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我和我的导师”主题征文比赛佳作展——第五期

科技   2024-07-02 16:17   陕西  


春风化雨润心田

学海无涯共泛舟

研究生“我和我的导师”征文比赛佳作展

第五期



01


我与赵老师的这六年

——致敬爱的赵需要老师

经济管理学院 姬祥飞







      光阴似箭,四年的本科生活和两年的研究生生活恍若白驹过隙,即将谢幕,回顾这六年,特感叹何其有幸,遇人生贵人:我的导师——赵需要副教授。

初识

      谈及第一次见到赵老师,是在大一下学期的《经济法与电子商务法》课程(2018学年到2019学年的第二学期),因为我经常坐在第一排并且发言也较为积极,老师关注到了我。后来老师就去了美国做访学学者。

相识

      过了一年,直到大三更换本科导师制导师,赵老师成为了我的本科导师。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和家里还没有人上过大学的缘故,我对自己当时所做的一些事情和未来要怎么走、朝哪走等一些问题和规划很迷茫,于是和老师的沟通交流也愈发频繁,但老师不管再忙也总会及时解答我的疑问。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我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知

      在大三学年为让我提前了解和进入学术研究,老师指导并资助我参加了一些学术研讨会,同时也获批了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实践项目、也围绕项目成功发表了一些文章。正是由于上面的锻炼,让我对自己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于是在老师指导下,我确定了要继续学习的目标。后来就积极准备推免材料,成功推免到了学院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幸成为赵老师的第二位研究生,可以跟着赵老师继续做学术研究。推免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毕业论文的写作,经过悉心指导,论文也获得了校优秀毕业论文的荣誉。

共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润物无声风化于成。步入研究生后,老师没有给我增加束缚或者设立一些条条框框,也更没有过多干涉我的一些与科研相关性较弱的其他事情,比如说学生工作、社会实践等等,而是言传身教,告诉我要做任何事情都要踏实,既然选择去做就把事情做好。“可以”、“很棒”、“不急”和“钱够用吧”是老师在跟我交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老师一直告诉我“放开手、大胆做”,我认为这也是让我能够快速适应研究生生活节奏的“法宝”。在适应研究生生活后,在老师指导下也是屡次斩获佳绩,比如获得了第一届中国大数据大赛全国十强、第六届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二等奖等一些奖项,也申请到了一些省部级课题、在CSSCI期刊也发了一些文章等等。当然,这也是我自己认为能够回报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生活

      除学习外,在生活中,与老师的相处更是像朋友一样,对我关爱有加,老师总会在新校区有课的那天叫上我一起吃饭,让我多吃点肉,并聊一下近况。此外,老师也很善解人意,理解我日常的高强度学习压力,经常让我适当放松一下,注意锻炼身体,让学习节奏慢下来。为了让我积累和沉淀自己,老师也时常给我推荐和赠送一些很好的书籍。并在我获奖时会提醒我保持谦逊,继续努力。在我沮丧时会告诉我没关系,重在经历,鼓励我爬起来继续奔跑。老师也经常用自身做例子,讲述自己当时求学的不易和那些拼搏奋斗的日子,以此来帮助我规划人生目标、激励我努力学习。我会一直以老师为榜样,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争做眼里有光,心中有路的青年人。

所悟

      所以说,赵老师对于我的指导是长期的,直到今天我也一直认为自己能成为一名研究生和获得的荣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赵老师,我走的每一步都有老师的呵护,若不是老师的正确引导,我可能会走很多弯路,踩许多的“坑”,因此,老师是我一生中的贵人。

      现在,我喜欢我的师门,尽管目前加上老师只有四个人,分别是赵老师、郭义钊(2021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马飞(2022级MBA),算不上一个大的课题组,但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小家”,我们并没有把群聊当成工作学习的地方,我们看见有趣的事情、有意思的新闻和获奖信息等类似的讯息都会分享在里面,也经常会在里面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与感悟。

      上面这些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看起来可能并不是多么出彩,但却是我回想起的与赵老师近五年学习工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感谢研工部的平台可以让我借此机会将与老师的一些故事分享给大家,也作为激励我接续奋斗的力量源泉。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您的学生永远以您为骄傲,也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您的骄傲!最后,衷心祝愿我的导师幸福安康、家庭美满、事业顺利、桃李满天下。











02


我和我的导师

机械工程学院 高一弘







      人生就像一列火车,在每一个站点都会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让自己或多或少收获一些,改变一些,然后背起行囊继续前行。然而,在这趟列车上也总会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将人生珠玑赠予你,从此因为他的出现,我们人生的旅途变得格外敞亮,对未来不再畏惧,在前行的过程中也变得更加的勇敢和坚定。

      导师崔莹教授是我学习的楷模。

      时间在走,我们在成长,转眼间现在已经是我在西石油学习的第二年了。仿佛昨天我还是那个对新学校、新老师、新环境抱有强烈的好奇和期待的研一新生。初次见到崔老师是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的时候,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学院的老师。当时我懵懵懂懂,尽管是线上的形式面试,我也紧张不已,原本熟记于心的知识点在那一刻全部消失不见。在轮到我之前,我反反复复地背着自己准备好的英文的自我介绍并且在脑袋里梳理面试可能提问的答案。到我连线时,一打开视像头,看见坐在桌子两旁非常严肃地看着我的老师们,只能够机械地背出自我介绍,到了回答问题时则讲得乱七八糟。崔老师是负责提问英文问题的老师,由于我本科专业属于土木工程学院,崔老师对我的专业有亲切感,便用英文向我提问了有关土木工程专业的问题,但是我并没有回答上来,窘迫令我红了双耳,而崔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尴尬,随机换了一个简单的英文问题,救当时的我于水火。我那时还不知道坐在台下的这位老师是谁,但心中就对他满是感激。面试结束后,当天下午,在我收到预录取消息后没多久,崔老师便给我来了一通电话,电话那头崔老师详细的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并指出我的本科专业和他的方向十分契合,且表示欣赏我乐观开朗的性格,最后提出愿意收我为他的学生,那一秒我感到无比幸运,我好似大海里一支小小的浮舟,遇到岸边一位善良的巨人将我拉上了岸。

      这一年多跟着崔老师学习,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太多太多。

      在工作上,他兢兢业业、尽心尽力。

      崔老师是土木工程学院的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学院里许多事情都要他操心。每一次去办公室找他,总会碰到学院其他老师有文件找他签字,有时这个老师走了,另外一个老师马上又来了,我只好默默地待在一旁等待。虽然是副院长,学院工作很多,但他对待上课非常认真。老师说过,他真的很喜欢教学生,所以他每年都带本科生的课程。他上课从来不会对着PPT照本宣科,对于严谨的专业知识,他可以不看书本从容畅讲一整节课,并且将复杂的逻辑用简单的方式带领学生边理解边应用。我从未见到上课像他这么用心的老师,他上的每一节课都凝聚了他的智慧与心血。对待学生,他更是非常负责。从学校复试结束以后,他常常会联系我,跟我分享一些学习上的经验,向我推荐专业书籍,帮助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学习一些以后有用的软件。他也给我很多机会,带我出去学习交流,入学以来,只要崔老师有机会参加学术会议,他便会尽量带着我参加,他认为这是一个让我接触学术的好机会,让我多熏染学术气息,最好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然后用到自己的科研里。我常常听说老师节假日也没有休息,平时也经常工作到深夜,一方面很担心老师的身体,另一方面也觉得老师对待工作的负责、细致非常值得我学习。

      在学术上,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古人大思想家李斯有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是全局的基础细胞,只有注重一个个细节,才能把握全局,走向成功。细节是决定全局成败的关键,要取得成功,必做于细。还记得今年崔老师帮我修改小论文时,他那种专注勤勉的科研精神深深的撼动了我,从论文的题目,摘要,文章内容,参考文献等等,他都是一字一句的修改,并将文中的标点符号、文章格式等问题一一指出,并且不厌其烦的教我如何改进,一遍一遍的帮我审稿。崔老师这种对细节一丝不苟,从不打马虎眼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论文经过老师的修改之后内容更加的充实严谨,用词更加恰当。今年,我有幸参与了老师开展的新试验项目,承蒙老师信任,我得以担任试验的小负责人,从撰写试验方案,到与试验研究所沟通项目所需,再到购买试验用材,每一个环节崔老师都回亲自把关,给我指出不足,帮助我解决问题,使我获得许多成长,同时,崔老师严谨为学的态度也深刻的影响着我。

      在为师上,他亦师亦友,春风化雨。他是平和的,没有盛气凌人的架势,没有动辄训人的说教,有的是真挚诚恳的情感与平易近人的亲切。不管是在听取试验进展、探讨试验结果,还是在指导论文写作的时候,他总会耐心地聆听学生的想法后才提出他的思考和建议,诚如一位满腹经纶的智者在深入浅出地阐释博大精深的理论。他的言谈身教,都如同涓涓细流,融入我们的心田。他是睿智的,在多元的视角与海纳百川的胸怀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一个自由的学术平台上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对待每个学生,他不是因为自己的科研项目是什么而要求学生做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选题,进行学术指导。同时,他总能恰如其分的评判我们的优点与不足。对于优点,不失时机地加以赞扬和鼓励;对待不足,则采用和蔼而不矜持的劝说方式言语中毫无责备。崔老师经常对我说“再细心一点”,“是个聪明孩子”,“一弘成长了”。

      研究生初出茅庐,学术等各方面都还相对稚嫩,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走上学术道路,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而能跟随一个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有远见、判断力强、对学术界了如指掌又对产业界不脱轨的导师是再好不过了。崔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人师,他不仅在科研学术上给予我们悉心的指导,而且还对我们今后的事业发展和人生规划都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我敬爱的崔老师以自己的言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带领着我们不断地向前发展,作为他的学生,我更应该以崔老师为楷模砥砺前行,自强不息。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风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崔老师对科学研究的满腔热情,对家庭责任的勇于承担,对教书育人的积极投入,都将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今后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03


我和我的导师

机械工程学院  杨怡荣







      韩愈于《师说》中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语道尽老师的内涵与真谛。我的导师就是这样的人,以学传之,以德授之,兼容并蓄,润物无声。

      他为人温和谦逊,可以和我们像朋友一样侃侃而谈,聊到天南海北,又严谨认真,对待科研学术更是一丝不苟,不失身为师者的风尚。他秉持着“身教重于言传”的治学育人理念,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我们成长进步。

初见

      一年前的今天,我正沉浸于考上研究生的喜悦当中,却并未静下心来思考过成为研究生意味着什么,对自己之后也没有确切的规划。考研前的壮志凌云已全然不见,脑海里仿佛只剩下一个声音“躺平吧,又可以再玩三年”。对于上岸之后的选导师,我也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官网查阅相关信息联系老师。当我以试试看的心态向老师发送了简历后,出乎意料的是,老师非常真诚负责的向我介绍了他的课题组情况、研究方向和他的个人简历,这也让我意识到读研不是玩玩,三年的时光很宝贵,我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在与老师细聊之后,我们便商议了线下见面。初见时分的惶恐我还记忆犹新,我自认我并不优秀,也做不到大方自信,所以总怕老师会不愿收我。然而,随着交谈的进行,老师的平易近人让我逐渐放松,从学术聊到未来规划,老师问我要不要选择读博,未来想进什么样的企业,我茫然地说:“并没有具体的打算,只是想先提升以下学历”。

      他听后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三年时光,眨眼间的事,如若没有计划,那将只是得到一张文凭,对于我的个人综合提升起不到太大作用。他说,希望我对自己的研究生生涯能有所规划,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成长进步,且不局限于学习方面,人际交往、对于机遇的把握能力等都是与人生以后发展挂钩的,也要善于取长补短,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及时与他沟通。

      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规划,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新的见解。同时,也让我对于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活充满了期待。

良师益友

      开学后,由于两个校区相隔较远,我们与老师之间的见面也受此影响,并不能时常线下交流。但老师对我们说,我们五个本科专业都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我们即使没有老师组织,也应经常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为了使我们能敞开心扉,更像一个团队,老师提出让我们遵照历届要求每月开展一次学术汇报。其实,我是属于不擅长展示的人,面对很多人时总是容易紧张,甚至讲话也不算自信流利,这也让我一开始对于每月的学术汇报抱有消极情绪。然而,当真正开展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是报以很真诚的态度来学习交流,老师会认真指导,对于我汇报中模糊的地方也会及时点出,为我们答疑解惑。对待学术,老师无疑是严谨认真的,他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很正常,而面对问题的态度则很关键,一知半解的心态万万不可取。老师也常常会跟我们说,想买什么学习资料他都报销,只要我们愿意学习,他百分百支持,我们遇到什么问题也要及时告诉他,他非常愿意与我们探讨。

      在学术方面,老师是老师,可在生活方面,老师又能像朋友一样。我们平时生病,状态不对或是遇到什么挫折,情绪低迷,他总能及时关注到,给予我们关心。当我们对于未来茫然,不知如何进取的时候,他也会跟我们分享他当年读研的经历,引导我们敞开心扉,畅想未来,他也会根据我们的性格、兴趣等,为我们出谋划策,给予我们最为中肯的建议。老师无疑是我们前行路上的掌灯人,他对待科研的严谨负责,对待生活的乐观积极,与我们交谈时,言辞中的风趣幽默、责任与智慧都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老师与我们之间是师生,也可以是朋友。

学海无涯

      对于研究生而言,学习并不只是学习,更要学会内化知识,应用知识,学会创新。在研究生生涯初期,我常常会对自己学过的东西,不以为然,不再追本溯源,对于正在学的东西,又是一知半解,常会出现对知识已然掌握于心的错觉,对于未学习的知识,又没有太多渴望与探究心。这让我越发觉得学习和没学好像差别也不大,对我的帮助也仿佛只是暂时性的,顶多达到一个应付考试的目的。可跟老师学习相处得久了,我才发现我所谓的学习根本算不上是学习,对于知识一知半解的态度才易使人迷茫。真正的学习者,往往更为谦卑,对于知识的探索永远保持热爱,老师已然是学习中的高手,可他在知识探索之路上却从未停歇。他的言传身教让我意识到学习永无止境,学海无涯,在路上即是进步。

      导师带领我们走入到知识的探索之路上,他希望我们能够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开山辟林,有所建树。他也希望我们能够在开山之路上挖掘到对学术赤诚的热爱,能够在实践中寻找到自己的归途。他尽其所能,想要我们的研究生生涯顺利谢幕,可是这场上真正拿着乐器的人是我们自己,指挥家再努力,也需要我们能够自己找准谱子,为我们的完美谢幕付出努力。

      人生充满未知,付出和收获也并不一定对等,可我想说,这才是人生最有趣的地方。愿我们都能心无杂念,在学习之路上永不停歇,勇于探索未来,不辜负自己的青春,这已是最为美好的结局。时至今日,又有千千万万的学子对于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而我的老师也将以一片匠心哺育又一届学子,同行之路,他将永远是我们的引路人。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课题组的所有同学,道一声:程老师,您辛苦了!





04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记我的导师李志学教授

经济管理学院  杨欢







     写下文章的题目,我的脑海里浮现了这么一句话:遇见光,追随光,成为光。我想李教授大概就是我研究生三年里的那道光吧。这道光引领我迈进了西石大的三年研究生生活,这道光指导我研究生三年生活里的学习和进步,同时也勉励着我不断地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

人生一幸事,石大遇良师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与李教授相遇,如万家灯火里开启的一扇幽窗,亦如寒冷冬日里熠熠的一抹暖阳,何其有幸。由于疫情原因和李教授的第一面是开学第一周的视频会议,之前在官网上的简介里看到了李教授的介绍和照片,感受到了李教授认真的科研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于是在这次视频会议开始前,我怀揣着紧张不安的心情,心里想着要面对新同学新老师的胆怯。可是当李教授开口说话的那一瞬间,我所有的担心忧都不欢而散,视频里满满精气神的他,笑着鼓励大家说让我们别紧张,微笑着和我们谈着学习和生活,让我觉得我的导师如此温暖。在第一次会议上,李教授对我们提出了研究生生活的日常要求和学习计划,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提出了建议,勉励我们把研究生作为人生的新起点,珍惜时光,把握当下,努力的丰富自己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与李教授第一次正式的线下见面是在崇文楼,头戴一顶黑色棒球帽、上身休闲装、下身牛仔裤、脚踩一双黑皮鞋便是他的全部装束。眼前的这位教授并不像在学术领域研究时那么严肃和一丝不苟,我们的第一次见面透露给我更多的是这位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老教师身上的和蔼可亲与平易近人。我与老师细说着我的大学四年和毕业情况,就仿佛他也参与进了我的大学生活,让第一次线下见面紧张的无所适从的我感到十分的亲切。

愚生遇贤师,受益终生里

      那缕山风吹拂过会计学里那一汪知识海洋,让我的理想也跟着波光粼粼。李教授对于专业领域十分博闻强识,让我不得赞叹李教授渊博的知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许多疑问,李教授的点拨总能使我醍醐灌顶。他并不是对待小儿学字般步步讲解,道道解答,而是用一针见血的只言片语,培养我独立思考,教会我融会贯通,锻炼我理解逻辑,指导我发散思维。记得案例大赛的时候,我们的团队对案例还是一头雾水,老师带我们开会为我们讲了案例的大纲,以及我们要掌握的要领以及撰写的方法,我们的小组成员瞬间豁然开朗,我想这就是导师应该存在,而且必然存在的理由之一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李教授的指导思想让我学会独立思考,他的博物通达也令我由衷赞叹。在指导我们开题报告的那段时间,从理论支撑、案例研究一直到大纲格式,老师都进行了精准细致的指导。他对我们专业知识的教导,科研思维的培养,学习能力的锻炼,都让我切实地学到了东西,也学会用这些东西。老师为我在研究生三年的生活中拨开迷雾,指点迷津,让我不局限于书本上浅显理论知识,让我的知识海洋上闪烁着粼粼波光。

见贤思齐焉,努力追随之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李教授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不仅在学术上对我们殷切教诲,在生活上他对我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总是会关心询问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困难或是需要帮助的地方,并随时欢迎我们去找他倾述困扰。他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状态,疫情期间,时刻叮嘱我们在外出行要注意防护和安全。他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的认知,也影响了我的行为。在与李老师的相处过程中,我也深受影响,渐渐磨平了棱角,学会了谦和,懂得了为人处事不卑不亢的态度,也习得了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三生有幸,可以成为李教授的学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会时常感谢我敬爱的导师对我科研路上的谆谆教导,会时常感谢我亲爱的导师在我日常生活中的殷切关怀,我也会时常感谢我亦师亦友的导师在我迷茫无助时的指点和引导。感谢您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成为我这一阶段成长路上一道耀眼的光!




来源: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官微
编辑:成宇阳
责编:王文婧

审核:孙浩哲

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会
此平台全面为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提供各方面信息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