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良(湘潭)|旧时春节异象:乞丐与丐帮

文摘   2025-02-03 14:26   湖南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欢迎阅读:



 

 




旧时春节异象:乞丐与丐帮

文/楚国良



 

众位朋友听我说,闲唱一首讨米歌,不管命运有多差,全靠努力和拼搏,美好前程自把握。

正月讨米正月正,家家户户过新春,叫化进屋图吉利,搞点银俩送财神,彼此大家都安心。

二月讨米百草青,细雨绵绵冷在身,捡堆湿柴生起火,扑倒吹火烟呛人,浑身上下灰尘沉。

三月讨米是清明,家家户户吊祖坟,人家祖坟挂坟飘,叫花祖坟冷清清,没得香烛枉费神。

四月讨米四月中,青黄不接米缸空,穷人想给又没得,富人有的他不送,黄狗也会欺人穷。

五月讨米是端阳,家家户户粽子香,人家有钱吃粽子,叫花无钱心已凉,想来想去哭一场。

六月讨米招蚊虫,街头街尾叫嗡嗡,双手咬得起砣砣,脸孔打得红彤彤,穷富相比大不同。

七月讨米七月中,有钱之人接祖宗,土地菩萨屋旁坐,叫花讨米本身穷,哪有银钱接祖宗。

八月讨米是中秋,叫花心中愁更愁,人家有钱吃月饼,叫花无钱口水流,穷苦何时能出头。

九月讨米是重阳,讨米叫花好凄凉,舍得给点剩菜饭,饥顿保顿心发慌,天当铺盖地当床。

十月讨米过生辰,偷只萝卜当人参,又无银钱扯布料,身披麻布遮全身,只怪叫花无金银。

冬月讨米进山村,叫花冻得冷冰冰,又无地方来生火,人家烧火不开门,塘里洗脚冰死人。

腊月讨米冷清清,叫花日子真可怜,白天冻得浑身抖,夜晚冻得冰冰冷,哪比人家有钱人。

人人都是父母生,来在阳世不平等,好多出世都豪富,好多从小家就贫,天差地白穷富分。

各位朋友听我言,暂且只唱这几段,一生只要肯打拼,纸薄命运只要转,风雨过后有晴天。

上面引用的是民间流传的"讨米歌"。看到这首"讨米歌",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从前。小的时候,每到冬天,特别是临近过年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几个乞丐到村里来,挨家挨户乞讨。

话说乞丐自古就有,形成一定规模后则出现了“丐帮”, 它是金庸作品中的著名帮派,也曾在历史上真实的存在过。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关于“丐帮”的话题。


 

(一)

自古以来,乞丐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产生乞丐的因素有很多,从宏观上来说,大多是战争、动乱、瘟疫和各种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从微观上来看,有的是身残或智残,无法从事正常的劳动,只能依靠乞讨为生。有的是因为家庭变故,导致生活陷入困境,不得不成为乞丐。也有的是好吃懒做,选择乞讨作为一种轻松赚钱的方式,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来获取收入。


据文献《后汉书•独行传》曰:“向栩字甫兴,河内朝歌人。向长之后也,少为书生,性卓诡不伦,不好语言,而喜长啸或骑驴入市,乞丐于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乞食于野,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由此足见是先有人乞讨的行为,后有行乞的身份;唐代元结著《丐论》,自称:“游长安与丐者为友。”由此可知以乞讨为生的职业乞丐,可能最早出现在六朝。


乞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 在遭难时从楚国乞讨到吴国(苏州),后人把他被称为“乞丐祖师爷”。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生活贫困,不仅做过和尚,还做过乞丐,在全国各地流浪乞讨。


历朝历代,因乞丐人数众多,被号称“天下第一大帮”。有一些影视剧中有乞丐的形象,往往把乞丐塑造成善良而有才艺的人。如《茶馆》里的大傻杨、被尊为“醉拳”开山祖师爷的苏乞儿,都是这样的人。这让一些人对乞丐形象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真实的乞丐并没有如此光鲜的形象,生活也不是如此的浪漫。


 

(二)

所谓三百六十行,这乞丐也算是一门行当。人衣食无着,又无以为生计,即导致行乞,沦为乞丐。


乞丐是什么行?乞丐是“穷教行”,江湖上叫他们“杆上的”。


丐帮的帮主和其他的帮派差不多,都称为“当家的”。二当家的称为“壶客”。你要进丐帮,还不是说进就进的,还必须要有介绍人,这种介绍人一般叫“文武先生”也叫“引师”,而且要两个“文武先生”介绍担保方可。


然后进行简单的拜师仪式,对,乞丐也是要有师父教的,虽然收徒仪式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拜师贴,也没有明文规定你得学多久,但是也是比较正式的。


拜师仪式上,规定是二当家,也就是“壶客”要到场,两个文武先生要到场,然后还得有同行列席参加。仪式开始后,先有壶客让师父徒弟就位,香堂摆起祖师爷牌位,各行都有祖师爷嘛,后面我们再讲这祖师爷的事情。


祖师爷牌位前点上香烛。由师父将一木棍横于地下,徒弟跪膝棍上。一番江湖切口问对后,师父将木棍拾起又放下,先让徒弟起来看下供桌上的竹筒、锥子、刀子及一盆冷水(还有的认师仪式摆的是刮竹板、牛胯骨、小簸箩、要饭的褡子等)。徒弟再次跪在棍上,师父开始宣念帮规。最后徒弟向师父行叩拜礼,然后由师父给徒弟取行名。


丐帮的习惯是,不管你人二不二,反正行名都叫“二”,比如你姓赵,你就叫“赵二”,你姓孙,就叫“孙二”,那你说重姓了咋办,那就叫“大赵二,小赵二”嘛,区别下就行了。


拜完师父,师父赐名,恭喜,你可以开始自己丐帮最底层的“丐中丐”生涯了。


 

(三)

乞丐,在湘潭民间,俗称"教化子",或者"讨米"。讨米,这种情况,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还时有发生。


那时候穷啊,给两个粑粑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给,如果遇到小气的人,锣鼓敲了半天也没有动静。“讨米谣”就会变:我把眼睛一斜(要读成sha),看到一娃娃,鼻涕掉(要读tiao)到下巴下,邋遢是邋遢真邋遢……然后赶紧走人。


还有中年人打渔鼓筒的,手里抱个半米长的竹筒,竹筒下面是用蛇皮箍的,敲起来砰砰的响,手中还会拿一叠快板(我们叫“莲花落”),至于念些什么,是一句也听不懂。赶紧在米坛里抓把米把他打发走了事。

好看一点的是玩竹马的花鼓戏队。一般是三个竹马,骑竹马的人脸上画着五彩,穿着漂亮的衣衫,连敲锣打鼓的一起五六个人吧。在你堂屋里咿咿呀呀的唱,一句也听不懂。等他们穿来走去的几个来回,你要给一毛或者二毛钱才行。然后可以跟着他们跑到别家去看,反复的看,后来才知道,流传在本地的是叫“花鼓戏”。就像鲁迅社戏里所写一样,我也曾在戏院里看过几回,可惜,本地现在没有人会了。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还有会唱这种戏的人。


最精彩的是舞狮子的。舞狮子的全是清一色的小伙子,记得有那些年本地修了许多新房子,一般主人会在屋梁上放几元钱,等舞狮子的人去拿。这可是要本事的,扮成狮子的两个年轻人,先在窄窄的条凳上舞,然后再上方桌,接着把条凳放在方桌上,上面再放一把椅子,舞狮子的人再站在上面取下钱。等取下钱,就会换一组人去取另外一户人家屋上面放的钱了。如果不巧遇到两队狮子,那么他们会“打架”。这是最最有味的时候,他们宁愿不去取钱,也要比个高低。一般比赛就是叠罗汉,或者做一个高难度动作让别人做不出来。在这个时候,他们多半会避开。这些活动除了给春节带来快乐外,还可以讨点米补贴家用,大家在“布施”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


但也有什么也不表演,就背一个袋子,可怜兮兮的站在你家门前等你给他一把米。或者,你干脆给他盛一碗饭,他也会很开心的,因为他是真正的饿了。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大凡能干活的劳动力,都能凭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了。


现如今,随着农村养老保障机制越来越完善,各地都相继建设了敬老院和居家养老中心,孤寡老人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了。讨饭佬客,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行业,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销声匿迹。


本平台总编辑:王金星


新书推荐:

由国家一级作家王金星创作的反映煤矿女性题材、被列为湖南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的长篇小说《月亮花开》,日前由国家著名出版社漓江出版社隆情出版。湖南读书会倾心打造,国家一级编剧家王青伟撰写序言,著名作家吴茂盛倾力推荐。

长篇小说《月亮花开》,选取了煤矿工亡家属作为人物塑像,通过对她们人性的剖析,折射出了这个弱势群体最为艰难、最为困苦、最为无奈的一面,生动描写了这个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作品以朴素的语言、真实的场景,勾画了一幅融入人物喜怒悲欢的矿山画卷。通过矿山这片最原始、最古老的人性瘠土上的女性群体的命运,对人性做出了深入灵魂的探求,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为文学作品的人性表达展示了一片新的领域,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同情与关注。值得一读。

注:该书已强势入驻京东、当当等知名网站公开发行,欢迎广大读者朋友帮助宣传并订阅,相关事宜可与本平台联系。本消息常年有效。

作家简介

  王金星,笔名甘霖,湖南省祁阳市人,大学本科文化,文学创作一级。中国小说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企业报“十佳”采编,中国企业报刊媒体先进工作者。抗日烈士王益闰后代。历任企业党委工作部部长,煤炭资讯网(中国煤炭新闻网)顾问,报社编辑、记者、发行部主任、采编部主任、记者站站长、副总编辑、党支部书记、主任政工师等职。近年来,已著有文学及音乐作品20部,累计发表作品400余万字,多次获湖南新闻奖、湖南企业报好新闻奖、中国煤炭新闻奖、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优稿奖等奖项。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作家摇篮
学习的摇篮,进步的阶梯,写作者的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