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万水 远征矢志不渝——追忆革命家任弼时之女任远征

文摘   2024-11-18 21:28   北京  


她是一位伟大革命者的后代。

她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理想信念:“继承先烈遗志,把我国建成共产主义强国。”

2024年11月7日,是人们与她最后道别的日子。

▲任远征与父亲任弼时照片(资料图片)

她是开国元勋任弼时之女,她的名字叫任远征。

任远征是中央纪委退休干部、原中央纪委三室主任。因病医治无效,她于2024年11月1日0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1月7日,任远征送别活动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负责同志、离退休老领导,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部分同志、生前友好等参加送别活动。

▲任远征胞妹任远芳、陈云女儿陈伟华

▲朱德元帅外孙、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刘建将军(左)与笔者(石慧摄)

毛泽东、朱德、陈云、黄克诚等众多老一辈革命家后代和民众来到送别活动现场。

▲左起: 任远志、陈琮英、任远芳、任弼时、任远远、任远征

任弼时与妻子陈琮英一共生育9个子女,有5个夭折或失散在革命战争年代。只有长女任远志、次女任远征、三女儿任远芳及儿子任远远最终在父母身边长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朱佳木(左)(郭海鹏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谈起大嫂任远征,心中充满敬意:“大嫂是最后一位在长征途中出生的红军后代,她的身上凝聚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气质,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刘伯承元帅之子刘蒙将军恭书“千山万水,远征矢志不渝”,深切缅怀敬爱的任远征大姐。

▲任远芳、中国东北抗联早期领导人之一李范五之子李多力(代表毛主席女儿李敏及俄罗斯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中国儿童全体人员)送别任远征

被赞颂为我们党和人民“骆驼”的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五大书记”之一。1936年6月下旬,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任弼时与贺龙等一道率领红二、六军团进入四川涉藏州县,7月1日,与在四川甘孜的红四方面军朱德他们胜利会师,红二、六军团即改编为红二方面军,任弼时任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兼红二军政委。

虽说是经历过浴血奋战胜利会师的,但会师后的两个方面军仍面临着艰苦卓绝和严峻恶劣自然条件的生存考验。

▲毛泽东主席外孙王效芝(左)、胡山(赵君亮摄)

1936年8月,任弼时率部队长征,艰难地行进在四川阿坝草地上。夫人陈琮英当时十月怀胎,被安排到附近的一户藏族同胞的家里。当时藏族同胞的房子是类似阁楼的布局。

“母亲回忆,过了雪山,一条大河,刚过了河,挺累的,就想生孩子。她说,幸亏是过河以后,否则就没我了,身体很容易感染的。当时在藏民的阁楼里,上面住人,下面是羊圈,有一个楼梯,其实就是一根棍子,砍了几刀竖着就当楼梯了,很窄的,一般人都不好爬,她更爬不上去,就在羊圈铺了个油布,把我生下来了,是后来任职卫生部副部长的傅连璋接生的。”任远征如是回忆自己的出生过程。

▲任远征出生在长征途中(资料图)

女儿的出生,令任弼时夫妇非常高兴。因当时红军正在长途跋涉中,故给女儿起名任远征。

由于当时行军条件实在太艰苦,任弼时对陈琮英说:“把孩子留给苗家兄弟吧!”红军战士闻讯后,坚决反对将远征留在苗区,纷纷争着要求背任远征行军。就这样,她才幸运地被留在长征队伍中。

▲长征中的红二方面军指挥员贺龙(左)、关向应、任弼时(右)

任远征说,她要感谢贺伯伯。“本来都是要寄养的,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在长征前18天出生,说好寄养在一个老乡家里的,结果出发前发现老乡门上一把锁,没人,只好背着孩子走了,这样我们就都被带着了。”

▲左起:彭德怀元帅侄外孙女袁方、景华公益基金会会长张景华

任远征小时候曾听母亲讲过,当时母亲生下她后,只休息了几天又赶去工作,要接收机要电报。由于奶水不足,任远征饿得哇哇直哭。

正在陈琮英发愁时,朱德总司令在草地上一条水沟里钓起了几条鱼,把一盆热气腾腾的鱼汤亲自端进她的房间。任弼时惊奇问道:“老总,哪里来的鱼?”朱老总回答说:“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鱼,是我在河边钓的!”陈琮英感动地说:“总司令,我谢谢您了!”朱老总笑呵呵地说:“谢啥子嘛!关键时刻,我不上阵不成;关键时刻,我不钓鱼也不成!”

▲1939年,在延安,朱德、康克清怀抱任远征(资料图)

有了鱼汤,任远征终于有了奶水喝,这才挽救了她幼小的生命。

后来在延安,任弼时经常带着任远征来看望朱总司令。朱总司令在长征时期和太行山抗日前线一直骑的一匹枣红马,在延安时派去接美军观察组,来来回回马跑得太多,累死了。任弼时知道朱总司令非常喜欢这匹陪他经过长征、经历抗日烽火的枣红马,专门嘱咐部队和老百姓不得把马肉吃了,并安排人员把马埋好,这给了朱总司令很大的宽慰。

▲朱德和任弼时在北京玉泉山

任弼时因病在玉泉山休养期间,朱老总经常去看望他,陪他下棋、散步、聊天;任弼时赴苏联治病回国,朱老总亲自接站。

更令人动容的一幕,任弼时的大女儿任远志曾多次说到,她亲眼见到任弼时离世的那一刻,当他听到朱老总前来看望并高声呼唤“弼时”的声音时,从弥留中猛然惊醒。这一幕,永远定格在任家子女们的记忆中。

朱德和任弼时两人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让人感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不论是在中南海还是在北戴河,朱德和康大姐都常去看望陈琮英和家人。

▲朱德委员长和任远征(中)(任远征女儿朱小红供图)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父母为了不拖累组织,将任远征送回湖南汨罗的爷爷奶奶家抚养,并在任家祠堂私塾受启蒙教育。奶奶去世后,村里王婆婆开始照料她和同在老家的姐姐。

任远征回忆,“王婆婆是个朴实温暖的劳动人民,对待我和姐姐就像亲生孙女一样好,当地的地下工作者也常来救济我们。”

▲陈伟华(左)与黄克诚大将女儿黄楠(右)

73年以后,任远征仍然不知道自己出生的详细信息。

“2003年9月,我还来过阿坝草原,特意来的,想看看自己到底是在哪里出生的。我只知道是阿坝,具体位置就不知道了。”任远征生前曾说。

新中国成立后,任远征至少两次去草原寻找出生地,但都没有结果,更找不到那户收留她母亲的藏族人家。广袤的四川阿坝草原永远隐藏了她的出生秘密。

任远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出生在哪一天。“我小时候在老家时候过生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八,他们有说在夏天生的,也有说在夏秋的,具体都记不清楚了。因为当时军情紧迫、军务繁忙,父母没有工夫来记这件事。”她曾这样说。

▲原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之子罗援将军

2006年,一些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任远征等人走到阿坝大草原的日子是8月18日。二十多位开国元勋子女们商议,一致同意将这一天正式定为任远征的生日。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的1946年,9岁的任远征和姐姐任远志一同被党组织接到延安和父母一起生活,就读延安抗日军人家属子弟小学。

▲任弼时、陈琮英与儿子留影(资料图)

国民党挑起内战后,任远征随学校一起撤离延安,向黄河以东转移,每天跟着部队行军。一群孩子中,她年龄不算最小,但个子最小,由老师牵着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任远征回忆说,“年幼体弱加上环境恶劣,我经常走着走着就掉进了巨大的弹坑里,顾不上惊慌,老师赶紧把我拉出来继续往前走。”有一次实在饿极了,任远征竟将身上的大衣脱下来和老乡换吃的东西。这段经历虽然艰辛,但也磨炼了她坚强乐观的品质。经过长途跋涉,她终于在1948年初走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中共中央驻地,与父母重逢,并于翌年3月跟随毛主席和中央机关进入北平。

▲1948年春,任弼时和家人在西柏坡(前者为任远征)

新中国成立后,任远征先在八一学校、师大女附中学习,后考入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系,学习雷达专业,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任远征大学毕业。她先留校担任助教,又于1963年调到国防科委五院二十三所工作。翌年,随五院转入新成立的国务院七机部,成为该部二院二十三所的技术员。

“文化大革命”中,任远征在七机部五七干校劳动了三年,于1972年回到北京。为照顾两个年幼的女儿,她调入丈夫朱尔谨所在的北京钢铁研究院工作,在十二室做技术员。

1977年,任远征又调到新成立的国家气象局气象卫星中心做技术工作,先后任高级工程师、副科长、科长和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为中国第一颗人造气象卫星的研制作出了贡献。

▲任弼时与家人在一起

1987年,任远征调入新成立的国家监察部工作,任该部三局副局长,并于1992年升任该部第三监察司司长。1993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与监察部合署办公后,她改任中央纪委第三纪检监察室主任。

1998年,任远征由于年龄原因不再担任领导职务。此后,她连续担任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直到2013年退休。

▲任弼时与女儿任远征(资料图)

由于特殊的家庭出身和生活经历,任远征从小受到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教育和革命大家庭氛围的熏陶,形成了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心直口快、敢作敢为、清正廉洁、疾恶如仇、仗义执言、秉公办事的性格和作风。

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期间,任远征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绝不屈服于各种歪风邪气。“得罪人有什么,做得不对就应该纠正。我说话比较直截了当,所以老得罪人,我不会说假话,只会说真话。”

▲任弼时与妻子陈琮英及孩子们的合影(资料图)

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任远征经常通过提案方式,不遗余力地反映群众的呼声。谈起对革命老区的感情,任远征的眼睛总是有些湿润。她和众多其他革命者的子女一样,都是老区人民含辛茹苦、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帮着拉扯大的。任远征总是想尽可能地为老区人民多做点事情。

酝酿2009年的两会提案时,任远征认真地说:“我最关注的就是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左起:袁方、任远芳、田野、陈伟华、胡山(黄江週摄)

周恩来总理之侄周秉和表示:“永远怀念亲爱的任远征大姐和朱尔谨大哥!”

贺龙元帅女儿贺晓明表示,大姐是她的精神支柱和靠山。“大姐一生无愧于爹妈生、组织教,魂归父母身边安息吧,大姐。”

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四野38军后代联谊会会长李亚滨感言:“远征大姐去追随父母亲踏上新征途。愿一路走好!”

▲在莫斯科学习的任弼时(左一)与罗亦农(左二)等合影

开国上将王震之子王之代表红六军团后代在唁电中写道: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任弼时的女儿,远征大姐一生见证党和民族的奋斗历程,她在襁褓中便跟随红军长征,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这些经历不仅磨炼了她的坚强意志,也使她更加深切地理解了人民的疾苦和党的使命。

▲任远芳在侄女(赵一曼烈士孙女)陈红(委托胡山代为)签到处留影

任远芳无限伤感:“我10月28日从湖南出差回来,本来打算去看望姐姐,结果31日夜里姐姐病情加重了,11月1日凌晨离开了我们。姐姐比我大两岁,我们关系很好。她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比较直爽,但处理问题很严肃的,为人办事非常有原则。”

▲1950年,任弼时和家人在颐和园留影

对父母的印象,10岁前的任远征是模糊的。在老家生活时,她曾问身边的大人:“为什么别人有爸爸妈妈,我没有?”他们只回答道,父母在外工作,别的便不肯再说。任远征曾这样回忆自己在延安第一次见到父亲任弼时的情景:“当时父亲正坐在椅子上,一见到我,就亲切地拉我坐在他的腿上。这让我感到十分温暖,一下子拉近了和父亲的距离。”

▲朱德和任弼时(左)在延安

对父亲,任远征饱含深情。“他这个人没有私心,对革命非常认真和投入,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父亲对任远征兄弟姐妹的教育非常严格,她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足以影响她一生的小事。

1946年,任远征刚到延安的时候,组织上发东西,诸如盆子、毛巾、牙粉、牙刷这些生活用品,只有10岁的任远征跟着一个姓陈的叔叔来到仓库,一进仓库,她就被一个红色电光纸外皮的小本子吸引住了,陈叔叔就把本子送给了远征。“我可宝贝这个本子了!”说到这里,老人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可后来还是被父亲发现了。

“你赶快给我送回去。”父亲用严厉的口气反复强调,“不允许因为家庭搞特殊”。“从那天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特殊过。” 任远征回忆说,“父亲说过,我们打天下,你们建设天下,所以让我们学习技术,像我以前其实是搞航天技术的。”

▲1938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左一)在延安

在子女的记忆中,父亲作为党的领导人,从每天清早到深夜一直在工作,连和家人吃顿饭的时间都是奢侈。但在子女的教育上,他从不放松。

▲左起:刘丹、李多力、刘建将军、王效芝、赵君亮等(胡山摄)

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任弼时都再三强调:凡事不能超越制度,党的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更不能搞特殊。他也从不让孩子以“高级干部子女”自居,多次教育他们不能追求奢华的生活,要好好学习、亲近群众,以后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无尽思念

和女儿重聚后的第四年,46岁的任弼时同志因积劳成疾去世。“虽然和他相处的时光很短暂,但父亲为革命献身的精神让我敬佩,值得我用一生学习。”任远征表示。

▲左起:任远征亲属朱勇、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监事田野、陈伟华

在父亲的影响下,任远征选择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进入中央纪委工作后,她长期奋斗在办案一线。由于大学专业和纪检监察业务不对口,刚入职的任远征在办案过程中曾遇到不少困难。“比如找人谈话,谈什么?怎么谈?这都是一门学问。要是没谈到点,对方可能不予理睬;要是谈得太多了,可能会把自己掌握的信息暴露出来,陷于被动。”

▲笔者与朱勇(左二)留影(黄江週摄)

在办案过程中,任远征边工作边学习。当时所有资料都靠手写,在办公室加班加点看厚厚的材料,是她的家常便饭。在实践的磨炼中,任远征逐渐掌握了谈话技巧,不断加深对业务知识的理解,也越来越热爱这项事业。在她看来,“把每起案件办成经得起纪法和历史检验的铁案,这样才能不愧于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

▲任远征子女合影(胡山摄)

“永远做老百姓喜欢的共产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共产党就要好好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只有所有党员干部都说真话、办实事,才能把好作风坚持下去,把好生活带给老百姓。”任远征说。

▲任远征晚辈留念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任弼时、陈琮英和二女儿任远征留下了上面这张珍贵照片。2009年6月25日,任远征在贺晓明编著的《前辈的身影》一书中的这张插图上留下题词:“继承先烈遗志,把我国建成共产主义强国。”


任远征平凡的一生清清白白,光明磊落,是革命家后代的杰出楷模,她为革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山仰止,光辉不朽。

【图片除标注外,为胡山拍摄】

胡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青年部首任部长。原国家外经贸部干部、外交官,世界反法西斯和平文化中心倡建发起人。

作者:胡山
统筹:李秀平

程序编辑:朱向锋

★推荐阅读★

红船专访|开国上将韦国清之子韦肖毅:父亲一直非常尊重粟裕大将

红船专访|抗日将领赵镇藩后人刘清扬:外公率部打响“抗战第一枪”后全程抗战14年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吧

↓↓↓

红船融媒
红船破浪,铭记传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