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邻里关系似乎已经成为了过往的记忆。我们彼此的生活仅隔一堵墙,却往往像隔着一个世界,与邻居的交流,或许也只剩下偶尔的点头和电梯里的寒暄。当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所付出的代价,却是疏离了本应紧密的情感联结。
今年十月,《小巷人家》开播,剧集以一条小巷为背景,描绘了七八十年代苏州家属区几个家庭之间的温情故事。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刻意煽情的桥段,用平凡的家庭生活与邻里互动、浓郁的年代感与烟火气,这些最朴实的方式打动了人心。
这部剧集播出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情感共鸣。其贴近生活的真实感和浓厚的怀旧气息,成功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从高收视率到如潮好评,不仅取得了高收视率和良好的口碑,更是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姿态,成为了洞见现代社会情感模式变迁的一个窗口。
前些日子,我们获得了一次与在剧中饰演林武峰一角的演员李光洁交谈的机会。他在采访过程中所说的一句话,或许点出了这部作品的内核:“这些人物、这条小巷、种种情感,它们看上去离我们相当遥远,实际上本就是我们生活里的一部分,都是从我们真实的生活里打捞出来的。”
01
重塑“附近”的生活哲学
被观众所谈及最多的,是《小巷人家》如何轻盈地通过对家庭、邻里关系展现,来编织出一张紧密而温暖的情感网络。
剧集通过庄家和林家两代人的故事,展现了在那个年代里,家庭内部与邻里之间的情感流动,其核心不是戏剧化的矛盾,而是浸润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腻温情。也正因如此,剧中的诸多细节,都可以唤起观众藏在内心深处的某些回忆。
李光洁出生在八十年代,与剧中所设定的时期基本同步。“我在煤矿厂的大院里长大,周围的邻居都是父亲的同事,我上的也是子弟小学,就像庄老师工作的学校一样。我的父亲也很像林工,也是一个工程师,跟我母亲很恩爱,几乎从来没有吵过架。我小时候也像林栋哲一样淘气,当然,我肯定不像庄图南一样听话、爱学习。”
李光洁在电视剧《小巷人家》饰演林武峰
关于那段日子,李光洁如今回忆起来,想到的尽是一些片段式的小事小情。比如,某天吃饺子但家中缺少蒜时,可以很自然地去邻居家借上两头,有时候邻居还会给顺便给些刚打来的醋;又比如,他小时候,全家人都会一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霍元甲》,看《少林寺》,有时候妈妈刚洗完头发,吹风机的声音盖过了电视,却让他感到很舒服。一切都很细枝末节,一切却又笼罩着金黄色的滤镜。
这也是许多观众,在看《小巷人家》时会产生的心情。庄、林两家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彼此依赖的过程,既呈现了一个特定年代背景下的生活原貌,也构建出了一种跨越时代的、让人熟悉又陌生的情感生态。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与其所刻画的那场超越血缘的亲密关系,共同赋予这部剧深刻的人文价值。
联手堵住“恶邻”排污洞的情节,作为林庄两家人关系的重要节点之一,被视为剧集中的一个标志性瞬间。林武峰的沉稳与理性,宋莹的果断与勇敢,改变了一向倾向于忍耐退让的庄超英,从传统的回避矛盾到尝试直面问题,这是家庭成员与邻里团结合作的象征,也是剧集强调共同体意识的一个缩影。环境问题的解决,也象征着关系的改善、信任的建立。
在这些信任的加持下,家庭也得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比如,当黄玲因家庭矛盾回娘家时,宋莹和林武峰以委婉劝解的方式帮助庄超英化解矛盾。他们的每一次互动,都在彼此关系的齿轮上涂抹“润滑剂”,让矛盾化解于无形,同时也让彼此更深地敞开心扉。
正如剧中所表现的,小巷不仅是一个生活的空间,更是一种情感层面的延展,这点在林武峰的身上体现尤为明显。这样一个情感表达比较内敛的角色,实际上是相当难以诠释的,在表演的过程中,李光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眼神,以及细节的呈现之中。
“在宋莹与大清早就吵闹着要来补课的学生吵架的那一场戏里,原剧本里并没有林武峰的事情,即便他不出场也无所谓。但我觉得这样不符合他的人设,他要在宋莹身边的,所以我拿出了件衣服,披在了宋莹的身上。”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庄林吴三家担心孩子中考,在门口闲聊天,提议要去西园寺烧香的那场戏中,林武峰担心夏天有蚊子,提前为宋莹准备好风油精备好风油精的桥段,也是李光洁在现场的灵光乍现,“因为林工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他一定会这样做。”
宋莹跟人吵架,林武峰贴心得给她披衣服
如今的互联网当中,我们喜欢谈论“附近”,喜欢谈论“真实”,这指的是一种由互动和情感联结构成的社会生态系统,人与人之间存在直接、密切的交往。通过与附近的互动,个体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中获得归属感。可这种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一种“悬浮状态”,个体的社会联系变得断裂、表面化。
在这个悬浮的世代里,《小巷人家》的出现似乎是一次重塑“附近”的尝试,邻里之间积极沟通、互相帮助,关注对方的情绪、分享彼此的资源,共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以微小的举措,构建一个真实的乌托邦,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邻里守望相助的年代。
现在大家都住在楼房,可能邻里关系并不像原来那样紧密,生活的便利也似乎正在拉远我们的距离,李光洁说。“不过,如果你问我这样一部戏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是,它可以帮助如今的我们,唤起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鲜活,回忆起邻里之间存在的那种亲近,以及家人之间那些温馨。尽管所处时代不同,秉持的价值观念不同,但无论何时,我们的情感都是相通的。”
02
真实感的背后,是匠心与共情
“刚开机的时候,其实我有些抓不住林武峰的角色,他在我心中很模糊。其实每个角色都会有这样的阶段,直到你找到那个抓手。”李光洁说。
而这次的“抓手”,来自于《小巷人家》的剧集导演张开宙。“在现场,导演每天要管理几百号人,处理各种琐碎事务,不仅是创作,全剧组遇到的大大小小问题都会去问他。但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因为什么事情变得慌张,非常温柔,应对所有事情都很从容。这些品质都被我放到了林武峰身上。”
在采访中,李光洁讲述了一段与导演有关的故事。那时拍摄正进行到一半,李光洁的父亲突然身体抱恙,需要进行手术,他试着向张开宙导演请假,本没有抱什么希望,剧集拍摄是一项需要涉及到大量协作的工作,一个微小的变动,都有可能会导向十分繁杂的后续调整工作。但导演没有任何犹豫,立刻便答应了下来。
“自从我入行以来,所有人都在说‘戏比天大’,只有张开宙导演说‘家人要比戏还重要’。”李光洁说,“而这句话,多么像林武峰会说出来的。”
李光洁曾说过,他最看重的品质,名为“真诚”。这是一种很难描述的品质,但你却可以轻易地感受到,作为读者与观众,你可以看出创作者是否用心,对演员来说也同样如此,其他的演员以及剧组的幕后人员是否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身在其中的人都心知肚明。《小巷人家》的剧组里,满是这种“真诚”。
正午阳光制作的现实主义剧集,一贯以细腻见长,而《小巷人家》更是将真实还原做到了极致。从完全按照真实比例搭建的小巷,到厨房、家具的复古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在唤起观众对那个时代的记忆。“这些真实的场景,帮助了我们快速进入到了特定的场景之中,这样在剧集播出之后,观众才会更加相信这个故事。”
真实不仅体现在场景搭建上,还贯穿于角色塑造的每一环节。有一场戏,是林武峰和宋莹在茶余饭后的随意交谈。李光洁与饰演宋莹的演员蒋欣反复尝试了许多表演方式,始终不能让自己满意,“只是干坐着聊天的话,可以是可以,但实在是太不生活化了”,两人在与现场导演交流后,决定让林武峰与宋莹坐在一起洗脚,并将这个习惯保留了下来,在后续剧情中多次出现。这样临时添加的段落有很多,李光洁并不指望每一个都能被观众所注意到,让呈现出的效果更加自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还有很多时候,我和蒋欣老师会做同样的动作。因为武峰与宋莹在一起这么长时间,一定有许多默契、许多相同的习惯,我们会将这些默契展现出来。拍摄的时候,我们还会担心这会不会显得有些刻意,但我在看成片的时候,感觉效果很不错。”
好的现实主义创作,必然从真实的细节出发,但又不能止步于此。在呈现林武峰这个角色的过程中,李光洁也一直在寻找自己与他之间情感上的共鸣:这个角色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情感浓烈但不善于表达;林栋哲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淘气、机灵且充满活力;而角色身上的温柔与责任感,以及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尽力追求平衡的状态,也是他本人生活的直观体现。
“林武峰身上当然有他所代表的时代性,但归根结底,这些概念与特征,都是后世所赋予的。我们也终究只能站在自己的坐标上,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问题。”通过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带领观众找寻自己与世界的关联,这也正是《小巷人家》在做的事情,不是单纯地复制过去,而是通过现代视角,让当年的故事具有启发性和现实意义。
“我觉得这就是现实主义剧集的价值。作为一个文艺作品,如果它的最终呈现可以让观众对自己更有了解,哪怕只是相信了一点、更坚定了一些,那对我们从业者来说就是莫大的肯定。”李光洁说。
03
在怀旧与现实之间
《小巷人家》的成功,离不开其对昔日情怀的精准捕捉,更是依仗于其对当下社会情感需求的精确回应。
庄林两家的对比不仅在家庭中展开,也延伸到代际关系的探讨。庄超英的传统观念,反映了许多中国家庭中父亲角色的典型问题;而林武峰却总是以更具现代性的方式,为家人创造更稳定的生活,积极回应妻子与孩子的情感需求。李光洁在谈到这一点时表示:“在家庭内部,最重要的事情是沟通与信任。”庄超英与林武峰之间的对比,也成为了观众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这种现代性并不完全依赖外在环境,而更多来源于角色的内心修养。李光洁表示,林武峰这个角色身上最让他欣赏的品质,便是他“允许别人做自己。”
“无论是对宋莹也好,对栋哲也好,林武峰从来没有想着要去改变对方。在他的认知里,对他人的尊重大于一切,无论是对家人、对邻居还是对朋友。甚至当他被举报时,他都没有去问到底是谁举报了自己,虽然信任已经崩塌,但他不会去追究、不会去报复。这是林武峰的一个特质,他尊重别人的选择,哪怕这个选择会伤害到他。”
时代变迁的痕迹,是《小巷人家》这部剧集从头到尾都在铺垫的暗线。作为父辈的成员,林武峰没有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他尊重别人,但他并不软弱;他有冒险精神,但不莽撞冒进;他并非理想主义者,但是也绝非墨守成规的人,对世界有着坚定的认知,尊重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并在变化的缝隙当中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具备这些品质的角色,在剧中最终选择南下广州,完成了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这是《小巷人家》对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的一次赞颂,也是一次对更普世的价值观的表达。
观众评价林武峰为“理想当中的另一半”,对此李光洁认为,或许正是因为他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并不是说他有多么善于言辞,他身上有笨拙与迟缓的一面,而是说他总是积极而勇敢地面对那些可能潜在的问题,“过去的我,总是觉得有些让彼此心知肚明的话,就没有必要再说出来了。但拍完这部剧我意识到,我们要把它讲出来。”李光洁的父母也在同步收看这部剧集,李光洁决定等结局播出后,与他们交流观看的感受,再对他们说声谢谢、给予一个拥抱。
近年来,年代剧的复兴成为中国影视行业的一大趋势,这证明了观众对真实和温情的需求。通过精致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对人性深处的挖掘,《小巷人家》成功地将年代剧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功能提升到新的高度。它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看似琐碎的生活瞬间,在这些瞬间中,藏着我们与他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联结。而这样的联结,正是生活重要的意义所在。
李光洁在采访中提到,家庭是一个讲爱的地方,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爱人、孩子,都要多多把爱讲出来,这点在他自己也成为一名父亲之后,感受变得尤为强烈。当你用充满爱的眼光看待周围,或许也便会发现,这条小巷就在自己周围。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 | 夏龙心
统筹 | 杨 菁
排版 | 八 斤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1868890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