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船
听
书
///
作者:耿飚
主播:
孟贝贝
与书相伴
耿飚回忆录
《耿飚回忆录》描述了耿飚一生的革命历程。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记录了耿飚新中国成立前的经历,主要记载他参加革命斗争,特别是参加革命战争的过程,也是耿飚从童工走上革命道路,以及戎马生涯的回忆实录。第二部分记录了耿飚在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人生历程,主要记述了他在外交战线上的工作历程,也包括在“文革”中、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以及后来在中央军委、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任职时的经历和见闻。
耿飚视角讲述:
上集回顾
美国在发动侵朝战争以及对我国台湾实行军事控制的同时,还操纵联合国的表决机器,拒不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于这种违反联合国宪章的无理行径,我们也能过各种外交活动予以揭露和抨击。
一九五三年,瑞典副外长哈马舍尔德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我一知道此事,立即将这个信息报告国内。周总理迅速回电,指示我去找哈马舍尔德面谈,争取他就任后为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作出努力。
我和哈马舍尔德有过多次接触,所以并不陌生。但是,大概由于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是个受制于人的职务,因此他对我的约见比较敏感。当我们和他电话联系时,他的反应很是谨慎,虽然同意和我会见,却提出一个建议:会见的地点不在瑞典外交部,也不在中国使馆,更不在咖啡馆、酒楼等公开热闹场所,而是由他指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秘密会晤。
本集重点
毛主席和周总理把建立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巧妙地比喻为“另起炉灶”。借用这个妙喻,我们在瑞典等北欧国家建立使馆,也是新建“炉灶”。建炉灶要砖瓦,如果把新中国的整个外交事业叫作大“炉灶”的话,那么,我们在瑞典、丹麦、芬兰三个使馆,就是这个大“炉灶”中的三块砖瓦;而建立使馆这个小“炉灶”所需的砖瓦,便是我们这些外交官和工作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说,建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应该是建设一支过得硬的外交队伍。
在建设外交队伍中,最迫切的当然是外交人才的配置和培养,同时也要兼顾使馆所需的各种技术人才。
统筹:李秀平
程序编辑:朱向锋
★推荐阅读★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