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为了孩子们上好这堂课,已建成1048所,在建403所……

时事   2024-11-12 06:30   河南  



记者 曹晓雨 田秀忠 毛玺玺


四季更替,时节如流。万物生生不息,为光阴的流转赋予深远的含义。

人类用劳动连接自然与文明:汗水滴落,滋养了希望的田野;双手挥动,编织了生活的篇章。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开展劳动教育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市各中小学校积极探索第二课堂,以劳动实践基地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点亮青少年“成长底色”。




“垦辟”实践基地,
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劳动乐趣

“挖出来了,好胖的红薯!原来这就是植物的块根呀。”

11月6日,在新华区新新街小学“桃李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三(2)班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挖红薯。同学们分工合作,定位、剪茎、挖掘……不一会儿,收获的红薯便堆成了小山。

两年前,“桃李园”还是一片荒地。在校长鲁国红的带领下,学校整合资源、科学规划,用两个月时间建成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如今,“桃李园”中细化出5个特色园区,让每个班级都分包责任田,进行日常的浇水、捉虫、施肥等养护管理,并举办采摘节,师生分享劳动成果,感受劳动快乐。


新华区新新街小学学生展示自己种的红薯。记者 姜涛 摄

与新新街小学相比,中心城区的部分学校在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时面临用地紧张问题。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我市鼓励、引导各学校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校内劳动教育资源,改造花坛、车子棚为劳动园地,设计闲置教室为劳动成果展示空间,利用楼道、操场建设劳动角,为学生提供校园内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场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一系列顶层设计、系统部署,指导我市劳动教育有效开展,育人成效不断提升。

我市将大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纳入2024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和重点民生实事,把“充分利用校园及周边空地、城郊闲置土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争取每个学校都有劳动实践基地”作为年度劳动教育重点工作之一,列入2024年全市学校体育、艺术、劳动和国防教育工作要点,扎实开展工作。同时,建立全市学校劳动基地建设情况台账,全面摸底摸排,每周动态更新,积极推进学校劳动基地建设进度。


据统计,全市现有公办中小学校(含幼儿园)1534所,目前已建成劳动实践基地学校1048所,在建劳动基地学校403所,基本满足了学生每周的课外劳动实践活动需求,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耕耨”课程体系,
把劳动融入学习生活全过程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有开始的意思,立冬便表示冬季的开始。” 11月6日,立冬前夕,新华区中心路小学举行包饺子趣味劳动实践活动。和面、擀皮、包馅……老师一边指导学生包饺子,一边讲立冬的由来和习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五育并举”时代背景下,中心路小学积极探索“三四五”劳动项目框架,依托“家校社”劳动任务、“两馆”探究活动及“综合实践园”场地“三个载体”,进行“四园六艺”“美育融合”等四个模块的实践,在幸福劳动周、劳动达人秀等五个平台展示。

结合节气、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中心路小学自编教材《劳动四季课程》,设计出与课程相关联的80多个学生劳动任务项目。

中心路小学的做法,是各校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缩影。

我市将抓好劳动教育作为推进“五育融合”的突破口,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把劳动教育作为学生基础素养的培养基底,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底层和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结合各县(市、区)和学校的文化特色、办学特色,各校开发出地方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形成“一校一特”“一校一品”。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各校结合劳动教育系统融合和协同的特征,落实跨学科学习的要求,在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体系、实施途径、落实方式、保障机制方面进行整体规划,突出体现了劳动教育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

让热爱劳动的种子生根发芽,家庭教育、社会引导不容忽视。

良好的家校互动至关重要。我市立足不同地区学生成长现状,通过拓展适合的劳动教育契机,开展系列性劳动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委会等组织的作用,精选社会专业人员、家长志愿者作为资源补充,协同家庭、学校和社会,营造崇尚劳动的氛围。

为激励劳动教育走深走实,根据“家校社”联合育人劳动清单,各个学校建立起评价反馈机制。学校建立起完备的劳动教育实施评估表,对劳动教育规划制定、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学生劳动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实效进行评估,并纳入年度办学绩效考核。同时,学校引导家庭注重学生在家庭中的劳动参与情况、劳动技能掌握情况及劳动收获等,设置升阶评价指标。社会方面,在政府部门督促下,兴建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孵化社会支撑力量,为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




改良”发展路径,
开创“劳动+”融合育人新局面

劳动教育,主体是学生。如何激发孩子们参与劳动的主动性?如何保证劳动教育不走形式,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我市不懈探索,久久为功,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开创“劳动+”融合育人新局面。

“劳动+非遗”,激发文化自信——

每周三是卫东区雷锋小学教育集团东湖校区的社团日,五(1)班的何钰心充满期待——她可以到扎染教室体验创作的快乐。捆扎、缝扎、染制、清洗……从选材到成品,看着自己将普通的布料变成图案独特的艺术品,她很有成就感。该校手工扎染社团自2012年9月成立至今,多次参加各级各类成果展示、文艺会演。

我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将地方特色融入到劳动实践教育中,依托汝瓷、铁锅铸造、扎染等非遗项目创建地方特色劳动教育品牌,形成具有鹰城底色、学校特色、本土特点、乡土味道的劳动教育模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城市文脉得以赓续,更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劳动+职业”,启迪未来梦想——

宝丰县周庄镇各学校依托当地马川新村珍稀菌产业园,组织学生观察羊肚菌、大球盖菇、秀珍菇等,激发他们对生物学、农学的兴趣;新华区中心路小学充分利用毗邻市中医医院的地理优势,邀请资深医生指导学生种植中草药,研制祛火茶、润肺饮……

我市各学校广泛吸纳、整合文化旅游、农林、制造业、加工业等行业的社会优质资源,与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农科研所、公园、工厂、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让学生们得以走进各行各业的生产一线,亲身感受各行各业的魅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

“劳动+公益”,创造社会价值——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梅园路小学、市一高等学校开展“义卖”劳动教育活动,将所筹善款捐赠给困境儿童和老弱群体;平顶山学院组织龙狮运动的专业人员,开展千余场公益展演教学,观看达100万人次;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家电维修、美容美发、计算机咨询等服务,累计服务社区居民超过5000人次……

劳动教育以公益活动的形式展开,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劳动观念,还促进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支持,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了尊重劳动、热爱公益的良好氛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劳动是孩子成长的最好课程,也是回报社会最有效的行为。未来,我市将继续拓宽劳动教育载体,持续构建体现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劳动教育活起来、充满烟火气,让学生在劳动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强身健体,推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手记|播撒希望,静待花开
 
曹晓雨


《尚书·无逸篇》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走进劳动实践基地,孩子们挥汗如雨。他们亲手播种、浇水、收获,体验着劳动的艰辛与喜悦。

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教孩子们生存技能,更是让他们懂得珍惜与感恩。让他们在每一次的辛勤付出中,都能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让他们在每一次的收获中,都能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劳动如同春风化雨,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田,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让我们一起播撒希望,静待花开。

策划 刘 光
统筹 陶向军
执行 王冬梅 贾志琼

早安鹰城



监审:王冬梅
审核:郭琳
责编:任明远 校对:沙星海

平顶山微报
平顶山日报社主办 平顶山新闻、资讯,互动爆料。查询公交、电话等信息。平顶山用户最多,影响力最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