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盘架行功求形似,守要领

健康   2024-11-02 00:01   广东  


晨练的各界人士中,习太极拳的是一个庞大群体。一些拳友围绕提高问题提出一些实质性问题,笔者试谈几点与各界拳友共同学习交流。

  界内对习太极拳的阶段划分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拳家认可按照拳论“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划分为“着熟”“懂劲”“神明”三个阶段。一般认为,从学会“画道”到“着熟”“懂劲”,再奔向“神明”,要经过三个阶段。由于师传不同,各阶段内容的习练顺序有所不同,但都殊途同归。本人认为这三个阶段中,应在以下内容上进行认真修炼。

  一、初级阶段习练的重点内容
  (一)盘架行功求形似,守要领,突出“无人若有”
  初习太极拳术,应对一种流派的基本拳架下功夫习练,不可同时涉猎过多过杂,以免因不专和各派练法不同而影响进步。习练任何拳架,均应正确模仿姿势,力求形似。按照对手、眼、身法、步的要求,盘架要连贯且注意作到轻、慢、圆、匀、稳。

盘架时,把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等要领逐渐地、一个一个地遵守好。拳论讲“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无人若有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盘架时处处拟想与人打手,揣摩每个招式的作用并用意贯注。这样长久地训练条件反射,就会引起动力定型,也就是一种刺激会产生一套反应,稳定地输入在大脑中。

今后在推手或散手时,当某种刺激出现时,就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应对动作。这样久练则会达到“着熟”阶段。这种功效正是《十三势歌诀》中所讲的“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二)盘架行功要用意,不用力,突出一个轻字
  当拳架姿式学会后,盘架时要刻意“用意不用力”。怎样为合度呢?就是全身松开,不用分毫拙力,处处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盘架熟练的标准是“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初学者或者练过其他武术的人,习惯用力作动作,很多人有“打拳必须用力,不然练不出功夫”的想法。所以,注意轻灵不够。

这是对太极拳的特点还不太明白的缘故。习者必须知道太极拳的练法主要是从精神上去培养,训练成感觉灵敏,而不是单纯从动作上追求力大快速。前者的练法用力少,后者的练法用力大。

用力过大对敏感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初级阶段盘架应用力越少越好,要用意念指导动作,在轻字上下功夫。轻字练好了,可以减少对动作的注意力而听任自然,为日后功深的“忘却手舞之,足蹈之的无手无脚”境界的出现打下基础。又可在兼练沉着功夫时不致妄动拙力而走偏。

  (三)盘架行功要缓慢,不要快,突出阶段需要
  练太极拳的动作应该比一般武术要慢,初学阶段的拳友要刻意求慢。一方面可以适应不同体质、不同年龄的人;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动作简单草率,处处滑过而影响拳势的正确性;第三是在初期养成慢的习惯,使呼吸深长,吐纳增加,这样既可健身又便于下阶段加进更多的意念,着法变化、内劲潜转等,也能促进动作与呼吸相协调。

到练灵活功夫时,保持一定的慢速,不致越练越快而违反太极规则。慢练是一种基础功夫,在很慢的速度下,还能遵守各项要领,使意、气、力协调一致,呈现一片神行,不经长期下功夫是不能获得的。


  按照拳论“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十三势行功心解》中“精神能提的起,则无滞重之虞”,“意气须换的灵,乃有圆活之趣”的要求,说明太极拳反对滞重,追求灵活,应是既能应付慢也能应付快的功夫。所以,在求灵活阶段是应适当快练的。但是是在慢功基础扎实上的适当快练,处处仍要合规,不能变成外家拳的打法。当然,到太极造诣较高者练虚静功阶段,那又是由快复慢,动作由灵活转归淳朴。此时速度需慢,但只在求静而不在求慢,和初级阶段的求慢是不同的。

  关于盘架速度,是界内认识尚未统一的问题。杨澄甫先辈说:“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偾张之弊。”但杨式、吴式传统太极拳术中又均有练快架之说。对此,记得早年曾向恩师丁全质、师爷吴图南先生求教,他们都曾说过“慢即是快”的话,而且都讲“各家要求不同,快慢练法均能通向神明之殿堂。

前提是必须符合太极之理”。现在体会到,只慢练也能达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功效,是因为在缓慢的盘架中有无数个轻灵化转、沉而快速发放的想象心理作用,被放大和无数次重复,加上推手“乱踩花”阶段的手法、步法放活,舍己从人随心所欲的缘故。

  (四)盘架行功要匀速,走圆弧,突出逐渐紧凑
  初学的拳友易犯快慢不匀的毛病,有的整个架子先慢后快,有的一个式子中就有快有慢。解决匀的问题关键是要用意识去指导动作,想象抽丝一样不停地运动,速度快了丝断了,慢了抽不出来,非匀速不可。时刻注意自己的盘架速度与起势时还是否一致,如有变化立即纠正,久而久之可基本解决匀速问题。

  无论功夫深浅,在动作上都要走圆,即走弧线,只不过有紧凑和开展、弧线长短之别。盘架时不论动作大小,都要保持弧线。初级阶段要把弧线走得开展圆大一些;随着功夫加深,动作逐渐变的紧凑,弧线和圆自然也应随之逐渐缩小。这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一下从开展变得很紧凑。总之,圆运动应贯穿盘架始终。这样长久地用心于圆运动上,便于日后推手时能更好地圆中求直,圆化直发。


二、中级阶段习练的重点内容
  (一)盘架行功练灵活,重用腰,突出主宰作用
  在上阶段打好慢动的基础上,盘架时要练灵活。也是一种较慢动作中的灵活。具体作法是:先从各招式动作形象上求灵活,在精神上注意含蓄,不可过度灵活。具体说是由盘架开展酌量收小架势,做到符合紧凑的要求。其次,盘架速度上不再刻意求慢,应使手、腿动作自由些,稍快些。

  进入中级阶段练腰最重要。盘架时注意的重点从四肢转向注意腰部,而且使腰部处于支配地位,即用动腰去带动手足的动作。这就是拳论中所讲“主宰于腰”。这个用腰阶段,以每天两小时的盘架时间计算,大约需练习一年左右时间。以后就不必只刻意留心腰间了。但不是不再用腰动带动,只是腰部主宰作用已运用自如,不用刻意留心,也在发挥主宰作用。

  (二)盘架行功求松净、入沉着,突出轻沉兼得
  随着功夫的加深,盘架要求松净。作法是全身处处放松,没有丝毫的牵掣。首先在思想上放任自然,不但要求松项、松腰,而且全身各关节、各肌肉群都应放松,使之互相配合,互不牵掣。放松到什么程度为好?松到再松一点下肢就不能支撑身体,上肢就要垂落下来为度。

  欲深研功夫者,不可不知太极拳功夫不能停留在轻灵阶段上,必须进入沉着的阶段,才能在运用中提高气沉丹田的功夫。所谓沉着,不单是在动作上适当加力,主要是通过全身的松净,使动作自然沉着,求松净的作用是在于实现沉着。如何练轻灵与沉着呢?在盘架中由实而虚的动作想象轻灵,由虚而实的动作注意想象沉着,还应体会轻灵中含有沉着,沉着中含有轻灵,而且轻灵与沉着互变。这是在盘架中轻灵、沉着功夫兼得的最佳途径。
  (三)盘架行功调呼吸,内外合,突出气沉丹田
  太极功夫讲柔化,修炼上讲养气,讲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即做到“实腹”。气沉丹田的方法在传统内功修炼中有多种,太极拳中是运用腹式呼吸。这种气沉丹田的要求是通过轻松和谐的动作,结合意念自然形成的,而不许用强行努气用力的方法。

在初级阶段的自然呼吸中已养成了匀、细、深、长的习惯,这只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呼吸方法。在适当的时候必须用盘架的动作去影响呼吸,达到动作与呼吸的基本一致。切不可追求完全一致,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盘架和推手中实际存在着若干短呼短吸的配合。

盘架时我们只要在每个式子里,尽可能地用动作的虚实转变去配合呼吸的自然循环就行。具体方法如下:手的动作由虚变实时,自身的呼气要用意识以同样的速度去配合手,手到终点突掌展指时呼气完成,同时小腹丹田处微微外突;手由实变虚时,吸气也要用意识以同样的速度去配合手的收化,在动作结束时吸气完成,此时小腹部微微内收。腿的伸缩与呼吸配合类同。这就是腹式呼吸运动。
  如果熟练掌握拳架后,还不改用腹式呼吸的话,就不好与开、合、蓄、放结合,也难获得“吸则自然能提的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的高级技击效果。同时动作与吐纳相结合,又能使人获得良好的医疗保健效果。
  (四)盘架行功求完整,兼内外,突出手脚同步
  进入中级阶段的求完整是有两层含意的:一是要求盘架动作形象完整一气,二是要求呼吸与动作相协调不先不后同步进行。众多的习练者,因上阶段的刻意求慢,不能很好地兼顾完整性,致使一些练拳多年的人,盘架时也难免有手脚快慢不一致的问题。时常出现的是脚已落步而手还在慢慢地运行。本阶段要在手脚同起同止上刻意下功夫,在遵守起吸、落呼,化吸、发呼,来吸、往呼,引吸、打呼,仰吸、俯呼的配合上下功夫,做到手脚的收发与内部的呼吸协调同步,收到终了,吸气也尽;发到终了,呼气已尽,以此类推。
 
 
 三、习太极拳架和推手的提高问题
  (一)盘架行功用意识,重从人,突出强化心理
  进入本阶段的用意识与初级阶段的用意识是有区别的。习拳初期是用意识去做各种动作,进而树立初步的拳势攻防意识,做遵守各项要领的想象等。本阶段提出的用意识是在盘架中把我们想象的随机变化、化发效果,充分地运用到各招式的动作中去。在练法上首先是用意越来越多,用力越来越少。随着想象力的加强,使动作的内在意思逐步增多,动作越来越细致。其次是技击意念从初期的简单化发,到随敌变而变,连化连发、采发拿发等等。注重舍己从人,从人以后择机发放的意念训练。第三是强化内在的化发意念,在外形不大动的情况下,训练微采即发,微擎即发,微引即发等,体会劲力的内在转换。总之,本阶段的用意,主要是把拳架中的每个动作的一虚一实或一张一弛的健身作用和技击作用,用意识去想象一定能产生预期效果,甚至为加强这个心理作用,在想象中加以夸大。这样长久地训练,便可产生精神力量和意想不到的功力,健身作用就更不在话下了。例如杨澄甫大师教授拳法时曾说:“向上打,意欲将他掷上屋顶;向下打,意欲将他打入地中;向远打,意欲将他拍透墙壁。”这正是盘架和打手中为增强发放效果用意的范例。
  (二)盘架行功分虚实,繁入简,突出虚实互变
  关于分虚实问题,在前两个阶段里,在步法、手法上有虚实变换,但由于在复杂的动作中要兼顾各种要领,总是拘束多于自由。到本阶段腰腿身手的基础功夫有了,招法也熟了,怎么动都基本合规了,练法上就要由繁到简,把所有复杂的动作都归为一虚一实。对前两段盘架中要注意的各项要领,不必再刻意留心。在不改变动作的前提下,只把注意力集中到一虚一实上去。如果说上两段侧重手脚分虚实的话,本阶段则应关注全身肩肘腕胯膝腰胸腹的虚实变化。体会虚为阴,实为阳,化为虚,发为实,阴阳互变,虚实相生。体会无处不存在一虚实,处处能虚实相变。体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体会随着意动、气动、身动的虚实循环。
  (三)盘架行功练内劲,明路线,突出“此全是意”。
  练内劲是太极拳的核心向题,也是过去各师门中不轻易传授的东西。内劲是藏于身躯、肢体内的一种劲;是经长期通过意识统率下,使呼吸与拳势动作相结合的锻练,在精神意念的贯注下,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而又轻灵,既柔软而又坚刚的劲力。这种内劲具有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特点。在盘架和推手中练内劲的潜转循环方法是:随着手脚的开合全身协调一致,内劲作前进与后退两种不同的运转,内外相合,完整贯串。开为呼、为伸、为实、为发,内劲由丹田经尾闾、腰脊、背、肩、臂、肘、腕达到掌指;往下是由丹田经尾闾、胯、腿、膝、足达到脚掌涌泉穴而到脚趾。合为吸、为退、为虚、为蓄,内劲走的路线与上相逆,由四梢而归丹田。但要特别注意此全是意(想象)而不许努气用力运行。行功久深,内劲已通,不再刻意留心内劲行走的路线,即可意到气到劲到。

  (四)盘架行功求虚静,静御动,突出虽动犹静
  追求虚静是太极修炼达到“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高级阶段的必经之路。是实中求虚,动中求静,很难练的一种功夫。在中级阶段盘架是以能动为主,不是以能静为主。从技击功夫上说,是动中求胜而不是静中求胜。为达到神明阶段,前辈们长期实践,总结出技击和修炼的“求虚静”练法,可能也是太极拳法中最后的法则。具体练法是:把前两个阶段盘架中的各种想象归为一个想象。

按照这个现象去专心致志地做由动而静(动为实,静为虚)的想象,把意识集中到求静这方面来,去影响所做动作。这时的动作越练越纯净,在意不在形,全身无处不太极,处处能化能发。盘架中呈现无形无象,打手中发人不见其动手。如此练法,使精神也得到更宁静的休养,对神经衰弱、高血压病、心脏病等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虚静功在技击上的作用,笔者由于功夫浅,没有多少体会。只能用与恩师丁全质、师爷吴图南推手、喂招、进手时的体会来说明。与他们推手时,感到得机得势了,立即发劲,可无效果,未见他们动而我已被发出。他们的化、发可谓“动之至微,发之至骤”。特别是图南师爷,用黑布带遮眼静立而待,能对付不同方向的来手。
 
 四、关于提高太极推手功夫问题
  太极推手是由二人按拳架中的基本招法进行对练,运用“八法”调动对方使之失机、失势,重心不稳,劲力不畅,进而将其击倒或发出的运动,它是太极拳法中的一部分。只盘架不习推手或只推手不盘架是不全面的太极功夫。较高的太极造诣必须是经盘架与推手紧密结合,辅之以器械和桩功才能获得。

  (一)太极推手的基本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用“沾粘连随不丢顶,轻灵沉着八法用。擎引松放内中寻,不扁不抗忌双重”来概述推手的基本问题。打手歌中的“引进落空合即出”之句,在指出推手原则和方法上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具体说是在推手中,顺应对方劲力的来势,不丢不顶为“引进”,立即做进退滚转或采拿捋等等。使其力少作用或不作用在我身上而不破坏我的平衡为“落空”。对方落空,脚跟离地身体腾虚,重心失中,呈现不稳固、有失平衡状态。这时为我顺人背,我立即转入发放进攻为“合即出”。

  当然练到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而信手发放是很不容易的。习者必须在练好拳架基础上先练好“听劲”,循序渐进,摸索掌握招法、劲法和力学规律在推手中的运用。经长期刻苦用功,才能迈上“懂劲”的台阶,奔向“神明”之路。

  (二)提高推手功夫的途径和方法
  1.搭手轻灵不用力,慢慢画圈练听劲
  听劲相当于现代体育中的放松训练和感觉训练的综合方法。通过接触点来感知对方来劲的大小、方向、变化等。初学推手时,除了必须符合习练太极拳的“松、静、稳、匀、缓、连、合”七字诀外,重要的是必须遵守沾、粘、连、随四字法则。

内中的关键是要心静、气敛、松腰、步稳,全身肌肉、关节松沉,不可用一点拙力,更不要过早问劲儿。这样才练得全身感觉敏锐,达到微动即知的地步,对提高推手中的应变能力有决定性意义。反之,如果推手时双臂用力,肌筋僵硬,气血上浮,那就听劲不好,听劲不快,盲目地攻守,很难进入懂劲阶段。

  2.先求开展渐紧凑,不先动步不丢顶
  太极推手功夫要先练开展,后练紧凑,不可先后倒置。练功实践证明,练惯了紧凑再练开展是很难的。先练好开展有两个好处。首先是从大处下功夫扩大不丢不顶的限度。随着功夫加深,感觉更灵敏,听劲更清楚。这时再把限度逐渐收缩小,形成自然的紧凑功夫。其次是先练开展也可使两人都有更多更好的机会练攻守技巧,习者不能求胜心切,应互给机会,深深体会,经常推练,技巧自会获得。

  推手双方要放长身手互相推逼,被逼者只许坐身接受对方推逼,然后顺势化开;决不许用力抵抗或用力拨开,做到“不顶”;也不许先动步来调整,被逼得实在无法化开时,才能顺势退步。如退半步就够,不要多退,不与对方离开做到“不丢”为主。照这样练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可达到坐身稳而大,接应的经验提高了,这是基础功夫。此阶段在推手时要用感觉细心体会“不顶”还有引动对方落空的用意。“不丢”也要用感觉粘住对方,一面跟随一面轻轻送劲,迫使对方陷入不稳或者背劲的局面。如对方背至不能挣扎,我就可发劲。如对方硬挣扎,我可松开劲顺势上引而发放。双方推手就是要互给、互找这样的机会,都得以提高。

  3.擎引松放细心找,脱手离开意不断
  太极前辈李亦先生的《撒放秘诀》对太极推手作了概括。内容是“擎起彼身借彼力,引到身前劲始蓄。松开我劲勿使屈,放时腰脚认端的”。推手时要细心体会运用四个字的意思。“擎”是上提拔高的意思,就是顺势用适当的手法,利用对方的劲力将对方身体擎起,用意不用力,即使用力也是“四两拨千斤”中的小力,而不能用全部力气将对方提起。“引”就是牵引的意思。在随曲就伸中,用意识把对方牵引到自己身前,将要落空还没落空时,为蓄劲的开始。怎样蓄劲?就是必须敛意、敛气,把劲力收敛到脊骨内。

“松”是松开自己的劲,还不能被对方压扁,不能僵滞。此时,要放松腰脊、胯、肩、肘、腕各关节,又要在上肢保持一定的劲。承受对方劲力时,上下肢不要过度弯曲,使对方在无察觉中身变腾虚,处于被动。其关键是接触点内贯适量劲,腰胯还能灵活,顺势放松我原有较大的劲力,为发放前瞬间的大松作准备。

“放”是发放的意思。要求自身上下一致,完整一气。在对方拔根后,把全身所蓄的劲力,由脚而腿而腰,从脊骨中一呼而出,发出松净沉着、专注一方而有弹性的整劲。做法是:脚蹬地、伸腿、长腰、竖脊、悬颈、消肩、展臂、直腕、弹指。

  往复循环的推手或散手,无不是一化一发。擎、引、松三字属化的范畴,放即是发。太极拳主张先化后发,每次发放前或擎、引、松三字,或引、松二字,或松一字。但到较高级阶段,也有双方互不接触,看清来势进手就发的凭空化打情况。总之,使用中要活用拳架,活用“八法”和“四字诀”的结合。

  推手过程中出现二人手臂突然离开时,不能用重新停下来搭手的办法。要继续做不丢不顶的想象动作,劲虽断开但意念别断,使手重新连在一起,回复原状。这种情况在推手中会很多,必须认真练习不可放弃。此法对今后推散手或应用上,都是重要的接手法训练,为更高一层次的进手、凭空化打功夫打下基础。

  4.摸索体会力规律,破除神秘忌双重
  实践证明,太极拳不但符合力学原理,而且在推手中大量地运用各种力学规律,习者要细心体会摸索。推手时力学规律运用较多,而且有灵活多变及综合运用。有初级推手功夫的拳友,推手中可对较典型的力学规律进行摸索试用,随功夫加深再逐步扩大范围。

  ①合力的运用。当对方出手向我攻击,不能从相反方向用力抵抗,而是应顺着对方进攻的方向,加力于他的力上,以求产生更大的合力。双方两力的夹角越小合力越大,反之则合力越小。

  ②惯性的运用。“每一个作用力总是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利用这一规律,太极出手以用力越少为好。这样可以不引起太大的反作用力作用于自身。推手时可以主动向对方问劲引出其反作用力。也就是我加力于对方身上时,对方用力反抗,我“听”到此劲后,立即将自己的劲力减少或松掉,使对方受惯性支配,继续前进而失去平衡,我再乘机顺势发劲击之。此过程中,如对方身体向前倾很猛,可向其左右或相反方向去加力,对方是很容易被发出的。如果对方前倾不大,而且还用力挣扎,我可向原方向继续加力于他身。

  ③力偶的运用。力学中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称为力偶,力偶可以产生转动。推手中如对方以右手击我左肩,我的左肩应顺来手的方向放松转身避让,同时我立即以右手击对方的左肩,不用多大力就能使对方旋转,即“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如此时对方右手遇虚而回抽,就可产生合力使其向后倾退或跌出。对方以左手击我右肩也可以此类推。拳架中“野马分鬃”的劲也是利用力偶使人转动的例子。推手中可利用的力学原理还很多,如转动、滚动、螺旋、杠杆、圆弧与直线运动等。

  “双重”是太极推手之大忌,必须克服之。也就是推手中不能出现两力相顶、相抗,或与此方向相反原理相同的硬拉等。即两力相抵或相争是双重行为。“双重”不克服,推手技艺难以提高,终受人制。
  由于太极推手有时能把对方腾空跌出丈外,而不伤分毫,使人们感到神秘。加上有些人故意夸大神与气的作用,使一些习拳者迷而不解。实际道理很简单,这就是对方重心被破坏,意气上浮拔根而起,双方力量在同一方向上合二为一的作用。

  5.友谊推手守规则,体健艺增重拳德
  在太极拳界约定俗成的规则,各派、各地虽有不同,但共同的有三条君子协定。
  一是推手时互相爱护,互给机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重拳德、拳风,不做有害于健康和有损友谊的任何事情。二是对初学拳友或未在一起习过推手的拳友,一律不发劲;对老拳友也必须提前相约或粘而后发,点到为止,不使对方发生跌仆和误伤。三是禁止使用带伤害性的手法和粗暴动作,如采、拿不过重,不发冷弹劲,偶有不慎立即主动道歉。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太极国术
我们每日更新最精彩的太极视频和太极知识,在这里您可以免费下载太极秘籍和太极教学视频,赶快关注我们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