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江苏各地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一老一幼”服务体系,着力为广大家庭提供更加优质普惠的养老育幼服务。其中,南京、徐州、南通、太仓4地入选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昆山7地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在“一老一幼”服务保障上努力为全国探索经验、作出示范。江苏发改微信公众号推出“‘一老一幼’看江苏”系列报道,介绍相关地方工作做法、成效和经验。
儿童是城市未来的主人。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坚持“一米视角”,着眼“五大友好”,大力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让政策更包容、服务更匹配、保障更到位、空间更充足、环境更安全,高质量入围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今年6月,常州市出台了全国首部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条例”命名的地方性法规,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已纳入全市“532”发展战略年度重点项目和市政府民生实事,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注入活力。
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纪实
· 2021年3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等规划。
· 2021年5月,在全省率先出台《常州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试行)》。
· 2022年11月,成立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陈金虎、市长盛蕾任双组长。
· 2023年9月,出台《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
· 2024年2月,入围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 2024年6月,出台全国首部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条例”命名的地方性法规。
强化政策引领:让儿童站到“正中央”
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建立健全儿童友好政策体系,在制定各项法规政策的过程中,充分融入儿童友好理念、考虑儿童发展特点、保障儿童合法权益,让儿童站到城市发展的“正中央”,让全社会尊重儿童、支持儿童、看见儿童。
以“一条例”“一规划”“一方案”为纲领
· 出台《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条例》(2024年9月1日正式实施),强化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补齐儿童公共服务和发展环境短板,系统构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制度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有力有效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 制定《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对“十四五”期间全市儿童健康、儿童教育、儿童安全、儿童福利、儿童环境等30项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
· 推动出台《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各项任务通过规划的控制性指标、空间建设的预期性指标和试点项目的推荐性指标有效落地,绘就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蓝图。
以全市各领域90多项重点政策为支撑
· 出台全国首个《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
· 出台全省首个《法规政策性别平等和儿童优先评估机制的意见》。
· 出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南,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儿童友好学校、医院、公共交通等建设指引。
· 推进儿童友好公园、儿童友好商场的建设标准制定。
· 出台《常州市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规划(2023-2025年)》。
细化服务供给:让儿童共享“新发展”
扩大普惠性儿童公共服务供给,围绕教育、医疗、托育、文化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每年推出儿童友好10件实事,让全市儿童共享常州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教育现代化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全域创成全省唯一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天宁区、钟楼区、经开区创成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占比全省第一,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
儿童医疗服务稳步发展
儿童医疗服务保健稳步发展。建成省级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各1家,市、辖市区级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10家。开展青少年学生脊柱健康免费筛查、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等实事项目。以残疾儿童早期干预一体化项目为抓手,开展0-6岁儿童视力、听力、智力、肢体残疾和孤独症的早期残疾筛查工作,筛查阳性建档率100%,确诊儿童跟踪服务率100%。
婴幼儿普惠托育全面落地
全市现有托育机构358家,创成省普惠托育机构43家、示范性托育机构18家,全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在常州召开。常州市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
优质文化供给持续丰富
全市所有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馆、公办美术馆向儿童免费开放。打造“纪念馆的非遗课”系列课程,开展“纪念馆小剧场”专场演出,开发适合儿童的科普文化服务,开展“诗国常州”“毗陵•宋——文物中的常州”等科普活动和原创展览。
深化权利保障:让儿童更有“安全感”
汇集最广泛力量,共同“托举”起城市的未来、发展的希望。让阳光洒满角角落落,让每一个儿童充满“安全感”、洋溢“幸福感”。
以保障儿童参与权为支撑点
倾听“一米高度”声音,畅通儿童表达渠道。推动成立各级“童声童议”儿童观察团,在城市规划、空间建设、社区治理、家庭决策等活动中纳入儿童参与视角,让儿童真正成为城市的“小主人”。
以完善公益普惠福利为关键点
出台《常州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做好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各辖市(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全部挂牌成立,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实现全覆盖。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稳步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保障水平,面向职工子女、困境青少年、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办“爱心暑托班”。做好全国残疾预防重点联系地区工作,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扩充至46家,持续保障适龄重残儿童少年教育权利。
以维护儿童合法权益为发力点
在全国率先将“举报家暴和侵害未成年人违法行为”纳入见义勇为奖励,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教职员工入职查询等维权机制有效筑牢儿童权益保护屏障。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深入推进“2+2+N”结对帮扶,全市列管的重点未成年人结对帮扶“全覆盖”。
亮化空间焕新:让儿童走出“家门口”
以“米”为尺,以小“建”大。把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规划,通过打造“儿童友好十大空间”,带动整个城市的功能重塑,让儿童友好处处可见可感可知,让儿童走出“家门口”的一寸天地。
· 鼓励社区积极营造儿童“游戏角落”“文化角”等儿童活动“微空间”,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儿童友好社区33个。
· 开展校(园)设施和环境的适儿化改造,推进校(园)特色课程建设,建成儿童友好学校32个。
· 面向常州市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为儿童提供就诊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新建10个以上儿童友好医院。
· 优化城市共公共交通出行环境,加强儿童友好道路交通建设,围绕“绿色出行、安全出行”,开通8条校园公交。
· 新建10个儿童友好口袋公园,将自然生态融入设施和场地建设,采取“小园对标大园”的方式标准化管理。
· 结合美丽街区建设推进7个儿童友好街区建设,配建均衡完善的儿童服务设施,建设儿童活动场地,营建安全顺畅的儿童出行环境。
· 发动社会力量共建融功能性、趣味性、参与性、公益性、安全性为一体的多元化儿童友好商场,制定出台地方儿童友好商场建设指引(试行)。
· 新建市级劳动实践基地、食育实践基地、灾难教育实践基地等儿童友好校外实践基地44个。
· 建成常州少儿自然博物馆、常州市公共图书馆等一批儿童友好文化场馆。
· 建成中华恐龙园、淹城动物世界、东方盐湖城、茅山森林世界、嬉戏谷等一批休闲、游乐、文教、社交儿童友好游憩场所。
优化发展环境:让儿童栖息“常乐州”
底蕴丰厚的人文环境、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共同构筑起宜居之城、常乐之州,也让儿童可以展开双臂,诗意地栖居在“龙城大地”。
· 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开展“奋进万亿城 美好传承家”等主题活动,建成全省首个市级家庭教育研究院,承办好长三角地区首届家庭教育研讨会,村(社区)家长学校100%全覆盖。
· 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构建安全有序的校园周边防控体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
·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常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LOGO标识、宣传标语,发布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开展世界儿童日亮灯等特色活动,营造儿童友好的浓厚氛围。
· 聚焦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等儿童用网重点环节和应用,全面排查清理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网络风险隐患,监测儿童相关敏感舆情和违法不良有害信息,开展儿童网络普法教育,引导儿童健康向上发展。
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各部门和单位的密切合作。下一步,常州市各级各部门将与全市人民一起共同建设好儿童友好城市,为广大儿童打造一座“可知、可感、可触摸”的儿童友好之城,实现城市功能品质和人民生活品质双提升,为推动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往期精彩回顾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