
如果你也对中国传统服饰感兴趣,无论你是国风爱好者、历史爱好者、艺术爱好者,还是喜欢画画的人、找参考资料的人……
这本书绝对不要错过!
1
超长跨度,1秒穿越
溯源7600年华夏服饰变迁史
这部608页的重磅巨制,先后盘点了9大时期衣冠配饰之美。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西夏元、明代、清代、民国。
超长的时间跨度,在翻书的过程中1秒穿越古今,轻轻松松溯源华夏服饰变迁史,解锁7600年以来的“穿衣密码”,简直就是一本“穿”在身上的中华文明史。
它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罗列服饰,而是立体化多角度详实解析。
不但全面收录了古往今来各种类型的特色服饰,还在内容组织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服饰形制、图案纹样、历史背景、藏品信息等一应俱全。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非常重要的一点:书中入选服饰的来源。
众所周知,服饰是很常见的物件,咱们每天都在跟它打交道。
如果关心汉服圈子或者关注复原古装领域的读者朋友,应该对今天的制作工艺有很深入的了解。
但既然是贯穿7600年的服饰文明史,就得看最原汁原味的文物,看彼时彼刻最当下的衣服鞋帽首饰。
因此书中入选的精讲服饰,均为中外各大博物馆的经典藏品,经过专业机构层层把关,让读者们省心省时省力,不必费心考据,轻松重走7600年服饰变迁之路。
比如这件明代的墨绿地妆花纱蟒衣。
墨绿地妆花纱蟒衣属于公侯朝服的一种,是山东省曲阜市孔府旧藏的明代传世实物,现收藏于孔子博物馆。
衣物形制为交领、右衽、长阔袖,左右开衩,镶有本色料领缘,并加白暗花纱护领。
明代的蟒袍设计突出了齐肩圆领和右衽大襟的传统风格。
袍长延至足部,配有水袖,增加了服装的华美感。袖裉下特设“摆衩子”,以增强穿着时的活动自由度。
服饰衣料采用二经绞罗的亮地纱为主体底布,织有四合如意连云纹,间饰如意头、金锭、火珠等杂宝纹。
局部采用“挖花妆彩织金”的技法,织出前胸、后背柿蒂形襕,以及过肩蟒与两肩的升蟒,膝襕的行蟒,并配有祥云与海水江崖等纹饰,展示了明代纺织工艺的杰出水平。
纹样之美:蟒纹
蟒的本义为“最大的蛇”,因此有“王蛇”之称。明代的蟒纹虽与龙纹极为相似,但龙为五爪,蟒为四爪。
装饰有蟒纹的衣服通称为蟒衣、蟒服或蟒袍。蟒衣按形态,可分为正向正坐的“坐蟒”和斜向侧面的“行蟒”,前者尊贵度高于后者,而此件墨绿地妆花纱蟒衣的形态即为“行蟒”。
纹样之美:四合如意连云纹
云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中最常见且具代表性的纹样之一,衍生的四合如意连云纹,是明代云纹的经典纹样。
四合如意云在明代时期被称作骨朵云,纹样以一个单体如意形为基本元素,向外呈四方连续式扩展图案,并使用飞云或流云进行衔接,最终形成完整的效果,象征“四方平安,万事如意”。
纹样之美:杂宝纹
明代的杂宝纹是一种经典的吉祥纹样,图案取自各种宝物,如金锭、犀角、火珠、珊瑚等,由于形象繁多且可以任意择用,因此被称为“杂宝”。
在明代,杂宝纹通常会作为点缀,散布于主纹的间隙中,此件蟒袍上便是杂宝纹与四合如意连云纹的经典搭配。
2
1184幅全类型高清彩图
多角度深入剖析服饰奥秘
这本书依然颜值超级能打!颜值能打的最大功臣就是书中精美绝伦的图片。
无论是高清实拍还是细节放大,都采用高精度全彩图,比在博物馆看得更全面更细节,完全能够沉浸式体验衣冠配饰中的华夏文明。
书中全方位呈现了服饰实拍图、形制示意图、纹样线稿图、细节展示图、同类对比图等超多类型、信息量爆炸的精彩图片,很多都是满页、跨页的高清彩图,真正的“纸上”360度实景参观体验。
书中还特意根据服饰的纹样或者色彩进行了图文设计,在展现服饰实物的时候进行立体式延伸阅读,深度挖掘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服饰跟青铜器、珐琅器等文物不同,相比之下它比较难保存,而且大家应该都有去博物馆参观的经验吧,一般这种服饰的展览都是放在展柜中。
就算咱们脸贴在展柜上看,也是有一定距离的,很难把花纹细节给看清楚。
况且现在博物馆常常爆满,通常匆匆一面就要给别人让位置,很难安安静静观赏十分钟。
所以这本书里的图十分珍贵,既然要看经典服饰,就不仅要看清实物,还要看清结构,看懂纹样和形制!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件珍贵的汉代服饰文物吧。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膊),被誉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宝贵遗产。
它出土时绑缚于男性墓主的右臂上,和弓箭、箭箙、短剑鞘等物品放置一起,表明它应是和成套的武器一起使用的实用物品。
它呈圆角长方形,以独特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为面料,边缘用白绢镶边。织锦上,八个篆体汉字清晰可见,充满古朴之美。
织锦用鲜艳的青、白、赤、黄、绿五色,在青色的底布上织出了汉式图案,包括云气纹、鸟兽、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红白圆形纹。
尽管面积不大,但每一寸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五色与天上的五星——岁星、荧惑星、镇星、太白星和辰星——一一对应,体现了古人对天文的深刻理解和崇拜。
解密织锦上的完整的语句
与“五星”织锦在同一墓葬中出土的,还有一件“讨南羌”织锦。两件织锦在图案风格上高度相似,专家据此推测它们极有可能是使用同类锦料织造。
以此为基础,专家将两件织锦合并复原后,经进一步考证,全幅完整的语句应为 21 字: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这句话寓意着当五星同时出现在东方时,中原王朝征讨南羌的军事行动必将取得成功。
3
耗时三年,超全整理
从历代经典服饰中读懂中国
服饰看似普通,却与科技水平紧密相连,纹样看似平常,却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朋友们不要觉得这本书就是在讲单件服饰,古早如新疆出土的小河公主的帽子,新兴如民国时髦的钻石翡翠耳饰,9大章节完整跨越7600年文明史。
书中每章的开篇都附有年代服饰特色导读,不仅有专业的知识点解读,还有丰富的拓展信息。
能够系统了解中国服饰的诞生、发展、沿袭,掌握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变化。
导读完毕再进入到精讲篇章,相当于先预习好,打好框架再“听课”,事半功倍啊!
除了每章节前面的导读外,书后还有精彩的附录。
附录一是手绘版历代服饰图集,把每个时期的服饰用手绘形式画出来,化繁为简,一目了然。
附录二是服饰文物赏析篇,完全转变思路从深度挖掘转向广度范围,足足310件服饰简图,服饰文物密度max!
4
典藏装帧,宜藏宜赠
多位专家10余轮精准校色,力求还原服饰实物效果,追寻环境、空间、光线的色彩质感,非常震撼的观赏体验。
这本书的印刷和装帧都是高规格,高硬度进口书壳内板,外裱特种纸,双锁线手工方脊精装,加倍牢固,可以180°平摊阅读。
内文直接选用特种艺术纸,纸上还有刚柔双层涂布工艺,质感细腻,纹理清晰,能够非常高清还原服饰的色彩和质感。
这种一目了然的美感绝对会一秒击中每个翻书人的心!是超棒的特色礼物。
盘点全部9个时期的衣冠配饰之美
溯源7600年华夏服饰变迁史
590件历代衣冠配饰、1184幅高清彩图
探寻“穿”在身上的中华文明
↓↓↓
《中国服饰全书》
红糖美学 / 著
2024年12月 / 出版
珍贵刷边款,仅限99套,喜欢赶紧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