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银杏街道王家桥社区书记工作室,看它如何围绕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中心任务,立足社区治理“小切口”,解决社区群众烦心事,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服务创新、文化赋能等方面中的积极作用。
让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社区书记工作室不断探索党建带院建,与网格治理服务深度融合项目,推行“支部+网格”模式,把社区打造成组织有力量、服务不打烊、有事好商量、民呼必有应的幸福家园,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质量双提升。其中,整合电力、燃气、家庭医生等民生服务资源下沉网格便是这一模式下的举措之一。王家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颖说:“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着力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居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社区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和谐、稳定、便捷的生活环境正在不断进阶。”
走进王家桥社区书记工作室,墙上一张张实训案例和工作照片率先映入眼帘。工作室团队成员共11人,负责统筹协调社区各项事务。“最近小区一到晚上吵得人睡不着。”“我们楼道堆了一堆东西存在安全隐患。”在社区书记工作室,张颖正在接访。据悉,工作室充分发挥“书记解忧铺”的作用,通过“逢四议事”定期组织居民坝坝会,常态化开展群众接访,畅通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
这一举措,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居民昝学说:“楼道卫生问题、小区的安全问题、生活中的烦心事我们都可以向他们反映,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现下,社区书记工作室已成为社区疑难问题的“会诊所”,然而社区治理问题千头万绪,对此,社区书记工作室从被动“坐等来”为主动“走出去”,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到包括居民出行、基础设施、社区教育等民生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达50余条。
工作室还探索出“慈善+治理”新模式。“我们打造了社区慈善超市和慈善广场,设置可流动的‘蘑菇屋’,搭建社区慈善募捐和公益服务平台。”张颖告诉记者,目前已组织开展了5个公益项目,服务居民1万余人次,筹集到慈善微基金2万余元;启动微基金实施民生实事14个,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活动12次,进一步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构建和谐宜居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区书记工作室也是培养后备人才、加强学习交流、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阵地。
社区书记工作室为年轻干部提供了成长的“孵化地”,通过“两委+网格”一对一导师制,根据后备干部特质和擅长方向,精心安排条线工作岗位锻炼,让后备干部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出门就能上插花课,实在太方便了。”“公益课堂越来越多,让我们老年人也有处可去、有事可干。”……眼下,在王家桥社区,丰富多彩的公益课堂、主题活动定期开展,居民生活越来越充实。
得益于社区书记工作室的实训,社区后备干部打造了“桥堰家”“睦桥里”等治理品牌,以品牌化项目开展了“桥堰家”夜校、周末公益课堂,以及“睦桥里”邻里集市、儿童跳蚤集市、长桌宴、红色合伙人。谈起“桥堰家”夜校,居民刘誉竖起了大拇指,她说:“这对我们上班族来说特别友好,可以利用下班时间参加活动,学到更多技能,提高生活品质。”
不仅如此,在经济发展领域,社区书记工作室聚焦都江堰市“五大新城”建设,积极发挥着桥梁与枢纽作用。率先成立了银杏街道首个社区企业——都江堰市桥堰家居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社区企业收益反哺社区,激活社区发展内生动力。同时,主动对接相关政策资源,力求为社区引入更多契合发展导向的项目与机遇,盘活闲置市场,将其打造为银杏便民综合市场。
张颖表示,下一步,社区书记工作室将通过多元共治、协同发力,围绕培育培养帮带、探索创新、项目孵化培育、资源力量聚合、加强自身建设五大任务,提升社区“两委”、后备干部、党支部书记、微网格长能力,破解社区资源分散利用率低难题,推动社区发展治理高质量发展。
主管 | 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 |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主编 | 刘 洪
执行 | 杨文韬
责编 | 曾 莉
编委 | 云朝清
编辑 | 黄文辞
记者 | 王蓓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