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整治网络谣言】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警示案例(二十)

政务   2025-01-27 16:27   青海  


在信息飞速传播的当下,网络成为连接世界的重要纽带,极大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与此同时,网络谣言也如隐匿暗处的暗流,悄然涌动,侵蚀着网络空间的纯净,给社会秩序、个人权益、经济发展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现公布一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连云港吴某某编造“卫生院查出数十名艾滋病患者”网络谣言案
去年9月,吴某某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随意编造“大事件!东海XX卫生院查出来不低于50个艾滋病”谣言信息,导致网上大量传播,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扰乱公共秩序。吴某某已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网络谣言产生原因
信息传播快速便捷: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传播突破时空限制,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为谣言滋生和扩散提供了温床,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很容易快速传播开来。
博眼球求关注:部分人通过制造传播谣言来吸引他人注意,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比如在微博等平台编造离奇故事以获取高点赞和转发。
宣泄负面情绪:一些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借传播谣言宣泄对社会、他人的不满,将谣言作为表达负面情绪的途径。
盲目跟风从众:很多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看到别人传播谣言便盲目跟风,觉得大家都在传肯定有一定真实性。
契合公众兴趣:与明星隐私、奇闻轶事等相关的内容往往容易引发公众兴趣,即便毫无根据,也可能被大量传播。
利用公众恐惧心理:涉及健康、安全等能引发公众恐惧的谣言易被传播,如编造某种新病毒传播快且无药可治的谣言,利用了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编造、传播网络谣言危害极大。它不仅可能扰乱社会秩序,影响他人正常生活,还会触犯法律红线。广大网民务必保持理性,增强辨别能力,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发现谣言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让我们携手维护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供    稿| 网安大队

通讯员| 申珈菱      初   审张春兰      审   签| 张鸿寿     总监制马桂芳


海晏公安
开拓创新、忠诚奉献,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有力推动公安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