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乡村振兴的路上,总有不起眼的小产业焕发大能量!在重庆龙河镇金庙子村,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小村庄,如今因为锡箔产业而焕发新生机:机器轰鸣、作坊热闹、村民笑逐颜开。从厂房到家庭作坊,从青壮年到留守老人,“小锡箔”不仅带来了就业,还折出了乡村的新希望!
接下来
让我们走进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
看看“小锡箔”
如何成就“大梦想”吧
增收有保障:稳定就业就在家门口
“去年2月成立的工厂,现在已经为30多名村民提供了稳定就业机会,人均年收入达8万至12万元。”重庆洋娜金属(锡箔)加工厂负责人余亚军自豪地说。
走进工厂,繁忙的生产车间里,现代化的设备正高效运转,取代了部分传统工序。在这里,经过专业培训的年轻人成为主力,他们熟练操作机械,保障每一片锡箔的高质量生产。
对于村民来说,这种改变是真实可见的。“以前外出打工,收入不高还得忍受离家的孤独。”龙河镇石堡村的熊华军感慨道,“现在在厂里上班,每月收入8000元左右,还能陪伴家人,日子踏实多了。”
灵活就业:居家挣钱成现实
锡箔产业不仅依靠规模化工厂带动就业,还采用了更灵活的模式:居家加工。对于需要照顾家庭的老人和妇女,这无疑是一条方便之路。
村民只需简单的工具和培训,就能在家完成锡箔制作。从小院到客厅,乡亲们一边聊天一边忙碌,既增加了收入,又充实了生活。截至目前,已有275名村民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居家就业。
“以前只能空闲时摆摆龙门阵,现在有人教我们技能,还能一边赚钱一边聊天。”石堡村的代玉梅说,“足不出户也能挣到钱,大家干劲十足!”
政策助力:政府与产业共发展
金庙子村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龙河镇镇长刘阳表示,当地通过政策扶持和招聘会,为企业和村民搭建了桥梁,同时推动产业升级,使锡箔产业成为撬动乡村经济的“支点”。
记者手记:灵活就业模式焕发乡村活力
金庙子村的故事表明,灵活就业模式不仅解决了村民增收难题,还提高了生活质量,让更多人感受到“家门口就业”的幸福感。这一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意义。
希望这种模式能被进一步推广
让更多村民实现增收梦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推 荐 阅 读
这个学校门口道路太窄,放学时走路小心翼翼!
记者:王 阳
编辑:徐宏伟
编审:段 敏
副总编:张博铭
总编辑:周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