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拜苏神,高考顺。苏东坡会平等保佑每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文摘   2024-06-05 18:38   四川  

编前: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于明天6.6.开始,很家长将高考视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转折。其实自隋唐实行科考制度以来,“高考”不仅是现代考生的人生转折,也是很多古代考生重要机遇。

在古代,凡是能够中进士的仕子,不仅能入朝为官,而且在经济方面待遇也远高于普通人。与秀才、举人只有本人免税、不服役不同,在职的在籍进士可全家免税,还会吸引有田农民投献田地,转眼间就能成为地主。如此说来,大家知道为啥范进中举以后会如此癫狂了吧。不过,话又说回来。中举难度极高,远比现在考上“清北”困难百倍,有的县,从唐至清,甚至没有出过一个进士。

而苏轼却是考试的卷王。首先,苏轼出生地眉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眉山市,两宋期间出了800余位进士,居全国之最,苏轼在眉州卷到第一。其次,科举考试的黄金期正是两宋,而苏轼所在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的进士科更是号称中国科举史上的“千年龙虎榜”,要不是受累于家世不显,让主考官欧阳修避嫌,将所有考官公认的第一调为第二,苏轼能卷成状元。最后,苏轼在三年后的应中制考中,成功的卷成了“大宋百年第一”。

应中制考,这个考试的难度可以说是地狱级的。这个考试是起源于汉朝的“贤良对策”,由地方推荐“贤良”到中央去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得到皇帝认可就可以“特批”入仕,晁错就是通过“贤良对策”崭露头角的。而宋代的应中制考,则是在汉代以来的推举制基础上完善而来。首先你必须由两位皇上认可近臣推荐,获得资格。其次,你必须在开科前完成一份由五十篇策论组成的“贤良进劵”,阐明和展示你在治国理政方面的见解,经过由皇上任命的考评文员会审核后合格后,才可以参加在秘阁(皇家图书馆)举行的阁试。再次,在这次现场考试中,你要写六篇论文,三千字以上,这些题目都是从古代经典中挑出一句或半句,命题作文,而且在文中需交代题面出处,这关被称为“秘阁六论”,只有获得“四通”以上的人才有资格去参加御试。最后,经过前面几关,你才能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御试,要写一篇三千字以上的对策。最后,苏轼毫无争议的获得了“三等”(一二等为虚设,三等为优秀,四等为合格,五等为不合格)。苏轼是宋朝开国以来第二位获得“三等”荣誉的考生,同时鉴于这次考试的评审委员会考官阵容豪华,题目之难,苏轼的“三等”故被誉为“大宋百年第一”。

还有一则趣闻,记载于苏轼学生李廌的《师友谈记》中:相传这次应举有资格参加的人多达三十三位,大宰相韩琦知道后开玩笑的对身边人说,现在的年轻人真不知道“谦虚”二字?有二苏(苏轼和苏辙)在此,居然还有这么多人来竞争!甚至秘阁考试原定于八月,由于苏辙生病,韩琦认为二苏中但凡有一人不能参考,这个考试就大失其彩,于是又他做主,将考期延迟了一个月。

将苏轼成为“考神”,除了他自己能考,能卷外,他辅导学生参加考试的能力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能排进前三。中原考生自不必说,他被贬海南后,先后培养出广东、海南两省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和进士,这就足以证明其教学和辅导应考的能力了。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中华书局1912》刊登的一篇关于苏东坡“高考”的文章,其中讲述的比春来君更为有趣和深动,供大家品读。

【01】

苏东坡的“高考”往事

苏东坡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春天在东京参加的“高考”。这一年的“高考”可以说是北宋乃至中国千年科举史上的最为星光璀璨的一次:首先这一届“高考”的主考官就是当时的文坛领袖、翰林学士欧阳修,考官中还有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的著名诗人梅尧臣;其次,这一届“高考”上榜的考生非常牛,他们中既有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东坡、苏辙、曾巩,也有名列北宋“理学五子”的张载、程颢,还有后来在变法运动中官至宰辅的新党领袖吕惠卿、曾布,堪称史上最牛龙虎榜。

欧阳修:老夫眼光够准吧!

苏东坡正是在这次考试中一举成名天下知,完成了自己在历史舞台上的闪耀登场!不过,苏东坡在这次“高考”中,也因为主考官欧阳修的“误会”而受了点委屈。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参加阅卷的梅尧臣看到苏东坡所写的考场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见《苏东坡全集》第五册P2532)后,惊喜不已,要求主考欧阳修将其列为第一。欧阳修看了文章之后,也觉得文章极好,但又怀疑这么好的文章,会不会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呢?因为宋代科举考试为了保障公平,阅卷官看到的试卷是经过糊名、誊录的,所以欧阳修他们也不知道究竟是谁的文章。为了避免招人闲话,欧阳修决定将其列为第二名。就这样,苏东坡因为欧阳修的“误会”而屈居第二。

梅尧臣:老夫我慧眼识英才!

不过,欧阳修虽然非常欣赏苏东坡的那篇“高考”作文,却有一点没大想明白,就是文中提到:“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苏东坡把这段故事说得有鼻子有眼儿,活灵活现的,可欧阳修也知道《尚书》等书中并没有记载这样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记载在哪里呢?

等到考试结束后,苏东坡登门拜谢时,欧阳修就问起这事,苏东坡一本正经地回答说:“事见《三国志·孔融传》注。”欧阳修把书找来一看,发现其中还是没有相关记载。过几天再次见到苏东坡时,就又问起这事,苏东坡说:“书里说曹操把袁熙的媳妇甄氏赐给儿子曹丕,孔融就说:‘周武王曾把妲己赐给弟弟周公。’曹操问这事记载在什么书上,孔融说:‘我看到现在发生的事,猜想应该如此。’帝尧与皋陶的事,我也是猜想应该如此啊。”欧阳修听后,非常惊喜,对苏东坡的聪明才智更加欣赏。他在写给老友梅尧臣的信中说:“吾老矣,当放此子出一头地。”爱才之心,溢于言表。苏东坡对恩师欧阳修也十分感激敬重,欧阳修去世后,先后写有《祭欧阳文忠公文》《六一居士集叙》,表彰欧阳修的功绩!

不过对苏东坡来说,进士考试还仅仅是牛刀小试,真正展现其考神实力的,还是他参加嘉祐六年(1061)举行的制科考试。与定期举行的进士考试这种常科不同,制科考试是为选拔优秀人才而临时下诏举行的特别考试。这种特别考试首先需要应试者提交策、论五十篇,经过层层审核后,合格者才可以参加在秘阁(皇家图书馆)举行的阁试,要写六篇论文,三千字以上;通过阁试者,再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御试,要写一篇三千字以上的对策。据说从前参加阁试的人都来不及打草稿,而苏东坡文思敏捷,都是先打草稿而后修订交卷,文章写得异常精彩。

最后,苏东坡在这次考试中被评定为第三等。你可能会觉得,才第三等,一般一般嘛!其实,第三等就是最高等级了。因为制科考试成绩分五等,而第一、二等只是虚设,从来没有人考到过,整个北宋一百六七十年间,也只有四个人考到第三等。当时,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参加了这次考试,被评定为第四等。据说,宋仁宗看到苏东坡兄弟的考卷后,非常兴奋,高兴地说:“我为子孙选了两位宰相之才啊。”

宋仁宗:宰相之才也!

幸运的是,苏东坡参加制科考试的策、论还保留在他的文集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看,看看一代考神的考场作文究竟是啥水平。

【02】

苏东坡与北宋“高考”改革

当然,苏东坡与“高考”的关系,并不仅仅在他作为一代考神的辉煌战绩,还在于他参与了北宋“高考”改革的决策讨论。这就要说到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了。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启用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开启了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其中一项变法,就是改革“高考”制度,王安石主张进士科举不再考诗赋,而改考经义(即解说经典大义)。理由是诗赋这种无用的文学考试,与治国理政无关,而考经义则可以引导考生研究儒家经典,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国家也可以通过确定标准答案来统一天下学子的思想。

王安石:考试当然要考解读经典的水平啊!

正如王安石的其他变法措施受到非议一样,他推出的“高考”新政也引发了争议。由于“高考”改革事关重大,宋神宗鼓励大臣各自发表意见。于是,苏东坡便写了著名的《议学校贡举状》(见《全集》第三册P1375),反对不考诗赋而改考经义。苏东坡说:“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意思是说,从唐代以来,朝廷通过诗赋考试选拔人才,选出的名臣也已经数不胜数了,可见通过诗赋考试是能够选拔人才的,何必一定要废掉诗赋考试呢?苏东坡还强调,“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才,朝廷有责实之政”,那么就可以选拔出真正能定国安邦的人才,否则就是改革“高考”制度,也没有用。

苏东坡:考作文还是能选拔人才的。

不过,最终神宗还是采纳了王安石的主张,“高考”开始改考经义,而这种经义文也被认为是明清时代“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文的前身。

【03】

苏文与后世的“高考”

苏东坡的“高考”改革主张虽然没有得到采纳,但他的文章却一直影响着后世参加“高考”的学子。

陆游《老学庵笔记》里面有一条记载,说北宋初年,因为朝廷延续了唐代以诗赋取士的传统,所以当时的学子非常重视学习《文选》,以至天下有“《文选》烂,秀才半”的俗语,也就是说,只要熟读了《文选》,就有一半的把握考中了。不过,到了南宋初年,学子们学习的典范就变成了苏文,即三苏父子的文章。因为当时的科举考试,除了考诗赋或经义之外,还要考策、论,而三苏的这类文章往往观点新颖,因而很受学子的推崇,以至天下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俗语,也就是说,只有熟读苏文,才能吃香喝辣,否则就只能吃糠咽菜了。由此亦可见“苏文”取代“《文选》”成为学子写好“高考”作文的必备宝典。

其实,苏东坡文章的影响力还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之中。启功先生在《说八股》一文中讲八股文的“破题”时,曾举过一个例子,说题目是“子曰”,有考生就用苏东坡《潮州韩文公庙碑》(见《全集》第六册P3192)开头的两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破题,前一句对应于“子”,后一句对应于“曰”,破题破得非常精巧。由此也可见苏文影响之一斑。

好了,考神苏东坡与“高考”的相关故事就为您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考个好成绩的考生,不妨向东坡取取经,毕竟子虚先生曾经曰过“拜东坡,易考过”嘛!预祝今年参加高考的广大考生都能像东坡一样,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本文转载自:中华书局1912

<完>

郑重申明:本文不涉及任何商业推广,图文皆源于网络,仅为苏东坡文化探讨之用,若有侵权,可联系客服,进行删除。

春来东坡
话剧《苏东坡》文旅驻场演出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