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无小事
防范在日常
医疗机构是救死扶伤的重要场所
一旦发生火灾
人员和设备疏散难度大
医院将面临严重的
经济损失和生命财产损失
12月11日,武侯联合调查组聚焦医疗领域,发现了较多的消防安全问题。比如:社区医院所在建筑的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失效;医院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与相邻区域的防火分隔措施存在漏洞;康复医院避难间防火门铭牌缺失,而且堆放大量杂物等。
安全隐患点位一
米诺娃妇女儿童医院
12月11日,调查组在米诺娃妇女儿童医院发现,该医院一楼大厅把安全出口标志设置在不能作为安全出口的电动侧拉门上方,而真正安全出口的上方却没有安全出口标志,且一安全出口外被快递收发占据。
这不但违反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要求,还会在应急情况发生时,延误医院内人员的逃生时间,对疏散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接着,调查组又来到一楼另一处疏散通道,发现通向地下室的常闭式防火门竟然处于开启状态。
医院作为具有特殊功能的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和应急疏散的要求理应非常高。调查组在调查中却发现医院采用了电子门禁系统,该系统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治安管理的问题,但同时造成了疏散障碍。
除了米诺娃妇女儿童医院,现在很多医院大量采用电子门禁系统,忽视了疏散应急有效性的重要性。如何在保证治安管理的同时,又符合紧急情况下应急疏散的需求,成了医院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
那么,电子门禁和应急疏散之间的矛盾,究竟该如何化解呢?成安院应急专家王彦建议:医院在设有门禁系统的安全出口,应同时配备应急疏散开关,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人群,保障人员安全。
安全隐患点位二
成都双楠医院
调查组在成都双楠医院主楼4楼发现,该医院的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与相邻区域仅采用玻璃隔断,不具备防火防烟功能。一旦发生火灾,扩散的烟气就可能对手术室内的手术安全造成影响,同时威胁重症监护室(ICU)内医患人员的安全。
在医院这样的公共场所,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根据国家标准《建筑防火通用规范》的相关规定,医疗建筑中的手术室或手术部、产房、重症监护室、贵重精密医疗装备用房、储藏间、实验室、胶片室等区域,应采用防火门、防火窗、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楼板,与其他区域分隔。
安全隐患点位三
武侯区簇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调查组在武侯区簇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个疏散通道竟采用推拉门进行功能区隔离,安装位置又位于疏散通道的中段。这样的设置,很不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
据簇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消防系统,都是由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因此他们没有考虑消防系统的问题。但这里的消防维护是否到位?消防设施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呢?调查组随后来到了物业管理公司的消防控制室。
在消防控制室,调查组发现,1栋1区多个楼层的光电探头、感温探头、讯响器、消防栓钮、手动报警按钮、卷帘门全降控制器等设施设备都设置为屏蔽状态,这就意味着一旦发生火灾,起火区域的火灾探测器根本不能及时发出报警信号,相应的消防联动设备也无法接收到信号,将导致建筑物内的人员无法及时进行疏散,同时也将失去火情控制的最佳时机。
随着调查的深入,调查组还发现,整个消防控制室消防设备的隐患较多,不仅消防联动系统被设置成了消音,而且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的喇叭连接线也没有与主机连接。
在现场,只有一名没有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资格证的物业人员值守。他说,“整个综合体只有3名保安值班,我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地面的停车场入口岗亭值守,偶尔才会来消防控制室查看情况。”整个消防控制室形同虚设,消防设施设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这也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失去了最重要的安全保障。
安全隐患点位四
成都九如城康复医院
成都九如城康复医院,二楼避难间的窗户上没有设置逃生窗标识;三楼避难间不仅变成了洗衣房,而且两扇防火门也没有防火门等级铭牌和必要的配件。
调查组还发现该医院的多个楼层的消防逃生图(即疏散指示图)都存在尺寸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这将导致紧急情况下,人员无法快速识别逃生路线,延误逃生时间,甚至误导逃生方向,降低疏散和救援效率。
医疗领域中的火灾隐患,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尤其是对正处于治疗或康复中的骨伤患者、手术患者和重症患者,由于他们基本不具备逃生能力,疏散更为艰难,因此更需要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
*来源:武侯区安办
*为保证画面质量请勿裁剪图片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