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董存瑞》诞生于1955年,今天回望67年前的旧作,意义何在?请先容我说几句题外话。
第一次看《董存瑞》是1977年,在沙滩的《红旗》杂志社大食堂(小朋友会问:在食堂看电影?对!当年放“内部电影”,大都是在各种礼堂、俱乐部等场所;我甚至在偌大的首都体育馆穹顶垂下的银幕上看过《魂断蓝桥》)。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我是坐在西墙中后部一米二三高的窗台上。
看到《董存瑞》的最后,随着那声巨响,我的泪泉涌而出,努力压住勃勃上窜的呜咽。一时间,那翻滚的浓烟、跃起冲锋的战士,都模糊、变形了,我的呜咽,在音乐、呐喊和动荡的光影中隐现……踏着薄雪回家,我问一同看片的母亲:董存瑞的各种故事书、各种黑白或彩图的画书,看了很多,连课本里都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么熟悉的事儿,今天,我一个初中生怎么看哭了呢?母亲的一句话,我一字不差地记了半辈子:“那是你看到了他的成长。”
电影《董存瑞》是怎样表现“他的成长”的呢?来,看看它的开篇吧。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时间),消息传到小村庄(地点),青壮年踊跃参军,有两个小毛孩子(人物)也跃跃欲试。从小伙伴的絮絮叨叨中,观众得知:此前,他俩已经在区委书记王平那儿碰了钉子。“贼心”不死的四虎子冒出鬼点子,安排郅振标做“两头进攻”,分别缠着赵连长和王平同志,非要当兵(事件)!俩小鬼办成了么?影片开篇就挑出了悬念。
前苏联版《董存瑞》电影海报
在这一小段戏里,镜头的运动、剪辑,交代了时空环境、气氛,而提供背景信息的,是郅振标对四虎子的“罗唆两句儿”。王书记、赵连长对新战士热气腾腾的鼓动,让倔强的四虎子灵光乍现,一直满脸愁云的他问小伙伴“你有胆子没有”(激将法),并活灵活现地示范如何“翻过来调过去地说”,还隔空传授诀窍儿:“磨鼓!(软缠硬磨)”随着头戴五彩瓜皮小帽的他那坏坏的一笑,观众也笑了,带着欢愉感认可了这个嘎小子。
这就人民英雄董存瑞在影片中的低起点亮相,绝非不接地气的“高大全”!影片对董存瑞性格的描画、皴染,也由此开始并贯穿始终,引领观众渐入佳境。
这是开篇部分的“起”:见招拆招。
随即,导演运用了一组平行蒙太奇,展现两个小伙伴左缠右绕的“磨鼓”功(在几组台词中,编剧特意用上了汉语修辞中“顶针续麻”的手法),紧缩了时间,平添了生趣。恕不赘述。小兄弟俩碰壁后,孤注一掷的四虎子以“一言为定”逼宫赵连长。连长一句“现在不也是‘白吃饭’吗”惹嘎小子急眼了!他吼着:“你们这个连哪,就是拿八抬大轿请我,我都不来了!”火爆牛脾气啊!连长看着小“刺儿头”远去,爱怜之意跃上眉梢(此乃他后面“接盘”的伏笔)。
这是“承”:矛盾尖锐了。
随后,四虎子眼见本村民兵摔跤输给外村新战士,愤言“笨蛋”!在该民兵的“激将”之下,他无颜退场,只得硬着头皮干。连输两跤后,众人劝阻未果,四虎子倔劲儿发作并逆袭获胜。赵连长过来夸赞:“四虎子,不简单哪!”四虎子反唇相讥:“不简单不也是‘白吃饭’哪!”挑衅性地瞟了连长一眼,扬长而去(提示:本片台词中,编剧刻意重复了 “白吃饭”“见习八路” “我不是也早就跟你说过吗”“一言为定”“八抬大轿”“不简单”“到那个时候““属小龙的”及“五月份的党费”等语词,是赋予了它们不同的使命)!
这是“转”:情况复杂了。
新兵跟随老兵走了,欢送的人群唱着歌散去。落寞中私聊的小哥儿俩抱怨王书记不帮忙,被王书记撞个正着儿。在亲人般的王书记面前,小哥儿俩敞开心扉:“不愿干见习八路了,想当一个真正的战士” ,“枪炮子弹,大打大干;走南闯北,东游西转。又光荣又体面!”王书记说这思想不对头,“得懂得什么样才是真正的战士;他是为了谁去作战!”小哥俩无语。
这是“合”:“见习八路”沉默了。
画面淡出,转暗——开篇部分结束。
从剧作方略看,开篇部分的线索布局清朗;主人公的贯穿动作、思绪诉求,均简洁明晰;跟进行动紧凑有致,无拖泥带水;阻力明确,冲突对象占据主动。其次,交集双方的所有摩擦、冲突都很鲜明,情节单线演进,让观众聚焦于此,心无旁骛。开篇部分的“吸睛点”俯拾即是,源于情节纽结清晰、台词精彩,人物鲜活,昭示出文学剧本的高质品格。
在开篇的规定情境中,“见习八路董存瑞”的性格性情,经由他的台词和行事,鲜活、明朗地呈现在了观众眼前;观众几乎可以感到这个性格嘎咕、倔强可爱的四虎子就在身边,听得到他的呼吸和脉动,感受到他的温度和气息。
所有谈电影剧本创作的著述,无不强调:让人物说出带有独特性格色彩的话,要具有“个性识别度”。回味一下四虎子那些生动、精彩、闪烁着个性光芒的台词吧。读者诸公,此时,您脑中蹦出了四虎子的哪些台词呢?“到了队伍上,在您领导下,小米饭一吃,还能窜一气儿哪!”“不了解。不敢批评。”“再长两年?日本鬼子早完蛋了。我参军还不是白吃饭呐?” “郅振标,走!不跟他求爷爷告奶奶的!”“你就看他那股神气儿呵,一脑门子的政治。原则呀,标准哪,条件啊。真够你记一辈子的。”“到那时候?到那时候跟我这会儿有什么关系?”“嗬,别逗了王平同志,又出来个‘思想儿’呢。”……几乎每一句,都昭彰着他的性格、情绪、感受及思虑——这就是典型的“个性语言”。董存瑞的台词,仅在开篇部分,就足以成为教科书范本了。
文学剧本塑造人物性格,外在的是语言、行为,内在的是心理波动、情绪脉络、思想及品格等,而这,都要依靠情节的纽结。开篇之后,影片进入了作者精心构置的情节链:山头参战-“小龙”参军-子弹袋之迷-初战挨训-勇救孤妮、冒失交党费-违令救援-争过让功-选爆破队长……此间,董存瑞个性化的生动的台词,如影随形:“我娘让我给您送点儿吃的。”“王平同志,我不怕死,让我留下吧。”“你还不知道我们的个性。”“十七!我们那儿都这么算!”“为什么一样八路给两样待遇?”“我有什么复杂的?”“你怎么啦?主谋是你,我是协从啊。”……随着情节演进、伴着鲜活生动的台词,董存瑞形象逐步立体、丰盈,呼之欲出,他的性情、品格和气概等,也在逐渐修炼、提升(必须感谢张良先生传神、优异的表演艺术),让“目睹”了他成长的每一个脚印履痕的观众感到亲切、真实,常常发出会心的笑——这是剧作的成功境界。充溢着生动台词的情节链,也就展露出了四虎子一步步成为人民英雄的成长历程!
在攻入隆华中学的战斗中,这个曾经的嘎小子,焕发出他最高贵、最璀璨的青春光华!影片编导将剧本的文学性和电影手段高妙结合,把“董存瑞炸碉堡”的壮丽图景,做到了悲情壮绝、撼人魂魄。影片制作团队通力合作,为电影史和几代观众贡献了一部标杆式的杰作。
在文化部1949-1955年故事片的评奖中,《董存瑞》获得优秀影片一等奖(导演郭维)、优秀剧本文学奖(编剧丁洪、赵寰、董晓华)、演员一等奖(主演张良)。
董存瑞烈士牺牲已经74周年了。做此小文,表达我对先烈无上的崇敬之情。
董存瑞
(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
相关链接:
【影友作品】影友“风过留客”制作短视频、赋词深情怀念香港老戏骨曾江