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毕节境内发现的史前人类最早的用火遗存→

政务   2024-12-01 11:13   贵州  


本期书目
|



《人文毕节》


青场老鸦洞新石器遗址


遗址遗迹

     青场遗址



毕节七星关区西北部的青场镇有一处地势险要的关口——二龙关,此关扼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之要冲,关口两边群山逼仄夹峙,平缓流淌的河流洗刷山脚,形成一处处缓丘平台。自远古以来,这里便是古人类生息繁衍的栖息地,尤其是位于该区域的青场遗址,也就是老鸦洞旧石器遗址、瓦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徐徐揭开了古老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繁衍、生息的历史场景和乌蒙大地史前文化的神秘面纱。

老鸦洞旧石器遗址是毕节古人类开始用火的有力见证。

青场老鸦洞旧石器遗址是目前毕节境内发现的史前人类最早的用火遗存,在毕节考古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老鸦洞发育于三叠系灰岩中,洞向南偏西,洞口高约3米至5米,宽约15米,深约25米,面积约230平方米。洞内堆积表面距附近河流水面高约20米,堆积基本水平,约有100平方米,这里一直被认为是荒郊野外、人迹罕至的地方,当地的世居群众怎么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无人理会”的山洞,竟然埋藏着数万年前古人类生息繁衍的秘密。


1983年底,贵州省博物馆自然部蔡回阳等同志赴毕节调查旧石器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时发现了老鸦洞,其根据老鸦洞周边地貌环境和经验,判断该地是古人类生活和遗存保存的良好场所,觉得在此能有所发现,遂决定对老鸦洞进行考察。经细心查探和反复寻找,在洞外麦地里发现一块动物牙片和石膏状的蛋白石,同时发现洞内坚硬的石灰岩下露出近1米厚的黄色堆积层,发掘出了石、骨等遗物,并在遗址表面找到了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制品和部分动物化石。随着进一步发掘和研究,越来越多的人类化石、石制品以及动物化石出土,证明了这是一个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

青场老鸦洞遗址碑记


1984年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采集到一些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其中,石制品有石核、石片、石砧、石锤、刮削器、尖状器等,动物化石种类多为中国犀和鹿等。经年代测定,该遗址距今18220±550年。

198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博物馆组成了联合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堆积24平方米,大致可分9层,其中有7层含动物化石和石制品,1层为灰烬,含烧骨和炭骨。动物化石有大熊猫、熊、犀、貘、牛、野猪、鹿、豪猪、猕猴等种类,出土人类化石尺桡骨1件。据形态特征和石化程度,归属晚期智人,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2013年7月,中国科学院考古专家再次对该址进行了系统发掘,出土石制品、骨制器、动物化石、植物果核、炭屑等标本2000余件,碳十四测年为距今37000—20000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特别是在遗址中发现了火塘,内有大量炭屑,这表明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类已经掌握了用火技术。


遥想数万年前,山高林密、野兽出没,世界一片蛮荒。在这崇山峻岭中穴居的原始人类,以石为刀、削木为器,以野兽野果为食,在生息繁衍中不断发展进化,进而能够生火取暖、点亮黑夜、吃到熟食,人类文明便在这一过程中慢慢萌芽。老鸦洞遗址不仅为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实物,也揭示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云贵高原地区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特征,为研究贵州乃至整个中国西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


瓦窑遗址是毕节进入青铜时代的有力见证。


青铜器是点燃华夏文明的火光。与老鸦洞遗址相邻的瓦窑遗址,便是乌蒙大地上照映着华夏文明的一簇明亮火苗。


与老鸦洞相隔不足1公里处,乌江上游六冲河的支流红岩河在此冲击形成宽约500米的河谷平地,平地周围群山环绕,河西形成数百米的三级台地。这里原系烧砖窑之地,因此得名瓦窑组。经过多次考古发现,这里堆积了若干古人类活动形成的文物,特别是随着青铜器制品的出土,把毕节青铜器的历史拉伸到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

1960年以来,该遗址不断有石器和陶片出土。


1977年冬,贵州省博物馆和毕节县文化馆多次派人调查,向村民征集到石斧、石锛、石刀、石锄、刮削器等磨光石器63件,原料以三叠纪碎屑岩为主,同时还有二叠纪玄武岩、燧石和石髓。石器大小不一,最大的长17厘米,最小的仅4厘米,其中有10多件半成品和废弃品能清楚地反映制作和加工磨光的全过程。


1984年7至9月和2006年9月,贵州省博物馆考古队、贵州省考古所3次考古发掘瓦窑遗址,共开探方11个,揭露面积255平方米。由于表层厚,遗址保存较好,基本未受后期扰乱,较完整地保留了当时人类活动所遗留的各种痕迹。这两次考古发掘共发现房屋遗址4座、清理2座,窑址1座,出土石器、陶器、骨、牙器等文化遗物200多件,还发现了1件残铜手镯,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是贵州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青铜器。据有关部门对窑内残存的木炭标本做碳十四测定,该遗址距今2950±125年,树轮校正为3210±175年,主要为商末周初时期。


该遗址的发现,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已发展到一定阶段,是研究社会组织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生活状况等方面的珍贵材料。作为至今为止贵州发现最早、最完善的商周时期聚落遗址,瓦窑遗址是毕节青铜时代的发源地,对后人了解毕节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从老鸦洞遗址到瓦窑遗址,这不足一公里的距离,却是古人类跨越千万年,从洞穴走向原野,从穴居到能够搭建房屋、建立村落、刀耕火种、制作青铜等工具的漫长历程。


山川不语,往事万年。老鸦洞、瓦窑遗址,见证了史前人类在乌蒙大地筚路蓝缕、生生不息的故事,同时也是毕节市历史文明久远的有力印证,让我们跨越千万年,得以窥见人类文明最初的模样。





 更多新闻 


毕节,11个一等奖!

打开毕节这本书丨白如云朵,软如海绵……

织金砂陶:非遗匠心,点泥成“金”


来源:磅礴乌蒙系列丛书之《人文毕节》

编辑:罗红叶     责   编:郑艳洁

编审:王方雁     总监制:张晓佳


毕节发布投稿邮箱:bjrbxbj@bjrb.cn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毕节发布
发布毕节动态、政务信息、宣传活动等内容,并开展在线互动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