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糖尿病患者家中自测血糖

文摘   2024-11-06 22:18   浙江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自我监测血糖至关重要。在家中正确测量血糖,能够及时掌握自身血糖状况,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然而,很多患者在自测血糖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操作。下面,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如何在家中正确测量血糖。


一、测量血糖的重要性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定期测量血糖,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是否稳定,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波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同时,准确的血糖数据也能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二、测量血糖物品准备

1. 血糖仪:选择一款质量可靠、操作简便的血糖仪。在购买血糖仪时,可以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了解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血糖仪。
2. 血糖试纸:血糖试纸要与所使用的血糖仪相匹配,购买时注意查看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3. 采血针:采血针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确保安全卫生。
4. 酒精棉片:用于消毒采血部位。
5. 一次性医用棉签:用于按压止血。


三、测量血糖操作步骤

1. 清洁双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用肥皂和清水将双手洗净,然后擦干。将需测血糖的手下垂 15 秒,这样可以使手指的血液更加充盈,便于采血。
2. 试纸准备:将血糖试纸插入血糖仪中,注意手不可触碰到吸血口和插头部位。插入试纸后,观察血糖仪屏幕,当出现等待血滴的界面时,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3. 采血部位消毒:用酒精棉片消毒手指皮肤。在消毒时,要以采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擦拭,消毒范围要足够大。等待酒精自然挥发,切勿用嘴吹干或用手扇干,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4. 开始采血:将采血针紧贴手指采血处,轻轻按下采血针。采血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深或过浅。如果采血不成功,可以调整采血针的深度或更换采血部位。
5. 采血注意事项:擦掉第一滴血液,用第二滴血液进行测量。这是因为第一滴血液可能含有组织液,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将血糖试纸靠近血液,试纸会自动虹吸血液。在虹吸血液时,要确保血液充分接触试纸的吸血口,避免出现未吸满血液的情况。
6. 止血:用干棉签按压指尖止血,按压时间约为 5 秒。止血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要用力揉搓,以免造成皮下淤血。等待数值出来后,正确记录血糖值。记录时要包括测量时间、血糖值、饮食情况等信息,以便医生分析血糖变化趋势。


四、测量血糖黄金时间

1.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通常比较准确,一般是指隔夜空腹 8 小时以上。在测量空腹血糖前,患者应避免进食、饮水和剧烈运动。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在 3.9~6.1mmol/L。
2. 餐后 2 小时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是从第一口食物开始计时,2 小时后测血糖。在测量餐后 2 小时血糖时,患者应按照正常的饮食习惯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餐后 2 小时血糖的正常范围在 4.4~7.8mmol/L。
3. 餐前血糖:通常在进食前 30 分钟左右所测的血糖。餐前血糖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基础血糖水平,为调整餐前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剂量提供依据。

五、测量血糖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一般选择手指的侧面或指尖进行采血,避免在手指的关节处或已经受伤的部位采血。手指侧面和指尖的神经末梢相对较少,采血时疼痛较轻。同时,这些部位的血液供应也比较丰富,容易采血成功。
2. 避免重复挤压:在采血时,避免用力挤压手指,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如果血液流出不畅,可以轻轻按摩手指根部,促进血液流动。但要注意不要过度挤压,以免混入组织液,导致血糖值偏低。
3. 注意试纸的保存:试纸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同时,要注意试纸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过期的试纸。过期的试纸可能会出现变质或失效的情况,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定期校准血糖仪: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定期按照说明书对血糖仪进行校准。一般来说,血糖仪的校准周期为 3 个月至半年。在校准血糖仪时,可以使用标准血糖液或到医院进行对比测量,确保血糖仪的准确性。
5. 记录血糖数据:每次测量血糖后,要及时记录血糖值、测量时间、饮食情况等信息。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患者和医生了解血糖变化趋势,调整治疗方案。可以使用专门的血糖记录本或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记录。
6. 注意血糖仪的维护:血糖仪要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保持仪器的干净卫生。在清洁血糖仪时,要使用柔软的湿布轻轻擦拭,避免使用酒精或其他化学溶剂。同时,要注意避免血糖仪受到撞击或摔落,以免损坏仪器。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家中正确测量血糖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更好地控制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病科学预防
本公众号专注哮喘、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偏头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扩等慢性病的预防,并科普营养学知识、运动知识、减肥知识等,全面打造受众整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