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美景最秋色,又是柚果丰收季。时下,正是柚子成熟采摘时节,柚农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大家忙着抢抓时节采收柚子,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思南县邵家桥镇珠池坝村,连片生长着绿油油的柚子树,满园飘散着淡淡的柚香,在片片绿叶掩映中,一个个沉甸甸的柚果挂满枝头,套着红色的袋子,犹如一盏盏“红灯笼”格外诱人。剥开套袋,露出金黄饱满的柚子,长势十分喜人。然而在此之前,珠池坝村由于石漠化严重,群众只能靠天吃饭,收成寥寥无几。
“以前,这些石旮旯土层太薄了,勉强种点庄稼都基本上市没有收成的。”珠池坝村党支部副书记邓万进介绍,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的情况,2018年,该村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土地整治等政策,把石漠化土地进行了薄泥整治,形成厚土,并建立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将土地流转过来种上了柚子树,昔日的荒山石岭披上了“绿装”。
“我们村种植的柚子果大皮薄、多汁清甜、富含微量元素,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的青睐。”谈及村里种植的柚子,正在基地查看柚果长势情况的邓万进满脸笑容。他告诉记者,全村目前种植了文旦柚、红肉蜜柚、黄金柚等三个品种的柚子共1000余亩,已全部挂果,总产量可达60余万斤,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销售,没有后顾之忧。
柚子树成了珠池坝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真正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在柚子产业发展过程中,珠池坝村通过“村集体+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群众通过自主种植、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
“柚子基地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聘用当地群众前来锄草、施肥、剪枝、套袋、采摘等,基地每年可解决固定用工30余人,临时用工1000余人次,每年支付劳务工资在40至50万元,土地流转费30余万元。”邓万进说。
村民邓海燕是柚子基地的“老员工”了,她把自家的7亩石漠化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发展产业,自己也在基地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年通过柚子产业可获得20000余元收入。
“种上柚子树后,这里的石头山变成了‘花果山’,不仅环境变好了,我们还能在基地务工挣钱,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也照顾好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邓海燕说起村里的变化,滔滔不绝。
石缝开出生态花,岩山结出致富果。如今的珠池坝村家家种果树,户户有果园,每到瓜果飘香时节,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摘果。在当地群众眼里,连片的果树,既是生态树,也是“摇钱树”。产销两旺的柚子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为乡村振兴注入“甜蜜”能量。(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敏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