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内卷”是人生话题的常客,要成为一名有“内涵”的新时代研究生,不仅需要扛过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内耗”“内卷”焦虑,还要完成自我能力的修缮。
谈到如何应对“内卷”与“内耗”,让我们来一起看看秦嘉忆同学是如何在各种“卷积层”中完成参数优化的。
反内卷,风雨不动安如山
硕士研究生阶段,我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因此实验室的微信群也应景地被命名为“经典卷积层”。如同实验室的服务器总是持续不断地发出轰鸣声,我们实验室的白炽灯也在“997”不间断地发光发热,正如我们这群为数据优化而不断奋斗的“调参侠”们。
随着研三师兄师姐们完成任务的交接,服务器的工作量也变得愈发艰巨,我的压力也随之与日俱增。看着第一篇文章投稿返修的结果依旧是“拒稿重投”,而同门已经返回了大修的意见,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犹豫着是要“不撞南墙不回头”还是“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焦虑的情绪伴随着冬日的寒潮在空气中蔓延,我的心情也坠入谷底。我不知道前进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更不能预测最终的结果。这个时候的我,不敢去实验室,害怕了解大家的实验进度,更害怕大家讨论实验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导师与我进行了一次谈话,如同一束光照亮和温暖了寒冬里的我。
还记得那是一个晨光熹微的早晨,氤氲的雾气如同潮湿的心情,我揣着笔记本电脑到实验室,推开门,发现导师正在认真地批改我的论文。“对于这篇论文,什么想法?”她喝了一口茶,言简意赅地问道。我一时语塞,打开笔记本电脑,全然不知应该如何回答。
“谁的科研旅途会是一帆风顺,但是经历过至暗时刻后的每一刻都会更加敞亮。”这句话,在那个瞬间击中了我的心灵,看着论文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内心也有了答案。
“老师,我再试试,我相信我一定可以!”一杯清茶见底,我也带着与导师交流后的修改建议走进了融融的冬日暖阳里,光景正好。在此之后,我开始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我不再担心自己是否做得足够好,不再将自己的进度与他人的比较,而是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开始了反“内卷”的自我优化过程。比起论文的结果,现在的我,更享受在黑暗中寻找答案、在迷茫中探寻方向的过程。
“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一名研究生无论面临困境还是逆境都应该葆有的乐观心态。正是因为这种随然的心态,我的第一篇论文也在两次拒稿重投后被顺利接收,这也是给自己的坚持一个振聋发聩的回应。
反内耗,轻舟已过万重山
精神内耗,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形容自己精神状态的一种代名词,放在研究生身上则愈发极致了。对于完美主义的我来说,想把事情高质、高效地完成,不免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会将自己拖入无限的焦虑之中。
“研究生就应该专心致志地做科研”“科研人应该将心思都放在学术上,不要分心”,面对这一个个“学习至上”的评论,我也总是会陷入深深的自我反思⸺我是否符合一名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然而,还好有兴趣的指引、热爱的力量和信念的坚持,让我大大方方反“内耗”,开开心心做科研。
时间分配,对于研究生阶段的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总是会有学弟学妹来询问我关于合理分配时间的技巧和方法,我的回复是:“找准自我定位,制定阶段目标,定期整理复盘,培养兴趣爱好。”我的目标通常是阶段性的,以星期为周期进行划分,而我的目标同样也是以某一篇论文或者某一个任务为标定。
首先,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我会通过早睡养成早起的习惯,然后以晨练开启全新的一天。晨练结束之后,我会做简单的休整,然后开始文献阅读,保证对本领域知识的积累。午饭、课间等零碎的时间,会用来处理一些团组织和班级的日常事务,或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盘和回顾。
其次,是负面情绪的处理。当任务进度不及预期或者进入阶段性的情绪波动时,我会通过运动的方式去转移注意力,以平复自己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因为喜欢写作,我也会在状态不佳的时候用文学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在文字中找寻动力与能量。
最后,则是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行动,是破除焦虑的唯一途径。因此,多方面的自我能力提升,是增强个人获得感的重要方式,也是“反内耗” 的重要方法。当然,能力的提升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科研,也包括了身体素质、情绪调节和时间规划等方面,需要多方位地培养和提升。
坚决贯彻“反内耗”策略,不知不觉间,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也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收获了熠熠星光。这些看似微小的光子会向外不断地辐射能量,以此温暖和照亮更广袤的天地。
猜你想看
来 源 | 中国研究生
排 版 | 魏 亮
校 对 | 朱玉慧
审 核 | 居再宏 徐 佳 郭廷珂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扬州大学研究生教育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ydyjs20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