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富宁•2024│上海援建助振兴 美丽乡村入画来

文摘   2025-01-07 12:23   云南  



开栏的话

2024年,富宁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工作要求,按照“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干在实处、拼在前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富宁篇章。即日起,富宁融媒推出《奋进富宁·2024》专栏,展现全县各项重点工作、重大民生实事取得的成效。


今天推出第七期《上海援建助振兴 美丽乡村入画来》。


近年来,富宁县在上海市虹口区的倾情帮扶下,借助东西部协作机制,建成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品牌工程,让乡村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边疆群众发展机会更加充分、精神生活更加富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走进居住着21户彝族群众的木央镇木贵村委会岩脚村小组,一幅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景象扑面而来,家家户户的外墙统一刷上了蓝色墙漆,广场内,活动室、公厕、篮球场、醒目的主题文化墙及各类健身设施配备齐全。村民黄达坤是镇上的小学教师,采访当天他正带着村里的孩子们在广场上游戏,大家开心地聊起村子近几年的变化。



黄达坤说:“现在村里越来越美,我们住着感觉很幸福,我会带着朋友们来参观,介绍村里这几年的变化。


修建了美丽的操场,还装了许多路灯,现在我们放学回来也不怕黑了。”在镇上读小学的蒙思彤开心地说。



地处边境的岩脚村,距镇政府所在地7.3公里,谈起过去的岩脚村,木央镇木贵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刘川回忆说。


岩脚村以前基础设施相当薄弱,环境也比较脏乱差,大部分是裸墙,道路都是坑坑洼洼泥沙路。”


2024年,富宁县将东西部协作项目列入年度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并把木贵岩脚村作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造村,得益于上海援建专项帮扶资金350万元帮扶,边境幸福村项目开始实施建设。


木央镇行政综合执法队队长张玉富说:“项目内容建设包含村容村貌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建设、产业帮扶建设,通过上海援建项目,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虹口区在结合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际,着力帮扶完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宜居农房的同时,还对产业配套设施建设进行完善。



岩脚村副支书陈金华说,虹口区还援建了一座冷库,带动了群众生姜种植的积极性。


“我栽了十亩生姜,每年一亩姜可赚到纯利润一万元左右,生活环境越来越美,老人娃娃陪在身边,自己有自己做的发展产业,我觉得这就是幸福了。”


如今的岩脚村,群众苦干实干,正逐步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村民黑永祥说:“感谢上海援建和政府给我们改造,接下来我们要加把劲,团结一致,大家把村子建设得越来越好。”


“下一步,我们将引导村民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生姜、芋头、烤烟等,充分利用上海援建为我们搭建的平台,促进村民实现增收致富。”木央镇行政综合执法队队长张玉富信心满满地说。



同样,走进群山环绕的新华镇坡桑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落有致的民房,生机盎然的庭院,大池塘、小景观,议事亭等等,处处呈现出村在绿中,绿在村中的美丽景象。



近年来,坡桑村结合实施“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契机,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年,坡桑村又在上海援建资金帮扶下,打造以“美丽乡村+农业产业+农特产品+生态旅游”为主线,推进实施农旅结合项目建设,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环山自行车道、游览步道、特色农产品展示区、生态停车场等,如今,坡桑村已逐步迈出了农旅融合发展的坚实步伐,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村民吴文忠说:“以前我们路也不好,房子也是烂,这两年来,房子也是整得好了,路也整得好了,水也搞成自来水了都免得挑水了,现在这两年来样样都好了,感谢党和国家来照顾我们了,现在我们也过上美好生活了,我们有享福了。”


基础牢,民心安。自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上海虹口区努力践行“与富宁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使命与担当,积极践行“上海所能”,持续在资金,人才、项目落地、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富宁大力扶持。自1996年起,累计直接投入和协调引进各类扶贫资金、项目资金、社会捐赠5.1718.6亿余元,帮扶实施产业项目506个,民生项目426个,有效推动了富宁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推了富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记者:蒙兴宏 白芸璐 聂铭

编辑:白芸璐

责编:白芸璐

审核:韦   荣


新闻热线:0876-3069999
广告热线:13769632586


富宁融媒
发布富宁新闻,引领导向,关注民生,传播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