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民警】翁红华:社区工作一门清的“暖心管家”

政务   2025-01-13 17:51   江西  


翁红华,男,1968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贵溪市公安局铜都派出所一级警长。从警30多年以来,他始终把奉献摆在首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55岁的年纪毅然决然选择投身社区警务一线,以饱满的热情,十足的干劲,扎实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以“护民安”“入民心”“顺民意”“解民忧”为抓手,深入贯彻“派出所主防”工作理念,及时发布安全预警,收集社情民意,实现了警民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群众的每一条消息,他总是第一时间的响应,耐心细致的处理每一起案件和求助,成为了社区居民心中最坚实的后盾。先后获评公安部监所管理局缉枪治爆先进个人、鹰潭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铁肩担道义 柔情化冰霜


翁红华1992年退伍后,在贵溪公安战线上一干就是31年,银丝白发早已爬满了他的双鬓。他最初分配在贵溪市铜都派出所工作,2010年调入市公安局看守所任副所长。在13年的监管工作中,翁红华坚持与在押人员促膝谈心、嘘寒问暖,践行“情感教育”,实行人性化管理。用关爱唤醒他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良知和善念,帮助他们积极接受改造,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曾因抢劫而被关押的杨某,在羁押期间,情绪不稳定,整日郁郁寡欢,翁红华发现后立即找杨某谈话。得知杨某家住四川山区,贫困潦倒让他对生活感到彻底绝望。翁红华特意从家里拿来衣服送给杨某换洗,还给他提供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有针对性地从细节,从小事情上予以关心、感化,对其进行疏导。经过不懈努力,杨某逐渐被翁红华的真诚打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杨某在刑满释放回家后,又千里迢迢送了一面“公正文明执法,真心精诚教育”的锦旗和感谢信给翁红华,感激翁红华对他的教育和亲人般的关爱。

在看守所但凡接触过翁红华的人都这样说:翁所是一个工作狂,他的心里总是装着同事、装着单位、装着犯人,唯独没有把自己,把家放在心上。13年来,翁红华以一颗博爱之心,如亲人般对待每一位在押人员。像春节、中秋、端午等节日,他都是在所里陪在押犯罪嫌疑人吃年夜饭,吃月饼,唠家常。他了解每一位在押人员的家庭情况,谁家有困难,他一定伸出援助之手。    在管教岗位近5000个日夜中,翁红华曾先后发现制止在押人员自杀、自伤自残事件100余起,制止闹监事件500余起,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600余处,确保在押人员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心系群众 情暖民心的贴心人


2023年,鹰潭市公安局重点推进实施“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创新警务机制改革,真正解决“防什么、怎么防”,贵溪市公安局党委着眼贵溪市公安队伍年龄结构失衡,50岁以上民警占比例三分之一的实际,推动激励老同志投身社区警务一线的“50”强基计划,55岁的翁红华积极响应,主动请缨下沉一线,从贵溪市公安局看守所副所长岗位,重回铜都派出所负责贵冶社区警务工作,决定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做出不一样的成绩。回到基层派出所这个大舞台,翁红华虽已白发斑斑,却依然以饱满的热情,十足的干劲,用无声的行动展现着老民警不一般的战斗力。

选择了担当,就意味着选择奉献。贵冶社区地处老旧城区,常住人口7260余人,社区居民老龄化较多。翁红华通过“百警进千格建万群”暨“警旗在社区飞扬”活动,与社区干部一道搭建“警民连心桥”,深入群众家中走访了解社情民意,组织召开警民座谈会,倾听民意,征集民情民意,打捞社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了解社区居民所思、所想、所盼。他走家串户,跑遍每户人家,留下自己的电话,叮嘱大家有事随时找他。

“老人家到我背上来,我背你过去”“宝贝别哭,警察叔叔带你找奶奶”“有什么事跟我说,我来帮你解决”……这是翁红华常常说的话,做的事。他的心中装着千家万户的安宁与幸福。在翁红华眼里,社区居民既是他的服务对象,更是朝夕相处的左邻右舍、亲人好友,因此群众有什么困难,比他自己遇到困难还要着急。

在一次走访85岁孤寡老人邵大妈时,翁红华发现老人行动异常艰难,双脚感染肿胀、发炎,身体十分虚弱。天气炎热,老人的病不及时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当即背上老人,紧急联系医院救治。在邵大妈住院期间,翁红华一有空就去探望,陪老人聊天、带去生活必需品。聊天中翁红华得知邵大妈是浙江人,30多年前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随即他又踏上帮邵大妈的寻亲之路。

我国80年代初期还没有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要找一个人如大海捞针。于是翁红华通过各方渠道,与浙江省相关人员联系,开启了海量搜索、研判、筛选工作。电话打了上百个,同样的话说了数百遍。电话打爆,嗓子说哑了,但翁红华不气馁,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联系到邵大妈的亲弟弟邵某华。当日翁红华在医院为三十多年未联系的姐弟俩拨通了电话,久别重逢的亲情让两位老人喜极而泣。翁红华内心深感欣慰,寻找过程中的艰辛一下烟消云散。做这一切,值得!    像这种事关群众需要帮助的事情,翁红华已记不清做了多少件。他说:“做好基层工作的诀窍就是一件接着一件干、一天接着一天干。”翁红华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操心着百姓的平凡小事,在平凡中彰显他对人民的热爱、对公安工作的忠诚。



创新管理 提升效能的智勇双全


贵冶社区由于居住人口密集、公共空间狭小、配套设施陈旧等问题,矛盾纠纷日益凸显。翁红华深知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需要。为此,他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手段,努力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创新推广“一壶茶”调解法:一壶茶喝七杯,第一杯以茶暖人心,稳定情绪;第二杯以茶说人生,以情感人;第三杯以茶述纠纷,辨别真相;第四杯以茶找支点,共同讲事实;第五杯以茶举事例,以事讲理;第六杯以茶置梯子,着手解决实质性问题;第七杯以茶达协议,确保纠纷调解成功。

贵冶社区调解室的方桌上,一套功夫茶具格外醒目。“群众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大多数是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如果不认真对待就可能逐步发酵,让小问题变成大冲突。”推行“一壶茶”调解法,将矛盾纠纷遏制在初始、化解在基层。一年多来,翁红华成功化解矛盾纠纷90多起,化解率100%,有效杜绝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翁红华号召社区老党员、楼栋长、志愿者60余人组建“铜城义警”巡逻队,坚持每日采取步巡和车巡相结合的方式带领社区义警巡逻,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强化社会面管控,展现“警察蓝+网格红”风采,切实提高社区群众安全感,保持辖区“零”发案。

翁红华还结合贵溪市开展的“百警进千格建万群”暨“贵警夜访”大走访活动,通过上门走访、发放警民联系卡、宣传册、露天播放法制宣传微电影、进企业入校园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防诈骗、防溺水、防盗防火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律知识,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同时建立贵冶社区居民楼栋“指尖警务微信群”69个,日常工作中,他通过“指尖警务微信群”,及时发布最新反诈宣传预警提示,不间断地向社区群众进行反诈知识宣传,增强社区群众的反诈意识,做到了社区警务不缺位、防范预警不缺失。

翁红华始终把“亲民、爱民、为民”作为不变的追求,采用常走访、常慰问、常关怀的“三常”工作法,关心关爱辖区独居、孤寡、空巢老人,在守护居民安宁的同时,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幕后英雄 铸就守护辖区的金色盾牌


在打击犯罪的战场上,翁红华更是冲锋在前,无惧危险。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过硬的业务技能,抽丝剥茧,循线追踪,直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2024年5月,社区内多个路段下水道井盖不翼而飞,宛如城市脉络上的伤口,严重威胁着居民的脚下安全。翁红华迅速展开调查,经过查阅摄像头、走访周边群众、排查废品回收站后,成功锁定嫌疑人。

为避免打草惊“蛇”,翁红华与同事彻夜在案发路段蹲守,用耐心与毅力编织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功夫不负有心人,5月29日凌晨3点,嫌疑人再次向井盖“伸手”,翁红华第一个冲上前将嫌疑人按住并抓获。经审讯,嫌疑人对多次盗窃下水道井盖供认不讳。

“感谢你们警察,守护了我们家的完整。”7月的一个夜晚,一位家长的心悬于半空——孩子在贵冶社区路段不慎走失。正在值班的翁红华接警后先以温暖的话语抚平家长的恐慌,细致入微地询问孩子的模样,并迅速在“指尖警务微信群”内发布,一场爱的接力赛在社区的每个角落悄然展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翁红华和社区广大群众共同寻找,终于在一马路边发现走失的小女孩。重逢的喜悦化作家长泪光中的感激,彰显了警民情深,共筑平安的坚定力量。               

面对种种的荣誉,翁红华显得尤为平静,“还有几年我就要退休了,即使我不当民警了,可我还是党员,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路上,我还是会随时出现。”


来    源:江西公安

编    辑:罗茜雨

责    编:俞梁

审    核:黄建元



贵溪公安
发布警方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