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重税政策和福利制度,
虽然在某些方面确实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正义,
但似乎亦在无意中「养懒」了部分国民——也许在某些人眼中,
加拿大这种「养懒」的现象恰好是其生活品质高、社会保障完善的象征。
但长远来看,这样的趋势是否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与发展,更重要的是相关制度若持续失衡,是否真能永续下去?
加拿大这片广袤的北美土地,在国际上素以优厚的福利制度和相应的重税政策闻名。在外界无数人眼中,加拿大是个理想的移民天堂、生活天堂:社会稳定、医疗免费、教育普及,许多人都渴望成为这里的居民。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在当地却有越来越多公民提出质疑,加拿大的这些政策是否已经开始失衡,最终甚至成为专门「养懒人」的国家?
这个问题看似半开玩笑,实则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
NO.1
加拿大「养懒人」的双重涵义
说加拿大「养懒人」,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它可以指「加拿大养了很多懒人」,即加拿大的政策变相鼓励某些人不工作或持续要求自己进步;第二,它亦可指「加拿大会把人养懒」,即使勤勉工作的人,最终也因制度限制而变得懒散。
坦白说,我认为这两个说法都不无道理,而这正是由其政府的种种政策所致──作为选择移民到这里的永久居民,我非常赞赏当地的许多社福制度、当然也认同每个国家应该为国民提供基础的社会安全网,并且一定程度地进行适当的财富重分配、避免贫富差距过大。然而,这不代表当天秤开始过度倾斜到另一端,甚至开始影响整个国家的财政与竞争力时,政府仍不需要做任何改革或调整。
而这正是目前我所看到的,加拿大正在出现的问题。
首先,加拿大诸多「梦幻」的社福支出、背后绝大多数的来源均是国民所得的税收。而越演越烈的重税政策,可谓国民「懒惰化」的一个重要推手。
NO 2
重税政策:阻碍工作进取心
加拿大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和很多国家一样都采用累进税率系统,这意味着收入越高,所缴纳的税率也越高。但其税率的累进幅度,却十分惊人:
根据加拿大税务局(Canada Revenue Agency)2024 年的税制推算,若一个人的年收入超过55,092 加元,税率将从15% 提升至20%。而当收入超过220,000 加元时,税率则逼近50%。换言之,当你赚得越多,缴税的比例就越高,收入几乎被税收剥去一半。
在加拿大,你赚得越多,缴税的比例就越高,收入几乎被税收剥去一半
这样的税收制度确实能够重分财富、缩小贫富差距,但也带来一个问题: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努力工作的价值——既然赚得越多,交税也越多,那么努力赚钱的动力自然会减弱。
事实上,当地就有不少人会选择不超过某一收入线,以避免进入更高的税率阶层。这导致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人们故意放慢事业步伐,避免晋升或挑战更高薪的工作,因为他们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这种情况不仅限于个人层面,企业也受到影响:许多企业发现虽然提高工资可以激励员工,但当工资增加到某个水平后,员工的税后收入反而不如预期的多,结果是企业和员工都失去了进一步提升效率和收入的动力。
无怪乎加拿大的经济长期疲软: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加拿大的GDP 增长率已从2010 年代早期的2.9% 逐渐下滑至2022 年2.1%,而2024 年预测甚至更低,仅为1.4%。这种经济增长的停滞不前,与高税率对劳动力市场的压制密不可分。当高收入人群失去进取心,企业无法有效激励员工,最终自然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重税政策在某些层面上达到了财富再分配的初衷,但同时也削弱了加拿大人对提升自我和追求高薪工作的动力,最终使得经济发展裹足不前。
NO 3
EI 制度:福利的双刃剑
除了重税,加拿大的就业保险制度(Employment Insurance, EI),也被认为是「养懒人」的另一大原因。
NO 4
社会心态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