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舍弃城市的繁华,毅然投身基层建设;他们放弃个人安逸,在艰苦的环境中拼搏奋斗;他们怀着最质朴的愿望,坚定为百姓幸福而努力。
今天
让我们走近三位平凡
却又不凡的基层建设者
倾听他们的故事
感受他们在基层建设浪潮中的坚守与担当
志愿青春:李歆玥的基层答卷
2024年毕业于成都工业学院的李歆玥,选择成为一名西部志愿者,来到重庆丰都栗子湾抽水蓄能电站工作。从城市到乡村,“山路十八弯”的晕车经历仅仅是她面临挑战的开端。对于一个习惯了城市便捷与多元生活的年轻人来说,初到基层,心理落差如影随形。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丰富的文化娱乐设施与乡村的简陋条件形成鲜明对比,她也曾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的家人和朋友,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过短暂的迷茫。
李歆玥在家庭教育互助会引导孩子们讨论
在电站建设指挥部,她迅速调整心态,投身到繁琐的资料整理工作中,从文物保护记录到档案归档,事无巨细。在40℃高温下,她翻山越岭参与文物调查。山路崎岖难行,野外蚊虫肆虐,文物调查工作不仅考验体力,更需要专业的知识与耐心。她深知这些文物是这片土地历史文化的瑰宝,每一份记录都意义重大。周末,她在家庭教育互助会上为孩子们授课,成为了他们的“阅读老师”和“篮球教练”。她努力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
“档案整理虽杂,但每一份工作都为项目验收铺平道路。能为丰都贡献一份力量,辛苦也值得。”李歆玥用行动书写着自己的基层答卷,在适应与成长中逐渐找到了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的价值与归属。
乡镇医疗:秦廷飞的贴心守护
作为一名口腔医生,秦廷飞从大连医科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丰都工作。2023年,他被派往最偏远的董家镇中心卫生院。这里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匮乏。相比城里,卫生院的设备相对陈旧,药品短缺,很多先进的口腔治疗技术难以开展。面对这样的困境,秦廷飞没有退缩。
秦廷飞的日常工作
一年来,他不仅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完成了全县首个儿童口腔保健项目,还肩负村医下乡、慢病随访等多项任务。走村入户安装义齿时,他常常要背着沉重的医疗设备,徒步跋涉在山间小路,遇到恶劣天气,道路泥泞难行,增加了出行的风险和难度。法治宣传日科普健康知识,村民们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有限,他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讲解,才能让大家理解。每月诊疗学习,由于缺乏专业的交流平台和进修机会,他只能通过网络自学和自我摸索来提升业务水平。
村民为秦廷飞送锦旗
尽管困难重重,但他的付出得到了村民的认可。6月的一天,一位75岁的老人特意步行40分钟,将新鲜蔬菜送到卫生院,只为感谢他为家人装好假牙。这份质朴的情感,让秦廷飞深感基层工作的意义:“乡镇工作虽然辛苦,但村民的一句感谢,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他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努力为基层医疗事业添砖加瓦,守护着村民们的口腔健康。
扎根乡村:陶学梅的振兴梦想
2022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陶学梅,主动请缨担任丰都县双路镇楠木村的第一书记。驻村两年来,她与队员们深入调研,结合楠木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推进青年乐业、少年苗圃等行动计划。
然而,乡村振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就业方面,由于楠木村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大型企业入驻,就业岗位有限,如何挖掘本地特色产业,提供有吸引力的创业扶持政策成为一大难题。在教育帮扶方面,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她需要四处奔走争取资源,改善教育环境。
陶学梅(右2)和队员入户走访(资料图片)
清晨护送留守女童上学,傍晚为困难老人送眼镜,农忙时节下田插秧,夜晚在图书室陪伴孩子读书……陶学梅用日复一日的实际行动温暖村民的心。村民们送来的鸡蛋、香肠,是对她最大的认可。“我很幸运,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一块砖、一片瓦。这片土地的每一滴汗水,都让我无比自豪。”陶学梅用初心与热忱扎根基层,成为村民眼中最亲近的“楠木人”。
他们的故事
是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的缩影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
用青春和汗水
让荒山筑起电站
让村庄留住健康
让乡村焕发生机
他们的努力与奉献
在丰都基层建设的美丽画卷中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让我们向所有基层奋斗者致敬!
推 荐 阅 读
小区消防隐患大起底!整改后续来了
记者:陈芷琦
编辑:徐宏伟 夏朝燕
编审:段 敏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